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动驾驶技术加速迈向商业化落地的阶段,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赛道正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
10 月 11 日,滴滴自动驾驶宣布获得 D 轮融资,融资总额 20 亿元。投资方包括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北京信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广汽集团、广州广花基金及滴滴。资金将用于加大 AI(人工智能)研发投入、推动 L4(高度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应用落地。
滴滴联合创始人、滴滴自动驾驶 CEO(首席执行官)张博表示,L4 自动驾驶技术是下个十年人工智能时代最重要的技术变革之一,将大幅提升出行安全、效率与体验。滴滴自动驾驶在 AI、量产及运营三个关键领域已有近十年的积累,将始终坚持负责任的科技创新,在积极探索新型就业空间的同时,稳步推进自动驾驶发展。
滴滴方面透露,今年以来,滴滴自动驾驶在北京和广州开启了全场景、全无人测试,无人车在早晚高峰、深夜、骤雨等复杂出行场景中表现稳定。滴滴自动驾驶和广汽埃安联合打造的新一代前装自动驾驶车,计划于 2025 年底交付,之后在北京、广州等地开展示范应用。
滴滴自动驾驶的上一轮融资为去年 10 月宣布的 C 轮 2.98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1.3 亿元)融资,如今时隔一年再获融资,也可以看出量产前夜资本和行业的暗流涌动。
这两年,国内 Robotaxi 行业激烈竞逐。除滴滴外,文远知行、小马智行、Momenta 等企业均公布了 2025 年量产计划。一个月前,今年 " 跑步入场 " 的哈啰 Robotaxi 业务宣布获得阿里巴巴战略投资,并计划于 2026 年实现前装车型量产,2027 年部署超 5 万辆车辆。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2025 年以来,Robotaxi 商业化明显提速。L4 技术初步成熟、Waymo 事故率低于人类司机的数据佐证,以及美国监管政策的松动,共同推动了行业信心的提升。未来,Robotaxi 有望通过提升单车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进一步扩大网约车市场渗透率。
从行业竞争来看,Robotaxi 行业已从技术验证转向规模化运营竞争。今年以来,滴滴、哈啰等企业均计划在 2026 — 2027 年实现万辆级部署,覆盖多城市并探索个人用户市场。中信证券预测,成熟运营后,Robotaxi 的市场空间将显著放大,对现有出行平台的财务影响预计偏正面。
在 " 神仙打架 " 的竞争格局中,技术与商业模式的融合将成为决胜关键。随着 2025 年量产节点的临近,这场关乎技术、资本与运营的全面竞赛也即将进入白热化阶段。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