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月枝
编辑丨于婞
来源 | 野马财经
这是野马财经的第 4850 篇原创
本文约 3519 字,阅读时长约 8 分钟
时隔四个多月," 医美三剑客 " 之一的昊海生科(6826.HK、688366.SH)实控人因内幕交易被立案调查一事有了新进展。
9 月 16 日晚,昊海生科公告称实控人蒋伟已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并再次强调处罚 " 所涉主体为蒋伟先生个人,与公司无关。"
仔细梳理昊海生科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即使蒋伟已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但他和妻子游捷早已通过一系列并购重组活动,给昊海生科深深打上自己的烙印,昊海生科对二人的回馈也十分大方。
但对于昊海生科来说,这一纸罚单似乎并不是公司最棘手的麻烦。业绩增长停滞、医美业务发展遇阻、股价长期破净等问题,都给昊海生科的发展前景蒙上了重重阴影。
截至 9 月 18 日收盘,昊海生科 A 股报 53.2 元 / 股,总市值 124 亿元;港股报 28.08 港元 / 股,总市值 65 亿港元。
实控人内幕交易被立案
昊海生科 " 割席 "
9 月 16 日晚,昊海生科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之一蒋伟近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处罚事由要追溯至四个多月前。5 月 7 日晚间,昊海生科公告称,蒋伟近日收到证监会出具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内幕交易对其进行立案调查。
值得注意的是,蒋伟被立案调查以来,昊海生科 " 划清界限 " 的意图十分明显。
在 5 月 7 日的公告里,昊海生科表示:" 据本公司了解,该事项与本公司股票无关 ",同时强调这是针对蒋伟个人的调查。
昊海生科董事长侯永泰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他做的也不是我们公司的股票,他就是投资人,喜欢做股票,我们也警告过他肯定不能做我们公司的股票。"
在最新披露的公告里,昊海生科直接把 " 非本公司事项 " 写在标题里,并在公告正文中再次强调,蒋伟不参与公司日常经营管理,该事项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业务及财务造成重大影响。
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汝波律师表示,内幕交易根据情节轻重,可能涉及民事、行政、刑事三方面的法律责任和后果。
就民事处罚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第五十三条规定:" 内幕交易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就行政处罚而言,《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 从事内幕交易的,责令依法处理非法持有的证券,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十万元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刑事处罚需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条:" 因内幕交易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目前来看,蒋伟《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陈汝波认为,昊海生科是否会被本次处罚影响,取决于内幕交易信息是否与公司本身有关,目前昊海生科的态度只是公司单方面的说法,最终处罚结果必须仍以证监会的决定为准。
就在本次公告披露前不久,科瑞天诚董事长郑跃文及其女友楚轶男因内幕交易被罚款 40 万元,还被刑事拘留的案件刚刚被曝光。在监管反复强调 " 严监严管 "" 长牙带刺 " 的背景下,蒋伟恐怕也难以逃脱监管的 " 重拳 "。
并购重组 " 专业户 ":
从无实际业务到昊海生科 " 宇宙 "
从昊海生科的发展历程来看,无论其现在怎么极力撇清与蒋伟的关系,蒋伟与其妻子游捷从昊海生科诞生起,就与公司本身绑定紧密,想要划清界限并不容易。
一方面,昊海生科的前身由蒋伟参与创立。《招股书》显示,昊海生科前身为昊海有限,由上海昊海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昊海化工 ")、蒋伟于 2007 年 1 月 24 日共同出资设立,设立时的公司名称为 " 上海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为 2000 万元。同时,从成立之初至今,蒋伟、游捷始终是该公司的第一、第二大股东。截至今年年中,蒋伟、游捷持股比例分别为 28.53%、17.29%。
《招股书》显示,昊海有限 2007 年成立后,承继了松江生物药厂、其胜生物及建华生物的业务经营,并收购了上海利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初步确立了四大主营业务。
2015 年以后,昊海生科又以白内障手术核心医疗器械人工晶状体为突破口,接连收购了河南宇宙、Aaren、深圳新产业、珠海艾格、Contamac 和 ODC;同时,通过收购 China Ocean 取得了青岛华元 100% 的股权。
这一系列的操作,让昊海生科从一个并无实际业务的公司,在十余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成了一个囊括了眼科、整形美容与创面护理、骨科、防粘连及止血四大业务板块,业务范围涵盖前述四大板块上下游产业链的昊海生科 " 宇宙 "。
2019 年上市以后,蒋伟夫妇并购重组的步伐也没有停止。Wind 数据显示,从 2022 年 3 月至今,昊海生科及其子公司先后推进了 6 次并购重组事宜,将欧华美科、南鹏光学等公司收入麾下。
蒋伟夫妇帮助公司 " 开疆拓土 " 的同时,昊海生科也用真金白银回馈二人。
据 2025 年半年报,昊海生科计划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4 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共计 9149.32 万元(含税),占公司 2025 年半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 43.35%。按照持股比例计算,蒋伟夫妇预计可获得的现金分红超 4000 万元。
而就在今年 4 月,昊海生科披露了总额高达 2.31 亿元的 2024 年分红方案。按照当时蒋伟夫妇的持股比例计算,二人可获得 1.06 亿元的分红。
根据胡润研究院今年 3 月发布的《2025 胡润全球富豪榜》,蒋伟、游捷夫妇位居第 3206 位,身家超 73 亿元。这也是蒋伟夫妇二人连续第五年登上该榜单。
营收与净利双降
昊海生科难承折腾
既然二者建立了这样互惠互利的亲密关系,那是什么原因让昊海生科急于和自己的实控人切割?主要原因或许是公司本身早已面临较大的财务压力,经不起折腾。
2025 年半年报显示,昊海生科营业收入 13.04 亿元,同比下降 7.12%;归母净利润 2.11 亿元,同比下降 10.29%;扣非净利润 2.04 亿元,同比下降 11.35%。
从半年报来看,昊海生科的医美、眼科及骨科三大业务板块上半年均显著承压。
其中,作为其重要增长引擎的医疗美容与创面护理产品,今年上半年收入 5.75 亿元,同比下降 9.31%。曾给其创造巨大利润的玻尿酸收入骤降,是导致引擎 " 熄火 " 的重要原因。
据半年报数据,昊海生科玻尿酸上半年收入 3.47 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 7010.56 万元,降幅达 16.8%。
眼科产品上半年营业收入 3.68 亿元,同比下降 18.61%,在四项主营业务中营收下滑最厉害,在集团总收入中的占比也从去年上半年的 32.18% 下降到今年的 28.33%。
防粘连及止血产品收入成了半年报中的一抹 " 亮色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昊海生科该项收入 1.1 亿元,同比增长 59.61%。但是截至今年年中,该产品在昊海生科总收入中仅占比 8.51%,无法使其营收状况大幅改善。
对此,昊海生科表示,这是上半年若干核心研发项目陆续进行临床试验后期或已经进入了注册审评阶段,导致相关研发费用特别是直接研发人力成本和试验用直接材料等支出的阶段性下降。
2019 年昊海生科在科创板上市时,曾被冠以 " 玻尿酸第一股 " 的称号,以 89.23 元 / 股的价格刷新当时的科创板发行价纪录,并成为首家 " 科创板 + 港股 " 的生物医药企业。还与华熙生物 ( 688363.SH ) 、爱美客 ( 300896.SZ ) 并称中国 " 玻尿酸三巨头 "。
Wind 数据显示,2021 年 7 月,昊海生科 A 股股价一度触及 193.62 元 / 股的历史高点,此后一路震荡走低,并在当年年末跌入股价破净的 " 坑 " 里再也没能爬起来。港股股价除了在 2021 年上半年一路走高至 94.6 港元 / 股的高点,其他大部分时间在 30 港元 / 股以下徘徊。
上述种种表现,也影响了卖方对昊海生科的预期。早在今年 4 月昊海生科披露 2024 年年报后,东吴证券的研报就将其 2025 年、2026 年归母净利润预期由 5.11 亿元、6.32 亿元,下调至 5.06 亿元、5.98 亿元。
由此来看,昊海生科与蒋伟 " 割席 " 或许也是为了稳住投资者预期、避免给公司困境雪上加霜的无奈之举。你如何看待二者关系以及昊海生科的发展前景?评论区聊聊吧!
野马财经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