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康视云的上市标志着港股市场迎来了国际化眼科创新药第一股。这也是倚锋资本继亚盛医药(06855.HK)之后,在 2025 年收获的第二个 IPO。
01 十年磨剑,源于一个使命
时间拨回到 2015 年,一颗创新的种子正在美国加州尔湾悄然播下。拨康视云,这家以创新驱动的临床眼科生物技术公司,以确保没有人因眼睛健康状况不佳而受到阻碍为使命,在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也设立了运营机构。十年磨一剑,拨康视云致力于开发创新性及差异化疗法,目前已建立起广泛且创新的管线,包括八种药物候选物,涵盖眼球前后部的主要疾病,四款处于临床阶段,四款处于临床前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自 2022 年倚锋资本投资拨康视云开始,其核心管线研发进展迅速。治疗翼状胬肉的 CBT-001,从临床早期,到完成国际多中心 III 期临床试验全部患者入组;治疗青少年近视的 CBT-009;治疗干眼症的 CBT-006 和治疗血管化睑裂斑的 CBT-004,从 IND 阶段到陆续完成临床二期试验,进入临床三期。
02 翼状胬肉,改写全球创新治疗指南
CBT-001 是一种研究阶段滴眼剂治疗方法,有可能减缓或阻止翼状胬肉的进展。翼状胬肉,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增生性眼表疾病,通常发生于眼角部结膜,逐渐侵袭至角膜,引起散光或遮挡瞳孔,从而导致视力下降甚至致盲。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视觉报告》所示,翼状胬肉的全球患病率为 10.2%,中国农村地区高达 33%。根据相关文献,中国 40 岁及以上人群患病率为 13.4%,且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升高。目前并没有治疗翼状胬肉的专门药物,临床以人工泪液、非甾体类、糖皮质激素滴眼液等标签外用药为主,但现有的治疗药物未显示确切疗效且存在长期用药安全性风险问题。严重患者可通过手术治疗,但翼状胬肉采用巩膜切除术后,术后复发率为 30-80%,多次复发可造成睑球粘连,影响眼球运动。可以说,翼状胬肉治疗还是一片未被满足的医疗荒漠。
" 过往全球眼科制药企业的药物研发工作,主要集中在开发已获批药物的改良工艺或剂型,而不是发现新的靶点或作用机制,创新药较缺乏。"倚锋资本CEO朱湃道出了行业的痛点," 很多眼科疾病进展在全球范围都没有对应药物,没办法控制和延缓疾病进展,发展到一定严重程度,不得不进行手术,翼状胬肉便是如此。"正是基于行业的洞察与临床需求的研究,倚锋资本敏锐地捕捉到了拨康视云及其 CBT-001 带来的突破性希望。
据悉,CBT-001 已在美国完成了 2 期临床试验,目前正在美国、中国、澳洲、新西兰和印度开展大规模的全球多中心 3 期临床试验。根据临床试验结果,CBT-001 在翼状胬肉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疗效:不仅显著减少翼状胬肉血管和结膜充血方面表现出色,且耐受性良好,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这一系列跨国临床试验的高效推进,充分体现了拨康视云兼具全球化视野与高效执行力团队的核心竞争力,这也让倚锋资本对其始终保持充足的信心。目前,拨康视云凭借过往丰富的全球化眼科新药研发经验,已加快重点管线推进临床中后期,并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数据。
2020 年 4 月,远大医药发布重磅消息:公司在眼科领域又斩获一款全球创新在研产品 CBT-001。公告显示:公司总计以不高于 7450 万元获得拨康视云开发的全球创新产品 CBT-001 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大中华地区")的独家生产(含技术转移)及商业化权利,授权范围涵盖 CBT-001 包括翼状胬肉在内的全部适应症。根据协议,远大医药也将享有拨康视云其他管线在研产品大中华地区权益的优先合作权。为进一步加强合作,远大医药还以约 563 万美元认购拨云开曼若干股份,完成重组后远大医药持约 6.5% 的股份,并获得拨云开曼的一个董事席位。
2024 年 8 月,拨康视云与日本药企参天制药就 CBT-001 签署合作协议,授权参天制药在日本、韩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在内的东南亚地区进行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根据协议,拨康视云将获得总额高达 9100 万美元(超 6.5 亿人民币)的首付款及里程碑付款。此外,拨康视云还将获得产品未来净销售额的两位数百分比,作为该产品的特许权使用费。这不仅是对 CBT-001 价值的认可,更是对拨康视云整体创新管线未来前景的强力押注。
03 创新管线,全面发力
拨康视云的创新利刃,远不止 CBT-001 一把,另一款创新药物 CBT-004 也展现出巨大潜力。CBT-004 是一种局部滴眼液,采用多激酶抑制剂,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适用于治疗血管化睑裂斑。睑裂斑是一种圆形、淡黄色的隆起组织,长在角膜附近的结膜上。一般而言,无症状的睑裂斑无需治疗,但其淡黄色和隆起的轮廓可能会引起机械性或与泪膜不良有关的眼表刺激。紫外线的累积照射则是导致睑裂斑的主要原因,当病变部位出现血管化或发炎时,可能会导致眼部充血、不适、疼痛、异物感、流泪和瘙痒等症状。目前并无获美国药管局批准适用于血管化睑裂斑的药物疗法。
2023 年 9 月,CBT-004 递交美国药监局申请并获批进行治疗血管化睑裂斑的临床 II 期研究,此项临床实验已于 2025 年 4 月在美国完成,初步数据分析显示 CBT-004 眼部安全性优异。作为一种小分子多激酶抑制剂,CBT-004 在非临床药效动物模型以及动物毒理实验中均显示出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CBT-009 是一种独特的阿托品局部眼药制剂,适用于治疗青少年近视。作为非水剂阿托品滴眼剂,CBT-009 与水剂阿托品不同的是,CBT-009 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不含防腐剂,并且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
CBT-006是用于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引发的干眼症新药,临床资料表明,CBT-006 能迅速显著改善症状,停药后效果持久,安全性极佳。目前已在美国完成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干眼症的 II 期临床试验(CBT-CS102),最后一个受试者已经顺利出组。
支撑这些突破性成果的,是拨康视云自主研发的专有技术平台MKI 平台、ADS 平台,它们分别针对靶向眼表疾病和靶向眼底疾病,构建了差异化研发体系,如同公司的 " 创新引擎 ",不仅持续产出特色研发管线、巩固技术壁垒,更是通过可扩展的研发模式,持续释放拨康视云的商业潜力。
04 资本助力,跃升国际舞台
从实验室的潜心钻研到港交所的荣耀敲钟,拨康视云的征程离不开资本的坚定护航与深度赋能。自 2018 年起,拨康视云累计融资11.3 亿港元,获得远大医药、中银国际、鼎晖百孚等机构支持。倚锋资本作为陪伴者与赋能者,于 2022 年以数千万资金参与其 C 轮融资,见证并助推其从临床开发到正式上市的关键跃升。
谈及投资决策逻辑,倚锋资本董事总经理周勤勇分享道:"我们团队持续研究和关注眼科创新药领域,尤其是新机制、新疗法。接触到拨康视云后,被以倪博士为首的优秀团队深深吸引,为公司‘国际眼科新锐’的目标所振奋。经深入了解公司全球首创的翼状胬肉、快速起效的干眼症、更舒适近视药等一系列特色管线和进展,我们便迅速推进投资合作。"
然而,这段上市征途充满挑战。回顾这一历程,创新药研发需要持续投入,在没产生商业化收入前,需要持续融资维持现金流。拨康视云主要产品皆为美中双报,相比仅做国内临床研发,研发费用支出要大得多。公司在产生持续的商业化收入之前,必须资本市场和 BD 拿到充足的资金。历经重重挑战与精心筹备,拨康视云最终凭借过硬的核心价值和清晰的发展路径,迎来了本次顺利上市的里程碑时刻。
展望未来,倚锋资本 CEO 朱湃强调:" 作为长期价值投资者,倚锋资本将始终以推动生物科技成果产业化为使命。此次助力拨康视云上市,不仅印证倚锋资本对眼科赛道的战略判断,更体现深度赋能创新企业的投资理念。未来,随着拨康视云核心产品陆续上市,中国眼科创新药有望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席位,为全球眼疾患者提供更优解决方案。"
05 光明使命,未来可期
2025 年上半年港股 IPO 市场热潮涌动。Wind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 5 月 31 日),港股 IPO 募资总额已突破 776 亿港元,较去年同期激增逾 7 倍,接近去年全年募资总额的 90%。5 月恒瑞医药和宁德时代的登陆更是瞩目 --- 恒瑞医药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实现 A+H 股两地上市;宁德时代开启锂电企业港股上市新纪元,创下年内最大 IPO 纪录。在这波港股上市浪潮中,创新生物科技企业成为资本关注的焦点,其中眼科市场正被投资者视为 " 黄金赛道 ",眼科创新药领域更是诞生重磅品种的重地。
据 Frost & Sullivan 数据,目前全球眼科市场整体正呈现稳定增长、集中度较高的特点,预计到 2030 年,全球眼科药物市场规模将达 739 亿美元。这一趋势下,具备突破性疗法的企业正加速价值释放,拨康视云的上市也再次证明:持续扩张的赛道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创新企业加入,而真正的临床价值终将获得市场认可,专注创新的企业也必将赢得长期回报。
从农村高发的翼状胬肉到困扰全球的眼科难题,拨康视云的上市远不止于一次商业成功。它承载着的,是为亿万患者守住光明的使命。展望未来,拨康视云自主研发的产品将为全球数以亿计深受眼科疾病困扰的患者带来革命性的治疗突破。倚锋资本也将继续支持拨康视云发展,配合公司的全球化资本和业务布局,期待见证其从港股 " 国际化眼科创新药第一股 " 到 " 国际化眼科新锐 " 的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