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门把手,这回可能真的要彻底被 ban 咯。
最近," 明镜 pro" 报道,有车企研发人士透露,监管部门开会讨论了隐藏式门把手的问题,并且后续将在法规中禁止全隐藏式门把手,允许半隐藏及传统门把手,且必须带有机械冗余。
目前传出来的安排是,本月将完成门把手强标草案讨论,可能会全隐藏式门把手直接一刀切禁止使用,同时会给一年的过渡期,预计都按 2027 年 7 月执行。
相当于 2 年后,市面上的新车,将不会再有隐藏式门把手。
虽然这次直接禁用的消息听起来很突然,但其实上头要整治隐藏式门把手这事儿,早有前兆。
今年 5 月,工信部就公开征集各界对《汽车车门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里面明确提到,隐藏式门把手在应用中,暴露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之前车企们力推隐藏式门把手,无非是因为外观简洁,更有科技感,再加上点降风阻的噱头。
但实际上,2014 年有一篇名叫《Re-designing door handles to reduce aerodynamic drag in road vehicles》的论文,分析过不同门把手造型对风阻系数的影响。
结论是,隐藏式门把手确实能降风阻,但就只能能降低 0.0001 的风阻,也就是减少了 0.12% 的空气阻力。
所以,想靠隐藏式门把手来降风阻,效果微乎其微。
但是为了这一点点所谓的美观和风阻,消费者却要承受一堆难用的问题。
首先就是在大东北,碰到下大雪的话,这种门把手可能会被冻得梆梆硬,打不开门,甚至得整个锤子来敲才行。
目前的隐藏式门把手一般可以分为旋转式和电动弹出的平推式,各有各的问题。
旋转式的问题是日常使用不方便,很多人压根不明白要咋开。
特斯拉 Model 3 是先按后面,让前面翘起来,再扳前面。
不过像特斯拉那种,其实是纯机械结构,你顶多是要多花点时间找按钮,门还是能打开的。
但是在电动的平推式上,可是更容易出现车门开不了的情况。
但这种平推式,并没有物理的弹出方式,完全是靠电机才能把门把手推出来。像是下图这种,它是在传统门把手基础上,增加了手柄开启驱动电机,以及 2 个电容的位置信号开关。
而这种非常依赖车内低压电路的设计,一旦车辆发生事故突然断电,门把手就有可能没法自动弹出。
虽然国标一直要求,碰撞发生后,车门应关闭且不锁止。就是说,必须要自动解锁。
而且这套多出来的电机和相关线路,除了电子系统故障等可能,之前还爆出过齿轮润滑油泄漏,把门把手电机干爆的案例。
总之,电控系统的存在,让门把手结构比传统机械式复杂不少,这也就意味着失效风险更高。中保研碰撞测试显示,配备电子门把手的车型在侧面碰撞后,车门弹出成功率仅为 67%,远低于机械门把手的 98%。
去年,问界 M7 就出现过追尾碰撞后,门把手未弹出的情况。
根据中新经纬的统计,10 万 -20 万价格区间的主流燃油车车型,机械外把手更换价格在 300 元以内,有的甚至是 100 元出头就能搞定,但像领克、比亚迪、蔚来等车型的隐藏式门把手,材料费用报价在 400-1000 元,工时费另算。
除了上面两种隐藏式门把手,还有一种更大胆的无门把手设计。
像极越 01 这种,门上钣金全是平整的,只在窗框那放了一个电动按钮来操作,可以说是集合了上面所有缺点。。。还好没什么玩家继承极越的做法。
真心希望在这样的硬性要求下,碰撞后打不开车门的情况,能不再发生。
说到底,隐藏式门把手纯粹是一项为了创新而创新的设计。车企想在这里做出差异化,彰显自己的科技感,但却忽视了最基本的安全、可靠和便利性。
这些年,咱们的车企们确实在车上做出了很多新功能、新设计,消费者的用车体验也有极大提升。但汽车毕竟是一个关乎到人身安全的工业产品,任何新东西,都应该得到充分的验证,才能搬上车。
也希望在隐藏式门把手被禁之后,车里这种没用的创新,少一点是一点吧。
撰文:白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