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经济观察报 21小时前

专访黄花春:广西男女升学率差距为何越拉越大

在近几年的暑期招生中,广西崇左市高级中学(下称 " 崇左高中 ")副校长、全国人大代表黄花春,一直为男女性别教育差距逐渐扩大而担忧。

过去十年,崇左高中新生的男女生比例差距不断拉大,目前学校理科班的女生占比已超过 50%,部分男生宿舍调整为女生宿舍。作为广西示范性高中,崇左高中每年本科率保持在 96% — 98% 左右,一本率在 12% — 16% 之间。

她在调研和走访广西多地县城高中时发现,男女性别教育差距更为明显。她说,十五年前,县城的示范性高中或重点高中里,女生数量约占学生数的 1/4 至 1/3,此后这一占比快速上升,如今已经达到 3/4;而在录取分数更低的非示范性高中或职业高中,男生仍占多数。这种分化也导致广西本科院校新生的男女比例差距逐步扩大。

过去几年的全国两会上,黄花春一直呼吁关注乡村学生的心理健康、男性教育短板等问题。

今年 6 月的一次全国性教育部门会议上,政府部门呼吁父母不要过度 " 鸡娃 ",否则容易引起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当时黄花春提出:" 在教育发达地区,‘鸡娃’可能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在教育欠发达地区,很多时候是父母不管不问、不重视教育,才导致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经济观察报:2022 年广西普通本科院校招生中,女性占比达 73.3%。目前广西男女性教育差距的实际现状如何?

黄花春: 近几年,我调研广西多地乡镇初中时发现,班级里男女生数量相对均衡,但男生学风比较差,不少人上课调皮捣蛋,或者直接趴在桌上睡觉,回家后就沉迷手机游戏,任课老师对此也感到无奈。

我们学校有位骨干教师曾申请去乡镇初中支教,即便做了心理准备,乡村教育的现状还是大大超出她的预期——为了让课堂生动有趣,她为学生准备了各种课件和地球仪等教具,可大部分学生并不感兴趣,也缺乏求知欲,不少男生对教师缺乏尊重,他们的想法是 " 混完初中三年拿到毕业证就行,考不上普通高中就去中职。"

于是,完全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 " 初升高 ",成了男女生升学差距的分水岭。在广西一些乡镇初中,一个班级中只有少数男生能考上普通高中。

经济观察报:在广西乡镇地区,男生初中辍学后通常会往哪些方向发展?

黄花春:少部分男生会外出务工,或者在本地城区从事快递员、奶茶店服务员、洗车工等工作;大部分则会在家无所事事,等到 20 岁左右就由家里安排结婚生子,家庭日常支出仍要靠父母不断接济。

我们家访时发现,广西乡村地区 50 岁到 60 岁的人还在拼命干活,是家里的顶梁柱,可他们二十几岁的孩子却留在家中啃老。即使这些孩子外出务工,也没办法完全养活自己。

对学习成绩比较好的男生来说,上大学依然是最好的出路。我常跟学生说,我们既不是 " 白富美 ",也不是 " 高富帅 ",没什么依靠,唯一能指望的就是书本和知识。读书是实现阶层跃升的敲门砖。

经济观察报:过度依赖手机对乡镇地区的中小学生是一种危害吗?

黄花春:由于家庭管教不严,智能手机可以说既便利了一代人,也荼毒了一代人。

每次回到乡镇,看到几个不足 10 岁的小孩凑在一起玩手机游戏,不时冒出些网络词汇甚至脏话,而他们的爷爷奶奶就在一旁聊天,这样的画面让人 " 细思恐极 "。

在广西乡镇,很多小孩从 1 岁多就开始用长辈的手机刷短视频、玩游戏,对手机的依赖程度甚至超过婴儿对奶嘴的依赖。爷爷奶奶哄孩子最常用、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手机丢给孩子,好让孩子乖乖吃饭,并且不干扰自己干活。

可当长辈们想把手机从孩子手里拿开,让他们专注于学习时,才发现孩子的手机依赖症已经很难改变了。

经济观察报:当地家庭教育有哪些特点?

黄花春:一方面,广西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现象较为普遍。很多家庭都是父母外出务工,由爷爷奶奶在家照看孩子。从调研情况来看,广西农村地区的小学、初中里,约 2/3 的孩子是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家庭中,爷爷奶奶辈往往存在 " 重男轻女 " 的传统思想,对男孩的读书成绩不作严格要求。

另一方面,即便是留守儿童家庭,乡镇地区家长的教育理念也令人担忧。

其一,父母自身学历不高,不会严格控制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也不知道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二,父母不愿费心思管孩子,多将教育责任推给学校,不少父母教育孩子总说 " 你们快点去上学,我不管了 "。

学校组织对问题学生进行家访时,家长明确向我们表示:" 我们做父母的不敢管,老师你帮我们管吧 "。但如果父母不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学校其实很难纠正学生的观念和行为,而且要是教师对小孩管教严格,家长又会反过来责怪老师太严厉。

经济观察报:这些家庭教育习惯源于哪些观念?

黄花春:当地乡镇一些家庭的观念是,只要个人生存得到满足,就会抱着 " 躺平 " 心态,不会特别重视下一代的教育,也不会勤恳干活挣钱。他们觉得即便没有文凭,也能找到工作养活自己,这就导致家庭中缺乏读书的氛围。

在父母辈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孩子也养成了 " 躺平 " 的心态。现在高中阶段,愿意主动担任劳动委员、生活委员的孩子越来越少,回到家后也不愿参与家务劳动。娇生惯养还使得男孩运动量严重不足。

每年暑假走访农村地区学生时,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即使到了上午 10 点甚至 11 点,很多小孩还在睡觉,家里乱糟糟的,孩子房间堆着不少泡面、零食垃圾。孩子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躺在沙发上玩手机。

经济观察报:在崇左地区,这种男女升学差距的影响是什么?

黄花春:过去十年,崇左高中招聘教师时,男教师 " 一人难求 "。崇左当地的企事业单位中,男女数量差距逐渐显现。近几年,当地企事业单位新入职的员工中女性占多数。崇左的 " 婚姻市场 " 也出现了供需失衡——城区里拥有本科、研究生学历的女性教师群体,找不到学历相匹配的适龄对象,而乡村地区则有大量单身男性。其他企事业单位也反映了类似情况。

由于学历和认知差距,再加上结婚后一方的 " 躺平 " 心态与家庭经济压力碰撞,导致我们学生家庭中,父母离婚的情况越来越多。离婚后,孩子又会成为新一代 " 留守儿童 "。

我们发现,学校里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80% 以上的问题根源在原生家庭,尤其是单亲家庭。

经济观察报:家庭教育的观念问题应如何改变?

黄花春:家庭重视教育的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关键在于社会层面的普及。比如,从 2021 年开始,我就呼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层面也一直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科普,因此近几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得到改善。

此外,家庭教育中应重视父母双方的均衡参与。如果家庭教育中父亲缺位,而母亲又过于宠爱孩子,孩子就容易缺乏独立动手能力,性格也会比较软弱。在学校里能发现,现在很多男生不愿参与劳动,上体育课时怕晒、怕苦、怕累、怕出汗,缺乏男子汉气概。长此以往,这些孩子的长期发展令人担忧。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