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 8 月 18 日讯(记者 汤诗韵)成立不足六年,小红书母婴品牌顶流 BeBeBus 的母公司不同集团已在冲刺上市。8 月 15 日,不同集团 BeBeBus 再度更新 IPO 招股书,继续推进港交所主板上市进程,中信证券和海通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BeBeBus 以高颜值婴儿车切入,在高端育儿市场迅速崛起。其母公司不同集团目前总计完成三轮融资,其估值曾在一年间从 3 亿飙至 20 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 2024 年 GMV 计算,BeBeBus 在中国面向中高端消费者的耐用型育儿产品品牌中排名第一。
以明星产品婴儿推车为例,不同于市场上均价几百到上千元的普通婴儿车,BeBeBus 婴儿车的建议零售价约 1700 元到 3800 元。 BeBeBus 天猫旗舰店显示,其最贵的一款婴儿推车折后价格依旧过万,三件套组合价(车 + 水蓝 + 出行)高达 1.76 万元。
BeBeBus 联合创始人沈凌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BeBeBus 迅速起势的关键原因之一在于早期推广费用 All in 小红书渠道。数据显示,不同集团已与超过 1.6 万个来自不同平台的达人合作,其中超过 20 位 KOL 拥有超过百万粉丝。在小红书上,#bebebus 这一话题的总浏览量过亿,成为众多中产宝妈的新宠和高端母婴品牌顶流。
到目前,其业务已从早期的婴儿推车、儿童安全座椅、婴儿床、餐椅等核心产品,逐步延展到亲子出行、亲子睡眠、亲子喂养及卫生护理四大关键场景,SKU 在三年间翻倍至近 300 个。
尽管新生儿出生率呈现下滑,不同集团依旧实现了强劲的业绩增长。招股书显示,2022 年 -2024 年,公司收入分别为 5.07 亿元、8.52 亿元、12.49 亿元;今年上半年,不同集团营收同比增长 24.7% 至 7.26 亿元。最近三年,不同集团的收入及毛利实现持续快速增长,毛利率基本稳定维持在 50% 左右。
赛道拥挤,BeBeBus 并非高枕无忧。
频繁被提及的隐忧之一是 BeBeBus 过高的营销费用。招股书披露,2022 年、2023 年、2024 年以及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止的六个月,不同集团销售及分销支分别为 1.89 亿元、2.86 亿元、3.91 亿元和 2.24 亿元,占同期收入比重均超过 30%,累计近 11 亿元。
" 重营销轻研发 " 的讨论长期围绕着 BeBeBus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研发开支占营收比例不足 5% 且呈现逐年下滑,累计研发投入约 7000 万元,甚至不及销售费用的 10%。
另一方面,不同集团在渠道结构和代工模式上存在一定风险。过去三年,不同集团超过 70% 的收入来自线上,婴儿推车、婴儿床、婴儿护理产品及配件等全部外包生产。
代工是行业较为常见的生产模式,关键在于保证产品质量。记者查询发现,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将近 300 条包含 BeBeBus 的投诉,多集中在产品质量问题上,如婴儿车夹手、刹车失灵、纸尿裤导致过敏等。招股书显示,公司目前正在浙江宁波建设第二家生产工厂,预计 2026 年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