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易简财经 09-11

在拼多多,找到新品爆发的确定性

作者 | 陈璐瑶

编辑 | 田施琼

这两年常听商家感慨,电商生意没有以前好做了。

同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只能在价格上拼个你死我活,结果就是利润越来越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但也有不一样的声音——不少商家在拼多多找到了解决办法。

核心就在于,拼多多依托 " 需求的差异化批量归集 " 这一底层基因,帮许多产业带工厂和新老品牌持续推出具备爆款潜质的新品,避开了同质化竞争,打开了新市场。

困在"同质化"里的商家爆款潜质新品破局

说起 " 同质化 " 的苦,号称 " 世界小商品之都 " 的义乌,尤其典型。

有数据显示,仅义乌国际商贸城就有 7.5 万个商铺,销售的单品超过 210 万种,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繁荣背后,是严重的同质化问题:随便走进一家店铺,商品琳琅满目,可仔细一看,和其他店铺卖的东西都差不多,很难见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品。

" 现在的竞争环境太激烈了,产业带产品相似度超过 90%,十个商家九个打价格战。" 一位义乌商家无奈表示:" 要是没找到真正能拉开差距的新品方向,哪怕你花再多心思做出来,别人很快就能抄走,最后重回价格战。"

为了解决当地产业的痛点,拼多多团队通过升级商家系统,在后台为商家精准筛选具备爆款潜质的产品,并提供相应资源支持,大幅降低商家试错成本,提高新品研发成功率,为广大商家注入了强劲的创新动力,也提升了产业带转型的效率与质量。

在义乌做了好几年小商品生意的余永远对此感触颇深。之前,他卖过塑料刷、剃毛器等都没起色,直到去年 3 月在拼多多靠一款卷发棒新品翻身——淡季日销两千单,旺季冲到四五千单。

分析原因,一是卷发棒开模成本高达七八万元,将许多潜在竞争者挡在门外。二是市面上不少卷发棒操作麻烦、容易卡头发,而它设计成傻瓜式操作,普通用户轻松上手;三是价格亲民,大牌卷发棒动辄卖几百元,它只要三四十元,精准匹配拼多多上追求性价比的用户需求。

现在他年销 40 万根卷发棒,正申请拼多多黑标打造品牌,计划年底把工厂扩到一万平,预计年销售额能翻五倍到两亿,是去年的五倍。

东阳商人金鑫东同样深受同质化竞争之苦。他 17 岁弃学创业,从塑料制品红海中转型做中端木梳,靠材质差异和本地供应链快速崛起,曾创下单日 6 万单的爆款成绩。可后来,模仿者扎堆出现,价格战愈演愈烈,他即便给木梳镶银、加螺钿提升附加值,还是被对手用成本仅 7 毛的劣质浴刷反超。

转折发生在去年 9 月,金鑫东重点投入拼多多,根据平台提供的消费者偏好数据,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仅用两周时间,一款五爪鹿角梳新品成为全网爆款,日销量很快突破三千单。

这些案例共同印证:当新品创新成为产业带的底层能力,几十元的小商品不仅能打开千万级市场空间,更推动义乌小商品行业从 " 规模扩张 " 向 " 价值升级 " 跨越,为发展三四十年的传统市场带来可持续增长的新生机。

从工厂到品牌,都在拼多多"打新"找增量

不止产业带工厂,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商,也开始把拼多多当成 " 打新 " 的主阵地。

国货美瞳品牌可啦啦 2022 年在拼多多捕捉到年轻女性 " 日常通勤 " 需求,在与拼多多团队多轮研讨后,将产品锁定 18-30 岁淡妆为主、追求自然通透带小心机的用户,在平台独家推出新品 " 小甜酒 " 系列,上线首月销售额便超 300 万。

此后,可啦啦跑通 "10 天完成上品测款,30 天打爆新品 " 的模式,4 年销量增长 30 倍,稳居国货美瞳品牌头部。

为进一步开拓县域市场,隐形眼镜领军品牌海昌在 2021 年入驻拼多多。次年,海昌与拼多多联合开展用户需求调研,发现县域市场新手用户 " 久戴干涩、佩戴困难 " 的痛点。于是,两者联合研发了 " 优倍润 " 系列。

在拼多多 " 百亿补贴 " 等资源加持下," 优倍润 " 系列以低于市面近一半的价格迅速热销,2022 年销售额破千万,2023 年拓展全周期产品后超 4000 万。

除此之外,今年,海昌推出的 "HappyGo" 大直径美瞳、" 瞳颜 " 日抛等美瞳系列,精准契合 Z 世代 " 自我表达 " 需求,单系列销量均破百万。

同样,知名的炊具、小家电的领导品牌苏泊尔 2021 年入驻拼多多后,旗下炒锅、压力锅、煎锅等细分产品,陆续成了年销千万元的爆款。

苏泊尔炊具品牌业务负责人指出," 在传统电商平台,新品跑出来至少要半个月。但是拼多多覆盖了最广泛的用户群,只要切准客群,做好产品迭代,一款新品随时都能成为千万级爆品。"

而且,拼多多在去年推出的 " 百亿减免 "" 新质商家百亿扶持计划 " 等政策,有效降低了他们的运营成本。据估计,仅推广软件服务费减免一项,每年就为其节省数百万元费用。

就连乳业巨头也在拼多多焕发了新活力。

去年 10 月,借《哪吒 1》热度,蒙牛计划与拼多多合作,在《哪吒 2》上映前推出 " 哪吒 " 联名款牛奶。作为首次尝试 IP 联名,蒙牛团队既担心滞销,又对联名产品选择存疑,最初计划绑定高端产品。

拼多多运营人员则建议优先选择纯牛奶,认为其消费人群基数大、宣发效果好、成功概率高。之后,拼多多还为蒙牛设计销售方案,明确备货、补货节奏,搭配平台补贴,打消蒙牛的滞销顾虑。

最终,2025 年春节前两周,10 万件 " 哪吒 " 联名纯牛奶在拼多多独家发售即售罄,叠加平台 " 年货节 " 曝光,首月销量超 20 万件。

凭什么成"打新"热土

拼多多能成为品牌和工厂 " 打新 " 的热土,可不是偶然。这背后,既有它独特的平台基因,也离不开一系列有力举措。

拼多多拥有独特的底层基因:" 需求的差异化批量归集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平台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算法模型,将消费者分散的、个性化的需求进行收集和整合。

比如,平台发现消费者对复古风家居饰品、智能小型家电、环保运动装备各有需求,就把这些零散需求归集成规模化的需求池。然后,将这些需求反馈给商家和工厂,让他们能够根据这些精准的需求信息进行新品研发和生产,避免了盲目跟风和同质化竞争。

光有精准的需求洞察还不够,拼多多还着力解决商家推新品的成本难题。

去年 8 月,拼多多在电商行业率先推出 " 百亿减免 " 惠商政策,先后推出技术服务费、推广服务费等退返权益,持续为广大商家减佣降本。一年来,中小商家仅推广服务费的退返就达到上百亿,很多商家每年可节省数百万推广费用。

今年 4 月,拼多多进一步加码,推出 " 千亿扶持 " 重磅惠商政策,通过专项团队的全链路扶持,持续加大对国货品牌、全球品牌及新质品牌的扶持力度。

此外,平台百亿补贴频道还推出大额消费券加码补贴品牌商家,超级加倍补贴等流量引擎也向品牌产品持续倾斜。

要知道,千亿量级的扶持,差不多是拼多多去年一整年的利润(1124 亿元)。

这一整套组合拳精准击中了商家痛点。毕竟,现在做电商,内卷的根源就是同质化,而破局的关键在创新,创新的前提是找对需求。

如今," 需求的差异化批量归集 " 帮商家明确 " 该做什么新品 ",从源头避开同质化;千亿扶持与百亿减免,又解决了商家 " 不敢做、没钱做 " 的顾虑,降低试错成本、提升新品成功率。

可以说,拼多多把 " 找需求 " 和 " 帮创新 " 做透了。商家推新品能精准踩中用户喜好,又不用扛高成本,自然愿意来闯。

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肯定还会有更多商家带着新品来这儿试错、成长。而一个能让商家赚钱、消费者满意的好平台,自然能走得更稳更远。

END

易简传媒为一家新三板挂牌公司 ( 股票代码 :834498 ) ,旗下新媒体微信粉丝 2500 万 +,讲述各行业的精彩故事,欢迎大家关注以下账号: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易简财经

易简财经

专注于宏观经济和上市公司的研究机构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