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迪尔说史 Author SOUL 迪尔
开城,是朝鲜高丽王朝时期的古都,也是朝鲜战争谈判阶段最初选定的谈判地点。在朝鲜战争爆发前,这里还是属于韩国的行政领土,战争爆发后,在人民军名将方虎山指挥的奇袭下,人民军仅用一个早晨就将开城拿下,笔者这回就来介绍下这次朝鲜战争经典战斗背后的故事。
开城()位于韩国京畿道西北部、三八线以南地区,位于朝鲜半岛西部南北交通线的中心,距离朝鲜首都平壤 196 公里,距离韩国首都汉城 73.4 公里。从中朝边境城市新义州直达韩国釜山的铁路京釜线就经过这里,在开城附近,还有礼成江铁路桥和临津江铁路桥两个重要桥梁设施。在开城市区以北,有着一座海拔 488 米的小山坡松嶽山(,国内一般译作 " 松岳山 "),分治半岛南北的北纬 38 度线正好贯穿松岳山山顶。
由于从松岳山山顶到开城市区的直线距离只有 3、4 公里,所以韩国方面在开城的警备、安保工作就成了大问题。起初,负责这一项工作的是开城当地的韩国国家警察,由于人手不足,当地的一些右翼民间团体也会派人参加。进入 1948 年以后,随着三八线南北方分别独立建国,手持苏制自动武器的人民军边防警备队开始在松岳山以北构筑起多道警戒线,边境上的紧张气氛一下子浓厚起来。
据韩国方面记载,仅在 1948 年底 1949 年初的三个月里,朝韩双方就在开城以北的三八线交界区发生冲突十几次,其中较大的有:1948 年 12 月 12 日的葛山事件,240 余名人民军越境与韩国警察激战两个小时;1949 年 1 月 4 日的长谷事件,5 名韩国警察遭到 250 余名人民军袭击,全军覆没;1949 年 1 月 24 日的八鹤事件,800 余名人民军再次越过三八线,与韩国警察发生交火……到当年 5 月,甚至发生了负责边防的韩军第 11 步兵联队与人民军边防警备旅团的大规模交战。
在边境紧张局势的影响下,曾短暂通车的南北铁路开城 - 海州段也暂时关闭,虽说铁路已经不通车,但为了保护开城地区的铁路、涵洞、隧道设施,清查朝鲜渗透人员,自 1946 年起设立的韩国开城铁路警察队依旧正常工作。开城铁路警察队隶属于汉城铁路警察本部,总部位于开城火车站广场,下辖警务科、警备科、侦查科以及各支队、派出所、办事处,总人数 221 人,包括警监 1 人、警卫 14 人、警官 22 人、巡警 184 人(其中包括 3 名女警和 13 名刑警)。
1950 年 6 月 10 日,韩国国家警察厅的应急司令部向京畿道和江原道两地的边防警察发出了 " 甲号紧急工作令 " 的警告,声称朝鲜方面有大举南下的迹象,命令边防警察密切关注边境动向。正如应急司令部所警告的那样,到 6 月 23 日,人民军野战军已经完成了在三八线上的展开和部署,原本负责边防事务的边防警备旅团也后撤至二线阵地,三八线以北 4 公里范围内的朝鲜居民也被全部疏散。
在开城以北正面展开的是人民军第 6 步兵师团的第 13、15 两个步兵联队及一个炮兵大队,并得到第 105 坦克师团的一个坦克联队和一个机械化联队的支援,战线正面宽度达 25 公里。而与之对峙的则是韩军第 1 师团 12 联队,但截止 6 月 24 日,该联队在编的 3754 名官兵中只有 1461 人在岗,其他官兵不是正在休假就是在外玩耍过夜去了,而部署在一线阵地的该联队第 2、3 大队,总共只有 800 余人在岗。
为了迅速突破韩军在开城以北的防御阵地,人民军在入侵前夜派遣了大量侦察部队潜入开城附近,据曾任韩国富平警察署署长的金亿顺()警长回忆道:"6 月 24 日 23 时左右,在距离开城警察署只有 40 米的满月小学校园里,一支身穿国军服装的神秘部队正在宿营。进入后半夜,他们三三两两地涌向开城市内,抓捕右翼人士,由于市内军人几乎外出了,警察署也只有 20 人在值班,所以没法采取什么应对措施。"
6 月 25 日凌晨,朝鲜战争正式打响后,人民军第 6 步兵师团也开始了行动,其中第 13 步兵联队以开城以北的松岳山为跳板,向部署在松岳山以南阵地的韩军第 12 步兵联队第 6、7 中队发起攻击,并很快占领第 7 中队在 292 高地(又称鸽子高地,距离松岳山主阵地 488 高地约 200 米)的阵地,随后一面向 488 高地集中发射炮弹,一面从侧后发起攻击。
就在人民军第 13 步兵联队发起进攻的同时,人民军第 15 步兵联队也迅速沿一号公路南下,直扑开城市区。打头阵的便是之前假扮成韩军潜入开城的人民军一部,6 月 25 日凌晨六点,随着一声清脆的信号弹响起,这些被开城市民和铁路警署值班巡警玄孝真()当作是吃了败仗溃退下来的韩军的人民军迅速行动起来,分别扑向预定目标,对此感到疑惑的玄巡警马上向铁路警察汉城本部通信科发出了 " 开城 SOS" 的信号。
随后开城铁路警队队长甘凤龙(,40 岁)警监将身边所能叫到的 50 名铁路警察集结起来,下达了以 4-5 人的分队为单位在开城市区内布置防线阻击人民军渗透部队的命令。阻击战打响后,部署在开城市区西北方向最外围的一个分队首先被人民军歼灭,其他防御分队在人民军的压迫下则纷纷后撤,最后集中至开城市中心的火车站广场防御,但遭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民军火力的扫射。人民军渗透部队一部甚至还攻占了开城市区以南的龙首山()高地,并用轻机枪向市内射击。
市区内的攻防战一直持续到早上七点,由于开城铁路警队依托的警队办公楼非常坚固,人民军见一时无法拿下办公楼,便调动 5 辆苏制 T-34 中型坦克,从市区东侧沿铁路线攻入市区。在坦克的炮击下,警队办公楼很快被摧毁,甘警监被迫带着剩余的警员们撤退至办公楼后面的两个防空洞继续顽抗,压上来的人民军步兵则向防空洞内不断投掷手榴弹予以还击,此时最初的 50 名韩国铁路警察早已阵亡过半。
一直激战到七点三十分,在一号防空洞顽抗的甘警监及其部下们最终被人民军全部歼灭,而坚守二号防空洞的警员则有三人趁乱侥幸逃生。以上作战经过记录于 1951 年 6 月 25 日战争爆发一周内之际韩国特别警备司令部作战参谋部出版的《特殊战例集》一书中,书中还提到,从阵亡者名单看,在开城火车站战斗中阵亡的铁路警员们大部分是当时居住在开城市的本地市民,这也大概是他们能死战不退的原因之一。
以上就是人民军采用渗透战奇袭开城市区,并全歼铁路警察队的全过程。然而在韩国国防部战事编纂委员会 1977 年出版的《韩国战争史》第一卷(修订版)中,却出现了这样的描述:人民军第 6 步兵师团的一个联队事先悄悄修好了已经中断的开城以北铁路线,随后乘坐列车冲入开城市区,并成功袭占市区。这种不知从何时冒出来的说法,现在已成为指挥开城战斗的人民军师团长方虎山所使用的一种经典奇袭战术,并广泛出现在很多朝鲜战争题材书籍中。
经过研究发现," 人民军乘列车冲入开城市区 " 的说法,来自当时曾在韩军第 12 步兵联队担任顾问的美军上尉达里戈的回忆,称其 " 在开城看到有人民军从列车中冲出来作战 ",然而通过整理相关早期战时记录和证人证言则不难发现,开城火车站在战斗打响之处其实一直由甘警监等坚守着,直到早上七点人民军坦克从开城东郊驶入参战后才沦陷,所以达里戈上尉的回忆明显是错误的,他所目击到的场景,很可能是人民军步兵正在试图夺取火车站的战斗过程。
苏联顾问拉祖巴耶夫在其报告中也有关于开城战斗经过的描述,其写道:" 六时二十分,第 15 及 13 步兵联队的下属部队进入开城后发生了巷战,经过短暂但激烈的战斗,于七时三十分左右将敌人从开城完全扫荡出去……之后崩溃的第 1 步兵师团 12 联队也从开城向南撤退。" 可见拉祖巴耶夫也没提到所谓 " 人民军乘列车冲入开城市区 " 的说法,而之所以提到第 12 联队从开城撤退,拉祖巴耶夫可能是把在市区里顽强抵抗的铁路警察队当成了韩军第 12 联队的下属部队。
虽然《特殊战例集》记录的开城铁路警察队的伤亡数字为 "50 人中仅 3 人生还 ",但除了警队队长甘警监外,其余阵亡队员的姓名至今不为人知,这是由于铁路警队组织目前早已解散,相关档案虽然由国家记录院代为保管,但由于档案的书写均为汉字简体字及日式汉字,加上档案文件数量巨大,所以截止 2016 年仍能未找到相关记录。
幸好韩国学者边惠锡()又找到了之后的开城铁路警队队员名单统计这份资料,据该资料显示,在 1950 年 6 月 25 日至 1950 年 9 月 5 日的 67 天里,失去联络的开城铁路警察队队员共有 80 人(包括警监 1 人、警卫 2 人、警官 7 人、巡警 70 人),其中又有 35 人在 9 月 5 日之后返回单位,其余 45 名失踪队员则都被追授警衔一级,这 45 名失踪警员应该都是阵亡于开城战斗中。
而开城战斗中阵亡的 47 名铁路警察中不属于开城铁路警察队的 2 名警员,经边惠锡查证为隶属于龙山铁路警察队的徐溏锡(,27 岁)巡警和高亨福(,23 岁)巡警,他们当时作为列车巡警正在开城出公差。至于 3 名幸存者中,已知的一位则为时任开城铁路警察队警备主任的洪礼华()。
虽说经过边惠锡的努力,朝鲜战争初期的开城战斗的真相已经水落石出,但短时间内各大朝鲜战争官方、经典著作关于此战的描述恐怕还无法得到轻易修改," 方虎山施巧计派人民军乘列车冲入开城市区 " 的说法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流传于世。甚至在 2024 年上映的朝鲜战争电影《72 小时》开头,也出现了人民军驾驶列车驶入开城作战的镜头,这就有点让人哑然失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