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兰杰
编辑 | 乔芊
文字创作者们对 AI 的反抗正频频发生。
最近的一次发生在九月初。大洋彼岸,美国著名作家格雷迪 · 亨德里克斯与詹妮弗 · 罗伯逊代表数百名作者,向科技巨头苹果公司发起集体诉讼,指控其未经授权使用盗版书籍训练 AI 模型 OpenELM。
而就在三个月前,超千名作者签署了公开信,要求出版商承诺永远不会发行机器创造的书籍,抗议的作者中包括《小镇女孩的秘密》作者劳伦 · 格罗夫、《魔术师》三部曲作者列夫 · 格罗斯曼等等。
作家们拒绝机器代替人类成为表达情感、表达认知的主体,以这样的行动捍卫人文学科的尊严。这一反抗背后的残酷事实是,AI 创作的内容已经可以与畅销书作家的作品并列于书架之上。
同样的危机也在国内网文行业上演。
" 我天生夹子音,做作得不行。" 这是小沈发布在知乎上的短篇小说的开头。
时隔半年多,小沈发现番茄小说上到处都是这个开头,还有各种各样 AI 改编后的版本——主要角色人设和整体情节都与小沈的设计大差不差,只是冗余的细节更多了,带着浓浓的 AI 味。
小沈选择一一举报,侵权的作品被平台下架,但收入还是没有追回。
她的经历并非个例,去年以来,AI 内容正在国内头部网文平台番茄小说上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
标志性的节点是去年 3 月。据第三方数据平台网文大数据统计,2024 年 3 月 1 日,番茄小说首秀新书达 5606 部,2023 年同期为 400 部,同比飙升 13 倍,这不是人为可以实现的成果。今年以来,相关状况有所缓解,但没有解决—— 9 月中旬,番茄上首秀的新书日均仍有近 2000 部。
大量 AI 内容的涌入,冲击了字节引以为傲的算法。番茄小说提供给新人作者们的首秀流量扶持,被 AI 内容搅乱,尚未在番茄小说这片流量富足的土地上成功掘金的底层作者们,就这样被驱逐。
平台的大手多次按下,试图驱赶那些拙劣的 AI 内容。只是稍不注意,数据就又会反弹,还时常会有 " 误伤 " 发生。面对动不动就断崖式下跌的流量,平台上的新人作者们只能另寻出路。
AI 抢夺饭碗的故事,在网文行业已经发生了
2024 年 6 月的某一天,苍术突然发现自己番茄小说上的作品 " 一点流量都没有了 ",收藏数和订阅增长数是最重要的两个数据,却几乎停滞不再变动。
这是苍术未曾想象过的局面。在那之前,他已经在起点上写了五年多的网文,毕业以来没有打过一份工,但可以做到月均 5000 元的收入,已经超过了网文作者的平均水平。为了赚到更多的钱,他才选择迁移到流量大、赚钱快,签约门槛也更低的番茄小说上。
这场风波可以追溯到番茄小说于去年 2 月开始内测的 AI 辅助写作功能,能使普通作者实现日均 2 万字以上的内容,专业工作室甚至可以实现月产百部作品的工业化生产。变化来得迅猛而直观,不过月余,也就是同年的 3 月 1 日,番茄首秀新书数量同比飙升了 13 倍。
大量的 AI 网文涌进平台,刮分走了有限的、平台给予新手的流量,新作者们的出头之日遥遥无期。
彼时苍术在番茄小说上已经写了 10 多万字的内容,按照日更 3000 字的平均速度,他已经写了 30 多天,收入却几乎为零。他只能选择退出。
417 万字、15 万元,这是同为网文作者的小张在番茄小说上积累下来的成绩。AI 内容席卷了平台之后,她感叹道 " 我才写了一年半,感觉网文行业就要完了。"
除非是大 IP 或者大爆的网文,一本网文的热度只会持续一两个月,所以没有名气的作者只能一直写、一直开新。小张的一次记录是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二点,写了 17732 个字,是普通作者产量的 5 倍甚至更多。
而这个被行业称呼为 " 触手怪 " 的成绩,可以轻易被 AI 超越。2024 年 10 月,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王峰团队发布了 " 灵咔灵咔 " 创意写作智能体,一小时可以冲击一部 30 万字左右的长篇小说。
番茄小说平台上首秀时期的推流几乎决定了一本新书 90% 的命运,面对不断下滑的流量小张无可奈何,她感到困惑:平台真的有在管控 AI 内容吗?
没能挖掘到流量金矿的苍术,转头扎进了短剧赛道,去赶一赶把番茄上有热度的小说改写成短剧的红利。
这份工作工资并不高,比写网文的生活还辛苦很多。一次加班,早晨七点多,上班的人们陆续涌入北京望京林立的办公楼,而苍术才刚刚下班,逆着人流向外走,饥肠辘辘,脚步也是飘的。
小张还决定在网文这条赛道上走一走,后面或许会考虑有保底的网文平台,例如分成比例较高的付费阅读平台椿和。她今年刚取得了一所 985 大学的硕士学位,正式全职做起了网文作者。
社交平台上有人问," 毕业直接做全职作者不会焦虑吗?" 小张答," 当然焦虑。" 后面跟了一个叹气的表情。
即便已经受到了 AI 内容的冲击,苍术却并不觉得自己的看家本领文字创作能力真的会被取代。他分享了自己尝试用 AI 创作的感受—— AI 时常会忘记自己喂给它的设定、前后文不连贯、过度修饰、表述累赘,以及没有 " 人味 " 等等。
网文行业有自己的鄙视链,在番茄上用 AI 写作的则位于鄙视链的最末端。崇尚踏踏实实一字一句进行原创的作者们,还看不上这个蹒跚学步的新事物,以嘲笑它的抽象为乐。
只是伴随着 AI 的进化,一个让人惊诧的变化发生了:人们慢慢开始分不清 AI 和原创。
反对 AI 的人们,也会分不清敌友
社交平台上曾出现过这样一幕。
有人在评论区里发了一段简单的描写,问博主说这是不是 AI 写的。博主回应:" 包是的 "。随后提问的人表示,这是美国作家爱伦坡的《黑猫》,一部经典恐怖小说。
网络文学的分类、套路和模版化写作,天然容易被拆解和重组,同题材也具有较强的同质化特征。经典文学不是如此,后者抗拒套路,追求创造力和言外之意。但 AI 似乎也在隐隐触碰这一边界。
小甯至今仍感叹曾经被 AI 震撼到的一回经历—— " 有一次 AI 生成的内容几乎不需要修改,像是灵光一现。"" 我把我的剧情给它,它生成的内容跟我的前文衔接的特别好,后面还会做铺垫。" 这几乎克服了 AI 写作最大的问题之一——连贯性。
在小甯分享的自己写作的片段中,有这样一段:
我一直以为他死了,或者被这片虚无吞噬。可现在,他活着,在外面,在另一个我无法企及的世界里,他甚至留下了线索,让我去追寻他的脚步。我开始整理墙体上的手稿。纸薄得像雾,每一张都不堪一击,但当我翻开时,却感受到了一种沉甸甸的存在。
这段文字由 AI 创作,源于小甯脑洞大开的一段设定——人类视历史为瘟疫,试图抹除所有的历史痕迹,并将自己关在了一个巨大的阁楼里,主角的朋友无意间发现了留存下来的历史手稿,得知外面的世界广阔,于是选择了出逃,主角发现朋友失踪后开始循着他的足迹去找他逃跑的原因,故事由此展开。
在 AI 生成、小甯调改的内容中,AI 不再莫名其妙,甚至较为完美地理解了小甯的设定和表达,如同她的分身一般与她共创。
除了超乎寻常的理解能力和生成能力,AI 还表现出很强的模仿能力。读中外文学经典长大的小甯,喜欢细腻的描写,这恰恰也是 AI 生成内容的特点之一。她曾将自己原创和 AI 模仿自己生成的内容拿给朋友看,朋友们分辨不出区别。
越来越多的钱和人才涌入到风口之中,AI 的能力还在不断进化。
DeepSeek 刚出现之际,就凭借华丽的文笔让小甯大吃一惊。但多用了几次之后,小甯就发现它比别的 AI 都好辨认,因为缺点也很明显——文笔华丽但油腻,还总喜欢用破折号。
直到有一回,小甯看到了一篇进化后的 DeepSeek 写的短篇," 和你看到的知乎上的小甜文没有任何区别。" 迭代后的 DeepSeek-V3 成功 " 去油 ",已经没有了 AI 写作的通病。
" 如果通用型 AI 创作开始实用,那代表 AGI 已经实现了,我们关注的已经不是网文自身了。" 阅文集团的副总编辑胡说向 36 氪表示,目前 AI 写作的方式包含两种—— AI 辅助创作和完全由 AI 主导创作,其中指代后者的通用型 AI 创作还难以实现。
只是如果有一天,通用型 AI 创作可以实现,那将会是对整个作家职业的替代。
浑水之中,谁赚到了钱?
AI 暂时还不能替代作家这个行业,但用 AI 粗暴生成的内容却已经在掠夺流量。
番茄小说上的 AI 网文究竟是谁在生产?九思是其中一个。
他组织了身边的朋友共计 5 人,在上班的间隙敲下指令,用 AI 批量生产内容投放到番茄小说上。在这一过程中,从创意构思到具体内容的生产,AI 都可以很好地完成。
网络小说更像是一种商品,想要生产出流量好的内容,最好的方法就是向爆款学习。而九思选择学习的爆款内容是今年票房超 150 亿元的《哪吒 2》。
AI 帮助他剖析了《哪吒 2》爆火的原因,提炼出了 " 反叛 " 这一故事内核,由此确定了故事的雏形。
九思在键盘上敲下:" 结合小说原著,写一本西游记衍生小说,玄幻、古言:基本遵循原著的故事脉络和世界地图,讲述唐僧即金蝉子在灵山被贬且被控制,孙悟空(主角)前往西天救师傅的故事。"
AI 那端开始涌现出相关内容:" 他们叫我魔童,却不知灵山脚下尽是食人莲!" 哪吒怒吼,火尖枪锋芒毕露,狠狠劈开天庭蟠桃园中肥沃的土壤。
过去两个月,办公室的工位上、家里的书桌前,九思几乎都在操作 AI 生成网文。每天的正职工作,他大概两小时左右就能完成,之后的时间便全用在敲打投喂给 AI 的指令上,六点多下班后还会继续做,直到深夜一两点," 甚至有时候只睡两三个小时。"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一本近 20 万字,讲述孙悟空、哪吒和唐僧反叛天庭的爽文故事由此产生,期间九思同时还在创作的网文还有三四本。他表示,相较于给 AI 下达指令," 反倒是排版、上传这些工作更花功夫。"
巅峰时候,九思的产出在首秀期的阅读量达到了 8 万左右。首秀的第一天还实现了 8000 人同时在读。但利好的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软封禁随之而来,收入也因此无法提现。
但这并不影响又一批 AI 内容被投入到了平台之中。
至于读者是否在意,九思表示几乎没有真正的读者分辨和质疑这些内容,那些明显也是作者的读者才会像侦探一样发掘他使用过 AI 的痕迹。
无数个像九思这样或更专业的工作室,利用 ChatGPT、DeepSeek 等免费的 AI 大模型,敲下一段段爆款中拆解出来的情节指令,由此以每天数十万字的生产速度,将 AI 内容投放到以番茄小说为主的平台上。
赚钱的故事还存在于卖 AI 写作工具和课程的宣传中。
一位卖 AI 写作工具和课程的商家表示,他们一位会员用 AI 产出的 20 万字的小说,被有声书买断了版权,卖了 500 元。
20 万字的内容,这位会员只用了十几个小时就完成了,他换算了一下," 相当于上了两天白班,一天能挣 250 元 ",他感叹 " 我都不想当医生了。"
虽然 500 元并不算多,但还证实了 AI 内容的另一种变现能力,也就是卖版权。放眼更大的网文行业,IP 版权一度是阅文集团的核心护城河。
在 36 氪作者加上上述商家微信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对方几乎每天都坚持发数条到十数条不等的微信消息,分享成功案例、AI 写作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平台对于 AI 内容的检测。期间夹杂着对签约的催促," 分享了这么多干货,现在考虑的怎么样了?"
商家分享的案例难辨真假,但对方披露出来的通讯录中,确实有不少人成为了会员,这需要先缴纳 1680 元的年会员费。
侯翔中所在的灵境 AI(旗下运营着网文大数据平台)也是 AI 网文赛道中的掘金者。
据其介绍,公司目前有一个十多人的创作团队,还有线上兼职的。以短篇小说的创作为主,1-3 万字的小说,1.5 天可以发布一篇。通过将短篇小说内容投放到包括知乎、黑岩在内的平台中去赚取分成,或者通过投流手段将读者引流到自己的小程序进行付费阅读创造收益。
目前,这部分业务贡献了公司约 20% 左右的收入,已有百万元的量级。
平台暂时站在了作者这边
用 AI 内容挣钱的人和被 AI 内容挤占了生存空间的人,平台们还是选择了站在后者一边,到目前为止。
2024 年 7 月,番茄小说因一则 "AI 训练补充协议 " 引发大量平台作家抵制。协议中表示,平台可以使用作者们创作的内容去投喂 AI。
这一条款迅速引起了从业者们的广泛反对。
有人将投喂 AI 的过程比喻为 " 碎尸 " 的过程,将 AI 生成的内容比喻为 " 尸块 "。情绪之下,舆论不断发酵。有关 " 番茄免费小说侵害作家权益 " 的质问和投诉,迅速挤满了平台客服的聊天框和 12315 的投诉热线。
更有平台作者以断更表示反抗。一位作者在自己文章的最后更新中写道:" 致歉。由于平台新出的条约,所以我不在这里写了,加上版权问题,因此我也不会在其他地方续写。"
最终,这次抵抗以平台的退让告终。番茄小说表示已经上线了解除相关条款的功能入口,平台客服还回应表示,新签约作品的合同不会再包含 AI 相关的条款。
被卷入的不只是免费的番茄,还有女性向的付费文学平台晋江,它是许多人心中的 " 白月光 "。
" 以下是为您修改、润色和优化后的内容。" 这段 AI 大模型中的常用语出现在了晋江上。这让不少读者愤怒:" 花钱看 AI 参与的文,我会一直骂一直骂!""AI 写文的风千万不要吹到付费看文的平台,我花钱不是来看 AI 的。"
晋江副总裁胡慧娟曾向媒体表示,那时候网站举报中心及论坛讨论区等都在讨论这部作品。春节假期后的十几天里,晋江还紧急开会制定相关站内管理条例。
2 月 17 日,在晋江作者读者专用论坛 " 碧水江汀 " 上,平台用 " 已经收到了晋江上有作者疑似使用 AI 的举报 " 开头,发布了《关于 AI 辅助写作使用、判定的试运行公告》。规定了晋江只允许三种 AI 辅助,包括校对、对角色名和文章名等要素的生成,以及不涉及记叙文七要素的粗纲的生成。
今年 4 月底,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联合 16 家网络文学平台发布《网络文学行业反洗稿自律公约》,要求规范 AI 辅助创作。
但就像 AI 生成的过程如同黑箱一般难以观测和干预,AI 生成内容也并没有因为平台们的规范而杜绝。想要赚快钱的人和团队想尽了办法绕过封禁,或是以量取胜,或是二次加工。
不同的作者通过社交平台联系在一起,试图摸索出番茄小说封禁网文的规律。但没有人可以得出确切的结论,只能从申诉后平台反馈的模棱两可的答案中猜测一二——九思怀疑,只要流量好,内容就不会被封。
侯翔中向 36 氪表示,作者的怀疑并不准确,"AI 内容打击到了新人作者,让撰写首秀书籍的人数量降低,这会影响到平台的根基,因此他们会大力整治。"
目前各大平台都在拒绝 AI 内容,但拒绝的是低质量的 AI 内容。" 因为 AI 工具还不具备产出高质量小说的能力,尤其是长篇小说。"
换言之,人们不确定 AI 能力的边界,所以也并不确定 AI 对于网文行业的冲击会达到哪种程度。
今天的互联网行业鲜少有超高速增长的业务,番茄小说是其中一个,月活跃用户数达到 2.2 亿,断层领先一众网文平台。
如今,新的变量出现了,围绕它的一切变化还是未知数。
只有那些站在金字塔尖的作者们,尚未感受到 AI 浪潮的冲击。依然有网文作者质疑 AI 的冲击力:" 你看到哪个顶级大神说 AI 影响他赚钱了?"
应受访者需求,小沈、苍术、小张、小甯、九思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