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系公司与字节火山引擎要联合做具身智能和机器人了。
10 月 10 日消息,近期刚宣布投资 115 亿元入股华为汽车智能平台的赛力斯(601127.SH)发布公告称,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重庆凤凰技术有限公司 ( 以下简称 " 赛力斯凤凰 " ) 与北京火山引擎科技有限公司 ( 简称 " 火山引擎 " ) 签署《具身智能业务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公告,双方将围绕 " 面向多模态云边协同的智能机器人决策、控制与人机增强技术 " 项目协同攻关,构建 " 技术研发——场景验证 " 闭环机制,共筑技术底座与协作基础。双方聚焦汽车产业生态数智化升级需求,打造 " 技术 + 场景 " 融合新模式,为汽车产业全面赋能。
公告称,火山引擎发挥在语言、视觉、多模态及 AI 通用模型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提供智能算法与算力支撑;赛力斯发挥产业优势推动人工智能的产业化应用落地,实现 AI+ 具身智能有情感、更智慧、更安全、可信赖的移动智能体和生活伙伴。
随着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布局具身智能和机器人领域,受上述消息影响,10 月 10 日,赛力斯开盘涨超 3%。
据统计,截至 9 月 30 日,机器人概念股年内股价平均上涨 27.34%,而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年内平均上涨 83.6% ——跑赢同期上证指数,年内涨幅翻倍的概念股多达 25 只,其中,因智元机器人入主而备受关注的上纬新材,年内累计上涨 1891.6%,成为年内 A 股涨幅榜冠军。
公开资料显示,火山引擎是字节跳动旗下的云与 AI 服务平台,成立于 2020 年,注册资本 10 亿元。据报道,火山引擎年销售收入已超过 100 亿元。
从技术演进角度看,具身智能正在经历从 Robot 1.0 到 Robot 3.0 的跨越式发展。当前的 Robot 3.0 阶段,大模型与机器人的融合有望对感知、决策、控制的整体系统能力带来全面重构。以谷歌的 RT-2 和 Figure 发布的大模型加持机器人为例,端到端神经网络已经能够让机器人理解并执行人类指令,实现真正的人机对话交互。
目前,火山引擎正利用数据、算力以及模型和应用层的技术优势,发力 AI、具身智能等领域。
今年 9 月,火山引擎副总裁张鑫对外表示,随着技术红利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我们正在经历从感知 AI、生成式 AI 到物理 AI 的演进历程。"2025 年是智能体落地的元年,具身智能作为 AI 技术联通机器人进入真实物理世界的重要载体,正在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与此同时,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厂商也在发力具身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继小鹏、理想、小米等厂商之后,华为系公司赛力斯也加入 AI 大模型和具身智能热潮。
9 月 29 日晚,赛力斯公告称,集团全资子公司赛力斯汽车以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持有的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10% 股权,交易金额为 115 亿元。
根据公告,引望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 ( 华为车 BU ) 于 2024 年 1 月新成立的公司,注册资本 10 亿元。按照华为设想,引望未来将成为一个股权多元化的 "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 ",以华为积累多年的智能汽车技术及方案为主体赋能汽车行业智能化转型。
早在 2016 年,赛力斯全面转型至新能源汽车领域,2021 年发布 AITO 问界品牌。目前有问界 M5、问界 M7、问界 M8 和问界 M9 等车型在售。
最新财报显示,2025 年上半年,赛力斯共实现营收 624.02 亿元,同比下滑 4.0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9.41 亿元,同比增长 81.03%;公司总资产达 1129.12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19.66%。
财报显示,2025 年上半年,赛力斯旗下 AITO 问界全系车型累计交付超 14.7 万辆,其中,问界 M9 交付超 6.2 万辆、问界 M8 交付超 3.5 万辆。6 月单月问界全系车型交付超 4.4 万辆。
前不久,赛力斯拟发行 H 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获中国证监会备案。9 月 25 日晚,赛力斯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关于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公司拟发行不超过 33147.7235 万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据招股书,赛力斯是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业务的技术科技型企业,主要业务涉及新能源汽车及核心三电等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
如今,赛力斯和火山引擎 " 强强联合 " 打造具身智能。
对此,券商天风电新 & 汽车方面表示,赛力斯公告和火山引擎签署具身智能合作协议,火山引擎是字节內部负责云和 AI 服务的平台。其机器人团队近期推出了自研 Robix 端到端大模型,此前也做了小规模的轮式物流机器人。当前,双方基于送餐机器人达成合作,字节负责大模型大脑,赛力斯负责硬件制造和供应链整合,后续有望深化至人形机器人领域。同时,近期余承东就任华为 IRB 主任,华为开始战略聚焦 AI 业务,无论是 AI 服务还是大模型应用,车和机器人都是核心的载体,赛力斯作为华为最重要的智选车企,有望率先受益。
" 汽车是实现具身智能非常好的载体。" 深蓝汽车软件平台团队软件开发总经理苏琳珂对外表示。
北京国汽智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寅康则认为,汽车和具身智能是关联非常紧密的两个行业,两者在传感、决策、执行以及动力新能源化等产业链环节高度相似。同时,双方又可以互相促进,实现协同发展。
" 美国版宇树 " 打造落地版人形机器人,中美物理 AI 竞争加剧
今年以来,从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中国人形机器人正逐渐 " 破圈 "。同时,美国特斯拉、Figure AI 等机器人公司也纷纷发力,中美物理 AI 赛道正加速竞争。
今年 10 月 9 日,被称为 " 美国版宇树 " 的人形机器人公司 Figure AI 发布,其最新产品 Figure 03,引发关注。
据悉,Figure 03 是一款为自主研发的通用视觉—语言—动作(VLA)大模型 Helix、家庭环境以及大规模的现实世界而生的产品。对比前两代机器人,Figure 03 搭载全新一代专为 Helix 而设计的感知系统与手部系统,并且实现无线感应充电与无线数据传输,而且机体采用多密度泡棉防夹设计,外层覆盖柔性织物而非硬质金属件,相比 Figure 02,新机型重量减少 9%。
据悉,BotQ 是 Figure 专用的人形机器人制造工厂,旨在实现规模化生产,其首期产线每年可生产最高 12000 台机器人,并计划在未来四年内累计生产 10 万台。
实际上,人形机器人从未像今天一样密集出现在聚光灯下。
人形机器人集成 AI、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
据美林证券最新数据显示,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从去年的 2500 台,增至 2025 年的 18000 台,到 2060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数量将达到 30 亿台。另据彭博数据,未来全球量产的人形机器人中,将有超过一半来自中国公司。
今年 9 月 30 日,特斯拉宣布,公司正在努力扩大人形机器人的规模,计划 2025 年底推出第三代,并在 2026 年开始量产。特斯拉 CEO 马斯克(Elon Musk)预计,2030 年前将年产 100 万台。
10 月 8 日,软银集团宣布与 ABB 公司达成协议,将以总计 53.75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ABB 的机器人业务,此次收购预计将显著强化软银集团 AI 机器人业务。
国内也在加速人形机器人落地。
9 月 30 日,逐际动力宣布其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Oli,已实现全自主完成网球识别、跟踪以及行走弯腰深蹲等动作,零动捕数据、非遥操;宇树科技则宣布,其机器人算法今年已经历几次迭代,预计下半年将发布身高 1.8 米的人形机器人;智元机器人 10 月 9 日宣布,龙旗科技向智元机器人下达数亿元金额的智元精灵 G2 机器人框架订单,预计部署近千台该型号机器人;优必选则在近期宣布获得 2.5 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采购合同,合同以人形机器人 WalkerS2 为主,今年内启动交付。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显示,预计 2045 年后,中国在用人形机器人超过 1 亿台,进入各行业领域,整机市场规模可达约 10 万亿元级别。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赵立金表示,具身智能作为共性技术,有望进一步推动汽车产品智能化升级。一方面,具身智能可以推动汽车产品性能提升,如助力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优化智能座舱交互体验。另一方面,在制造端,人形机器人可承担重复性、危险性高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实现提质增效与降本减负。(作者|林志佳)
更多对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和中国经济的深度分析与独家洞察,欢迎访问 Barron's 巴伦中文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