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 8 月 18 日讯(记者 邵雨婷)近日,港交所官网显示,闪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闪回科技 ")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申请书,清科资本为独家保荐人。
手机回收服务行业马太效应显著,市场高度分散。作为中国第三大手机回收服务提供商,闪回科技的市场份额仅有 1.3%。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公司与小米等上游供应商合作,但提前支付的促销折扣和保证金也让其销售成本大增,从而导致公司资金链紧张。尽管获得了小米、顺为及同行转转的战略投资,但高额的巨额赎回条款也犹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空中。
连续四年亏损,提前垫资至销售成本大幅增长
据招股书,闪回科技成立于 2016 年,是一家从事提供消费电子产品回收服务的中国公司,主要包括笔记本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手机配件及其他数字产品,目前已建立了两个核心企业品牌 " 闪回收 "" 闪回有品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 2024 年回收的二手手机交易总额及售出的二手手机交易总额计,闪回科技是中国第三大手机回收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分别约为 1.3% 及 1.3%。
然而手机回收服务行业马太效应显著,市场高度分散且竞争激烈。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 2024 年中国手机交易总额计,前两大市场参与者占手机回收服务行业的市场份额合共为 15.3%,前五大五大市场参与者占手机回收服务行业的市场份额合共约 18.6%。
目前,闪回科技已连续四年亏损,亏损总额超过人民币 3 亿元。2021 年至 2024 年及 2025 年上半年(以下简称 " 报告期 "),闪回科技分别录得营收 7.50 亿元、9.19 亿元、11.58 亿元、12.97 亿元、8.09 亿元;期内亏损分别为 4870.8 万元、9908.4 万元、9826.8 万元、6644.3 万元、2463.3 万元。
亏损的原因主要与居高不下的销售成本有关,主要包括二手消费产品的采购成本、推广服务及佣金费用成本、物流成本。
报告期内,闪回科技的销售成本分别为 6.88 亿元、8.63 亿元、10.80 亿元、12.35 亿元、7.59 亿元。其中,约 85.3%、86.1%、88.4%、88.7%、91.3% 为公司采购二手消费电子产品的成本。
闪回科技称,销售成本出现大幅增长主要因为公司采购量因业务持续增长而增加;新型号手机不断更新升级,导致采购成本高于旧型号手机,以及由于手机回收服务市场竞争加剧,公司采购成本整体增加。
此外,记者注意到,根据闪回科技与若干主要上游采购合作伙伴(主要为主流消费电子品牌及其指定分销商)的商业安排,公司须提前支付由若干主流消费电子品牌提供予个人消费者的促销折扣,以促进其以旧换新交易的新型号手机的促销,或就在其线上及线下零售店进行回收服务交易事先支付保证金。
因此,若闪回科技未能及时将这些二手消费电子产品转售的话,将大大影响公司的流动资金。2021 年至 2024 年,闪回科技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 -639.9 万元、-4373.6 万元、-4777.4 万元、-1844.9 万元,2025 年上半年有所回正,为 4371.8 万元。
2025 年上半年,公司现金流量转好主要是因为来自上游采购合作伙伴(特别是消费电子品牌 A)的应收款项减少。2021 年至 2023 年,来自消费电子品牌 A(及其指定分销商)的应收款项分别约为 1360 万元、3570 万元、4800 万元。
高度依赖上游采购商,小米、转转均入股
闪回科技对上游采购合作伙伴高度依赖,但其低议价能力同时影响了公司的毛利率。报告期内,公司的毛利率分别约为 8.2%、6.06%、6.76%、4.79%、6.27%。
截至目前,公司累计与上游采购合作伙伴的 7.50 万余家零售店合作,遍布中国 31 个省份。报告期内,公司透过上游采购合作伙伴渠道利用以旧换新方式采购的二手消费电子产品(主要为手机)的总数分别约为 103.3 万台、117.3 万台、150.5 万台、128.6 万台及 74.1 万台,采购总值分别约为 5.38 亿元、6.59 亿元、8.39 亿元、10.36 亿元及 5.85 亿元。
招股书显示,在闪回科技的前五大供应商中,第一大企业回收上游业务合作伙伴为 A 公司,该公司为中国主流消费电子品牌,总部设于中国北京,于联交所上市,是一家以物联网平台连接的智能手机及智能硬件为核心的消费电子及智能制造公司,疑似为小米集团(1810.HK)。
招股书显示,2024 年,闪回科技从 A 公司采购了价值 357 万元人民币的消费电子产品,占闪回科技企业回收采购总值的一半。
闪回科技表示,公司依赖上游采购合作伙伴获得二手消费电子产品的稳定供应,与上游采购合作伙伴及客户议价的能力较低,且二手手机采购成本及售价的波动可能进一步影响毛利及毛利率;公司主要依靠上游采购合作伙伴的零售店的销售人员为店内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以旧换新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集团同时也是公司股东。闪回科技成立以来,共获得 5 轮融资,小米集团和顺为集团早在公司刚成立两年就投资了近亿元资金,2021 年,同行转转也投资入股了闪回科技。
IPO 前,创始人刘剑逸合计持股 42.43%;顺为通过上海闻微持股为 3.99%,小米通过上海骄锃持股为 6.83%;转转母公司发条时光通过 World Circulation BVI 持股为 4.42%。
此前,A 轮及 C 轮投资者要求闪回科技在 2023 年底前完成上市,违约将触发巨额赎回条款。2024 年 2 月及 9 月,闪回科技两番递表均未通过。2025 年 8 月,闪回科技第三次冲刺港股市场,亏损同比收窄 38.6% 成关键筹码。
目前,赎回权因公司递表已暂停,但若申请遭撤回、拒绝,则该权利将自动恢复。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分别录得流动负债净额约 2.37 亿元、3.36 亿元、6.31 亿元、7 亿元、7.22 亿元,公司于往绩记录期间的流动负债净额主要是由于赎回负债增加。截至 2025 年 6 月末,闪回科技存在赎回负债高达 7.91 亿元。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闪回科技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 1.12 亿元;流动负债净额为 7.22 亿元;存在银行贷款 8890 万元。
此次 IPO,闪回科技拟将募集资金用于增加公司的技术及研发工作能力、加强与公司上游采购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加大营销及推广力度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