关于ZAKER 合作
36氪 18分钟前

比恋人更长久的关系,是「职场发小」

职场发小,也叫初代同事,是指年轻人毕业后初入职场时,在同一家公司、同一批入职或者共事的同事。也许是因为年龄相仿、经历相似,他们在职场上相互陪伴、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在许多人心里,职场发小和学生时代的友谊一样珍贵,是职场上永远的白月光。

他们曾相互陪伴熬过最不知所措的阶段,见证了彼此从 " 职场小白 ",成长为独当一面的 " 大人 ";也曾共同经历过无数次加班、无数个方案修改、甚至怀疑自我的艰难时刻;更能在混杂的职场里,放心把后背交给对方,在互相托举中成长。

这次," 后浪研究所 " 发起了一项有关 " 职场发小 " 的征集。他们和职场发小的故事,从尘封的记忆里的缓缓展开,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里,给我们带来了最温暖的回忆。

01

我们是在 2023 年冬天认识,在秋招面试的候场房间里。一共 4 个候场室一百多人,她是倒数第二个去面试的,我是倒数第一个,她去面试的时候我还给她加油。没想到第二年七月份报道的时候,我们再次见面一起入职。

她今年搬家到了我的隔壁栋,现在我们一起上下班,一起吃饭,一起交流人生观价值观,一起讨论工作职业规划。七夕的时候,我们两个女孩子一起打卡了家附近的螺蛳粉,第二天一起经历了水肿,她是我的不可替代的职场发小!

@冰城里的小太阳

工作 1 年 | 和我的职场发小共事 1 年

02

13 年前刚毕业进入一家 4A 广告公司,同隶属在一个奇葩老板组内。这个奇葩老板喜欢偷人卫生巾,借 5 块钱 10 块钱不还。还喜欢去追各种公司钻石王老五,自己不去追,要我和小姐妹去约王老五们出来吃饭,号称她请客,实际让我们掏钱。

因为这样的老板,让我们的关系变得情比金坚。这位老板的事迹我们念叨了十几年,依然可以笑声不断。

@煤老板

工作 13 年 | 和我的职场发小共事 3 年

03

我们是同一天入职的管培生,分到了不同品牌部。不巧的是我们去的时候刚好经历一波动荡,几乎没有和我们交接工作的人,我们两个一边挨骂一边摸索公司内部流程,很痛苦但是成长很快,是过命的交情了。

幸好我们不是一个部门,没有所谓的内卷和勾心斗角,一起度过了成长、迷茫的时期。虽然现在已经不在一家公司了,但是偶尔会见面。

@Kiyomi

工作 4 年 | 和我的职场发小共事 2 年半

04

刚毕业进组对大家都不熟悉,连电脑都是自己自带的,我的同桌,也是我的初代同事(称她为 77 吧),看到我电脑上贴的韩团贴纸,开启了我们的第一句话:" 你喜欢他们吗 "。你懂那种感觉吗?在陌生尴尬的环境里面,有个人跟你搭话,还是共同的话题,简直就是神圣的光照到了初入职场的我身上。

慢慢的,她带我熟悉公司业务和环境,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搭子。有过争吵,有过和好,虽然现在不在同一家公司,但还是会经常约到彼此的城市一起吃饭聊天。

@Vera

05

我和他,都是刚毕业入职 500 强企业做管培生,而且成为了小组搭档。日常性格迥异,工作想法也不同,但因为共同的目标又总能曲折的达成一致。起初相看两厌,我不喜欢他工作中不懂变通和轴,他反感我工作中爱迟到又强势。最后却互相被对方认真做事,善意真诚,聪明细致以及更多宝藏之处所吸引。

然后从搭档变成朋友,又从朋友变成恋人,目前是我的满仔爸爸啦!再次感谢我们的魔幻缘分!

@OP 酱!

工作 8 年 | 和我的职场发小共事 2 年

06

2022 年 2 月我开始人生中第一份工作,认识了我的职场发小——和我同期入职的小裴。他是售前,我是总助。刚入职公司人不多,强度很大,经常白天跑客户,晚上他写方案,我做报价。我们共同度过了第一次写方案、做标书、给客户介绍 ppt、讲解产品。

一年时间过去,我已经能独立面对客户去拜访谈判,他也能独立作为成熟的售前给我支持。从前什么都不会的我们,也成为了小大人,在两年的时间里见证了彼此的成长。虽然我们现在分开一年多了,但是已经成为了能一起旅游的关系,是旅游完不闹掰的那种哦~

@耶耶

工作 3 年 | 和我的职场发小共事 2 年

同一个科室、同一年作为博士引进单位,她是 985,我是中科院。但我们俩都不是自恃其才的人,谦逊低调,共同进步。我们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位相邻,关系融洽,有时候加班会一起去吃饭。转眼三年过去,我们工作上是好搭档,生活中也早已成为好朋友。

私下她会给我讲家里的趣事,周末我们会约着一起带娃去爬山、逛街;我上舞蹈课她把我儿子接去她家,爬山她走不动了我帮她抱娃,谁说职场没有朋友?

@消失的月光

工作 3 年 | 和我的职场发小共事 3 年

毕业后第一份工作认识的小 Y,比我大 7 岁,共事第一年和我同组,因为兴趣爱好相似到一起玩耍。第二年小 Y 升职成了组长,迟到帮我打掩护,上班一起摸鱼更嚣张了。

后来疫情前公司倒闭,还一起仲裁。和小 Y 现在认识 8 年了,中间也是一起经历了很多人生的小风小浪:投资被骗被告、长期失业、卖车还钱、生大病、一起减肥 ....现在每周至少在一起吃一次饭,双方家人也都互相熟悉了。

@小 R

工作 10 年 | 和我的职场发小共事 2 年半

从八月三号入职到现在我们认识一个月,我的 " 发小 " 拯救了工作和我。我是一个可以 i 也可以 e 的人,但是 e 一下要缓一天,如果有人 e 了我就可以不 e,空气一安静我就尴尬。而我的搭子她可以很自如地和单位哥哥姐姐们交流,一点不让话掉地上,我跟她待在一块完全不怕空气突然安静。

每天有人一起吃饭睡觉上厕所,连中午午休加班,她也会陪我,周末我们还会一起遛弯讲八卦。真的是很神奇的相遇,特别是还遇到一个有教养,吃饭兴趣点完全跟我一样的人(谁能想到我俩吃冰粉都不要花生碎、葡萄干、山楂)

不敢想象她走了我会怎么办,她说只在这个单位干五年来着,完蛋

@椰

工作 1 个月 | 和我的职场发小共事 1 个月

和我的职场发小们前后脚来了同一个部门,虽然之前来自不同的公司或专业,但性格投契,工作时配合默契,下班后会定期聚餐或看他们踢球。年轻时身体好酒量好,发生过无数次喝酒断片的趣事,甚至喝到过假酒哈哈哈。随着年纪增长,眼见各位发量渐少酒量渐弱。

现在我的这帮职场发小 5 人无一例外全部升职了,20 年间分散到各部门成为各业务线中坚力量。所以我总是骄傲地说自己旺朋友,但其实本质上当然是他们都能力强人品好,人以群分。

@faner

工作 25 年 | 和我的职场发小共事 20 年

我在体制内工作,和同一批考进来的同事一起度过了迷茫期,一起焦头烂额、一起加班、一起吐槽领导。相互扶持,互相帮忙,在这个格外讲究级别、讲究年龄、讲究论资排辈的工作环境和氛围里,只有我们是可以坦诚相处的朋友。

现在,我的职场发小们因为工作调动分在不同的单位,平时不常在一起,但演变成了周末特种兵搭子。我们一起打卡了环球影城和迪士尼,还一起看了好多演唱会和音乐节,我们的计划是利用周末实现玩遍全国的目标。我永远爱他们!!!

@凌丘 Yeoung

工作 6 年 | 和我的职场发小共事 5 年

大学毕业后做审计工作让我找到了 " 职场发小 ",大家一起被骂,一起吐槽,一起加班熬大夜的日子,让我们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还记得同事想建个吐槽小群起名为 " 偷偷聊聊 ",这被经理看见岂不是赤裸裸的公开处刑,所以我们机智的改名为 " 学习小组 ",美其名曰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虽然三年后大家各奔东西离开了审计岗位,四散各地,但是 " 学习小组 " 依然保持着一直 " 学习 " 的态度活跃着,希望可以活到老学到老。

@MOMOCL

工作 10 年 | 和我的职场发小共事 3 年

同一家报社,也是大多数人的第一份工作,大家陆续转正成记者,一起憋选题、挨骂,也一块儿结伴扫街。每周五周会后的吃吃喝喝是最期待的事儿,有时也会瞒着编辑凑在一起连夜开车到附近城市,在海边在草原过周末。

接着大家又陆续离开,甚至报社都没了,但我们仍然每年一起过春节。

@piu

工作 15 年 | 和我的职场发小共事 5 年

我和两个同事是校招进了同部门,都是同龄人,非常聊得来。某次甲方突然提了新的要求,老同事在忙其他,我们三个不知所措了一会儿就马上确定了分工:A 负责联络甲方和部门领导确认方向,我和 B 负责查找资料调整项目方案,再由 A 来整合 + 汇报 + 跟进,熬了一个通宵终于完成任务。

后来虽然我们三个都各自离职,但是依然组了群聊,时常聊天,偶尔有空了再组个线下局。我们互相之间都很尊重,聊的话题有不同观点也会求同存异或者保留意见。而且,不管是一起加班还是一起吐槽,都有情绪上的同频共振。也许互相提供情绪价值就是我们能一直相处的原因吧。

@今晚过后不再加班

工作 3 年 | 和我的职场发小共事半年

PanPan、Yu 哥、Ping 姐我们相识于一家报社,初入职场,虽收入微薄,但在快节奏的工作中却充满了干劲。我们不仅是工作上的好搭档,也成了彼此的饭搭子和夜归时的依靠。偶尔加班太晚,索性借宿一晚,第二天又精神满满地继续奋斗。后半夜下班,大雨滂沱,雨刷器开最大,都看不清路,Yu 哥依然绕远送 Ping 姐回家;一次临复印我没思路写稿,Yu 哥紧急支援……

虽然后来大家陆续离开了那家报社,却因为价值观的契合,始终没有走散。这些年,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互相分享感悟,互相加油打气,纾解人生不同的难题,相约带娃出游。这段历经十余年的友谊,始终是我们心灵的一片自留地。

@" 太阳出来喜洋洋啰 " 的董小姐

工作 11 年 | 和我的职场发小共事 3 年

最初在同一家公司的兄弟项目组共事,几个朋友都租在一个小区,后来买房也跟他买在一栋楼。中间他离职创业,我也换房搬走了,相当于断联好多年。今年他开公司找我帮忙,虽然跨行跨界还是答应了,应该就是源自最初的那份信任。现在他是老板,我是员工口中的二老板

@蛟哥

工作 20 年 | 和我的职场发小共事 5 年

07

我们是同一天入职的实习生,因为爱好相同,性格互补,渐渐成为了最好的朋友。离职后,我们也一直保持联系,关系也早已经超出原来的工作的范畴。我成为他的伴郎,他也是我的伴郎,我们 9 年如一日,是彼此最好的生活上支持。

在我离职的时候,我在告别邮件里提到了他,原文是用英文写的(因为是外企),此处用中文翻译:" 我想对所有共事过的同事说声谢谢,特别是对 XX ——我最好的朋友,在我在职的这期间,他分享了我所有的快乐,分担了我所有的痛苦,知道我做的每一件傻 * 事儿。"

工作 9 年 | 和我的职场发小共事 3 年

我的第一份全职工作,认识了初代同事 Lulu。我知道她喜欢法语、热爱艺术,对美术、音乐、设计都有着极高的敏感与领悟。她工作之余学法语、备考雅思,去法国游玩,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了我没有的动力与勇气。今年是跟她认识的第十年,当我进入到非常明显的 35 岁职场焦虑与危机的时刻,她告诉我,她要放弃奋斗十多年的工作,裸辞去法国读书。

当我敲下这段文字时,她会在几天后踏上飞往巴黎的航班。虽然我们在生活里见面的次数并不多,但她是我最重要的初代职场白月光。她的努力、乐观与坚定,让迷茫于工作中的我知道,未来广阔,海阔天空。

@饼呆

刚毕业就进了现在的这家公司,当时的领导既不想花钱也不愿意出力,硬是把视频化探索的活儿安排给了我,但事实上我只是出于兴趣学过两个星期的剪辑……上手之后完全跟没头苍蝇一样,加上还有本职工作要完成,一整个大崩溃。

我的职场发小是我的小 leader,虽然她也对视频剪辑一窍不通,不过当时还好有她在我和领导中间斡旋,一方面给我争取时间适应工作,另一方面帮我找合适的资源、协调客户需求,而且我有时候在公司剪辑到很晚,还好都有她陪着我。有时候崩溃了一边哭一边剪,她就帮我痛骂领导的安排和客户的需求,骂着骂着我就乐了,乐着乐着就剪完了。

@5 点

工作 6 年 | 和我的职场发小共事 6 年

我的职场发小是一个很明媚漂亮的姑娘,我们是在我第二份工作,她第一份工作中相识的,她像小太阳一样照亮了我的那段时光。

她入职没多久,正好碰到了我登记在公司的生日日期,那天她神秘兮兮的说带我出去吃公司附近特别好吃的旋转小火锅,然后突然拿出一个小蛋糕,祝我生日快乐。后来我也偷偷查了她登记在公司的生日,也在那天给她准备了小惊喜。从那以后,每年的这两天就成了我们专属纪念日,10 年雷打不动,都会为彼此庆生。

@未名

工作 12 年 | 和我的职场发小共事 1 年

刚入职的时候她是我的同桌,领导安排她带我。我是毕业后来到一个全新的城市找工作,一个人在他乡没依靠没安全感,她无论从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带我融入团体有了归属感。后来她升职做了我的小组长,我也努力工作成为团队的中流砥柱,我们就这样互相托举成长。

接着她离职走了,换了个全新的行业,我还在原公司做了部门 leader,这份工作带给我们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认识了彼此。如今我跟她倾诉工作的烦恼,她换了行业也会给我传达更多外部的信息知识,如今我们对同事无法再有这种心态去交往了,也会怀念曾经的共事时光。

@小欣

工作 7 年 | 和我的职场发小共事 3 年半

这是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她是我的第一个同事。那天去公司报道,她一头卷发、穿着一条碎花长裙坐在我的右边,也不说话,我下意识以为这是一位职场前辈,过了几天在新人培训上才知道她就比我早来两天。没多久我就在工作中捅了娄子,非常慌张,她一本正经的给我支招,仿佛一个职场老人。

2022 年夏天,她邀请我一起去看乐队的演出,我第一次感受到 livehouse 如此美好。而后我们一起度过了很多个 " 周五晚 ",我去她家玩 switch、蹭饭,她被房东赶出来借住在我家,生日时特意到我家分享蛋糕,前不久还给我送来新鲜的岭南荔枝。一批批的新人同事来了又走,我们俩竟然磕磕绊绊、相互搀扶着度过了三年时光。

2023 年 2 月,我的父亲去世了,请假半个多月再回来工作时,看见发小同事在我工位上留了带字的贴纸:世界还很年轻,一切都将发生,为了你能到来。

@乐色队长

职场发小的含金量有多高?

有人形容" 同事不能成为朋友,但初代同事例外 "。毕竟,他们之间的友谊曾跨越部门、年龄、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在无数个加班的夜晚、崩溃的瞬间互相陪伴,成为彼此工作里最牵绊的朋友。

即便各自忙碌,少了联系,职场发小的情谊一直存在。

怀念职场发小,其实也是在怀念曾经那个努力拼搏的自己。他们见证过自己拼命工作的模样,也分担过各自的狼狈痛苦。但正因为他们的存在,在初入职场的那段无助日子里,知道自己从来不是孤军奋战。他们不仅是同事,更是生命里不可多得的朋友。

愿我们都遇到属于自己的职场发小,让这份难得的友谊,成为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

策划:挖菜、木也

视觉:曲枚本文配图由即梦 AI 参与生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后浪研究所 ",作者:挖菜 木也 曲枚,36 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标签
36氪

36氪

让创业更简单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