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4 日,J.D. Power| 君迪发布 2025 中国汽车产品魅力指数研究 SM(APEAL)。研究衡量了燃油车新车车主在购车 2 至 6 个月内拥有和驾驶车辆的各方面体验,从而最终整合出让新车购买者感到兴奋和欣喜的车辆要素设计组合,是汽车厂商设计和开发车辆的重要依据。
研究显示,2025 年中国燃油车行业整体魅力指数为 751 分(采用 1,000 分制),较 2024 年上升 14 分,也是自 2020 年切换到重新设计的 APEAL 2020 平台后,行业分数提升幅度最大的一年。新车魅力指数的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燃油经济性(+17 分)、上 / 下车(+13 分)、外观造型(+12 分)、车身内装(+12 分)以及设置和启动(+12 分)等因子的进步。
J. D. Power 中国区汽车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杨涛表示:" 燃油车市场 APEAL 成绩创下近五年最大增幅,这表明在新能源车快速渗透的当下,传统燃油车不仅仍保有强劲竞争力,更潜藏着可观的进步空间 —— 其中,自主品牌产品魅力的跃升尤为亮眼。更低的油耗表现、更具吸引力的造型设计,叠加相比同级新能源车更具优势的售价,让消费者对 ‘当下选择燃油车的理由’有了更明确的认知。"
杨涛指出,随着市场不断细分,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都将更精准地匹配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让每个用户都能找到适配自身的选择。与此同时,燃油车智能化体验的提升仍是车企亟待攻克的课题。考虑到新能源与燃油车技术平台存在显著差异,短期内,确保消费者高频使用的科技配置稳定发挥,例如智能语音助手的流畅度与响应效率,无疑是优先级最高的任务。市场的活力源于多元竞争,技术的创新也离不开良性角逐,期待车企继续推出 " 更有魅力 " 的燃油车新产品。
该研究另有三项发现:第一,动力系统 " 双提升 ",燃油车体验正在回暖:在新能源动力全面崛起的同时,燃油车动力系统的优化也在悄然进行。2025 年数据显示,用户对燃油车的 " 油耗与续航 " 满意度得分较去年提升 17 分,成为满意度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与此同时," 整车动力性能 " 得分也同步提升,表明用户在驾驶体验中的主观感受也在改善。这一 " 双提升 " 趋势背后,是发动机技术在节能与性能维度的双向突破。
第二,智能化 " 硬件追平 " 难掩体验短板,燃油车需发力体验优化:当前,燃油车在智能化赛道的追赶步伐加快,智能驾驶、语音交互等硬件配置也快速普及。然而," 硬件先行 " 并未带来体验的同步升级——尤其在车机系统方面,用户对中控界面反应速度、启动流程和操作顺畅性存在较多负面反馈。当前,燃油车在智能座舱领域面临 " 堆料热、体验冷 " 的尴尬局面。未来能否通过系统优化、交互逻辑重构等方式提升 " 可用性 " 和 " 愉悦感 ",将直接影响其智能化口碑。
第三,燃油 SUV 仍具备高强度用车需求,使用场景优势突出:新能源 SUV 虽然在城市通勤中表现亮眼,但燃油 SUV 在高强度、多场景用车需求中仍具有显著优势。数据显示,燃油 SUV 用户中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越野使用的比例为 35%(新能源 SUV 用户这一数据为 28%)。此外,燃油 SUV 用户的年均行驶里程比新能源 SUV 用户高出 13%。这类用户更依赖于燃油 SUV 的长续航、即加即走、负载能力强等核心属性,当前新能源 SUV 产品在这些维度尚难全面替代。
车型层面,今年研究中 18 个细分市场的 18 款车型摘得奖项。其中,奇瑞品牌获得车型层面奖项的是奇瑞瑞虎 7 Plus 和奇瑞瑞虎 8 Plus。一汽 - 大众品牌获得车型层面奖项的是大众宝来和大众迈腾。广汽传祺品牌获得车型层面奖项的是广汽传祺 GS3 影速和广汽传祺 GS8。上汽大众品牌获得车型层面奖项的是大众凌渡 L 和大众途观 L。其他获得各自所在细分市场奖项的车型有奥迪 Q3、宝马 3 系列、别克全新 GL8、长安 CS75、吉利帝豪、路虎揽胜、雷克萨斯 RX、梅赛德斯 - 奔驰 E 级、丰田雷凌、五菱宏光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