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西路步行街 " 五一 " 前完成对北侧骑廊和商铺的改造," 五一 " 期间举办了系列活动迎接八方来客。
作为中山第一条商业步行街,承载百年侨乡记忆的孙文西路正迎来焕新时刻。漫步孙文西路,两侧独特的南洋风格骑楼建筑经过修缮后焕然一新,秉持 " 修旧如旧 " 原则,其原始风貌与历史痕迹被精心保留,尽显历史文脉韵味;与此同时,伴随着一批融合本土文化底蕴与潮流基因的特色商户入驻,街区人气和商业氛围显著提升,迸发出无限的生机活力。
坚持 " 最小干预 " 原则,
能保留的绝不替换
" 孙文西路作为承载中山城市记忆、凝聚侨胞情感的重要街区,我们始终将‘侨房保护活化’与‘修旧如旧’作为改造工作的核心原则。" 香山古城保护活化中心主任田湘攸介绍,改造工作锚定 " 历史原貌还原 ",聚焦 " 历史元素留存 ",对 " 具备良好保留条件 " 的历史遗存,优先采取 " 清理修复 + 原样留存 " 的方式。
" 我们坚持‘最小干预’原则,能保留的绝不替换。改造过程中,对骑楼天花的原始木楼板、老招牌与历史标语等遗存,不做过度改造,仅通过专业清理去除后期叠加的破损层、污渍层,再用最小干预的修复工艺加固维护。" 田湘攸表示,这既最大程度保留了历史原貌,又避免了因 " 推倒重来 " 产生的额外成本。
采用传统技法修复,
街区历史质感不褪色
田湘攸特别指出,改造过程创新采用 " 干冰剥离技术 " 替代传统人工铲除,对历史和文物建筑的外立面修复。传统方式清理后期覆盖的批灰、涂料时,容易损伤骑楼原始墙体或砖面纹理,而干冰剥离通过低温冷冻使附着物脆化脱落,既能精准清除后期叠加层,完整露出侨房原始的青砖墙面、老标语痕迹,又不会对历史构件造成物理损伤。
在 " 侨房保护活化 " 方面,田湘攸称,考虑到传统侨房多以一楼骑廊为主要利用空间,改造工作对有条件的侨房二三楼进行专业结构加固,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为后续引入文化展览、特色文创、侨乡故事体验等业态预留空间,让侨房不仅 " 保下来 ",更能 " 用起来 "。目前,孙文西路已成功接收 93 处公有物业,盘活了楼上空间以后,整条步行街将新增将近三万平方米的经营面积。
业态焕新
强化文创业态 打造港澳特色
融合历史传统 活化非遗老字号
田湘攸说,在此过程中,核心是让历史文化成为新业态的载体,让二者深度融合,实现历史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平衡。在引入新业态时,不改变历史建筑的主体结构与风貌肌理,而是让业态与建筑本身的历史属性相呼应。比如在原有侨商旧址打造 " 孙奇珍茶楼 "" 南成行南洋餐厅 ",不仅保留了骑楼的木质花窗、满洲窗等历史元素,更在门店装修、服务场景中融入侨乡饮食文化——像茶楼的茶点器皿复刻民国时期样式,餐厅的菜品研发参考南洋侨胞的饮食记忆,让消费者在体验餐饮服务的同时,直观感受街区的侨商历史脉络。
期待
改造之前,步行街内基本都是售卖衣服、鞋子等传统商品的店铺,对游客没什么吸引力。百年骑楼修缮后焕然一新,同时保留了原有的民国时期的南洋建筑风格,非常适合拍照打卡,还多了不少 " 生面孔 ",如中草药香囊、四囍咖啡、崖口煲仔饭、水晶店等,希望后续能引入更多新潮业态,吸引更多年轻人。孙文西路的变化真的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现在非常期待国庆正式开街。
——市民张女士
升级改造对店铺发展助力很大,随着路面和外立面修缮,入驻的商户越来越多,吸引的游客也更多了。希望开街后,中山在这里举办更多的文旅活动,通过各种活动把游客吸引过来,引爆这一片旅游景点。
——孙文西路商户四囍咖啡负责人梁静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