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乐居财经 1小时前

孙宏斌露面,掌声响起了

文 / 乐居财经 魏薇

当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踏入股东周年会现场时,与会者的呼吸都轻了几分,随即响起了一片掌声。

这是自融创出险以来,这位掌舵人首次亲自出席股东会。过去两年的股东会,他都仅以线上形式参与。

他的出现,对融创的股东而言,是一种战略确认,更是一颗定心丸。在这场持续一个半小时的会议中,孙宏斌围绕融创的化债进展、未来发展方向等关键议题展开阐述。同时也释放出了一个清晰信号:融创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孙宏斌罕见露面的背后,是融创中国债务重组战役的关键性突破。

股东大会上,融创宣布,2024 年公司已完成 154 亿元人民币的境内债务重组,五年内无兑付压力,为公司争取到了宝贵的缓冲期。

就在股东会前一周,融创刚刚公告称,境外债未偿本金总额的 75% 持有人已加入重组支持协议。融创的境外债重组聆讯定于 9 月 15 日在香港高等法院召开,一旦方案通过,孙宏斌将一举清零 680 亿债务。

重组方案的核心策略堪称 " 孤注一掷 " ——全额债权转股权。

公司向债权人分派两种新强制可转债,一类转股价为 6.8 港元 / 股,在重组生效日起转股;另一类转股价 3.85 港元 / 股,在重组后 18-30 个月内转股,且该类总量不超过债权总额的 25%。

融创当前股价在每股 1.5 港元左右,远低于两类转股价。这意味着,债权人在接受方案的同时需要承担一定的市场风险。

同时,为稳定股权结构,融创提出债权人每拿到 100 美元的新债券,其中 23 美元的债券会给到孙宏斌控制的实体,在满足一定条件后,这些债券未来能换成股份,但在 6 年里不得出售、转让或抵押。

融创官方称,此举将进一步稳固各方信心,可更好推动项目交付、债务风险化解、资产盘活等工作,利于长期的业务恢复。

债务逐渐化解的同时,孙宏斌还勾勒出融创的 " 重建蓝图 "。

融创管理层表示,公司从去年开始对旗下的住宅项目进行彻底梳理,一项一策,推动项目层面的债务重组和资产盘活。管理层称," 总的层面平安落地,项目层面逐个攻坚化冰。"

孙宏斌在股东会上坦言:" 不管是再好的行业,杠杆高风险就会很大。所以降杠杆是必须的。"

这番反思背后,是融创从行业巨头到断臂求生的剧烈蜕变:

销售额从 2021 年的近 6000 亿元跌至 2024 年的 471.4 亿元,缩水超 90%;土地储备从 2.54 亿平方米降至 1.28 亿平方米。

在此期间,融创将区域公司化整为零,减小管理半径,并削减了区首的管理范围,如今分为九大区域及河南公司。

在股东会上,孙宏斌展现出少见的克制:" 中国的每个城市差别很大,与其分散精力不如集中火力。" 这与其昔日的黑马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他明确表示,融创未来将把火力集中在北京、上海、西安、重庆等核心一二线城市,放弃全国广泛布局。这些城市被视作融创的主场,拥有产品认知和客户基础优势。

战略调整之后,已经有成效初步显现。6 月 27 日,上海壹号院第四次开盘,2 小时售罄,今年累计销售超 170 亿元,成为上半年全国单盘销售冠军。北京融创壹号院同样表现不俗,今年上半年新一轮开盘后,两周内实现 25 套认购,销售额突破 9 亿元。

在开发业务之外,融创的转型已悄然布局。除独立上市的物业板块外,文旅运营业务也开始贡献收入。管理层表:" 集团的运营业务和能力,在未来两三年也会有一个比较大的突破。"

更值得关注的是 2024 年 9 月孙宏斌成立的 " 而今资本 " 平台,标志着这位昔日的 " 并购之王 " 正转型切入房地产不良资产处置的新赛道。

2025 年融创绝地求生之际,市场已进入存量博弈阶段。

但对于公司前景,孙宏斌保持着谨慎乐观的态度:预计今年的表现将优于去年。

当股东散去,孙宏斌和融创真正的赌局才刚刚开始:一家曾经以规模称雄的房企,要在债务清零后,以全新的姿态续写生存故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乐居财经

乐居财经

速度·角度·深度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