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文汇 1小时前

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创业扶持……徐汇人才政策还有啥“金钥匙”

" 开放包容的环境、充满活力的机制流程、坚实雄厚的产业基础,是吸引并留住人才的黄金三角。" 上海博观科源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陆蓉蓉说,徐汇区恰恰在这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人才提供了梦想照进现实的舞台。

她所在的企业,为国际科技企业提供人才、资本和市场等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服务对接,正利用 " 双循环 " 基因链接全球资源。

日前,由上海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上海市侨联、徐汇区政协联合主办的第三期 " 侨海荟 " 沙龙举办。本期活动以 " 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开放 · 活力 · 产业 " 为主题,旨在凝聚侨界智慧与力量,助力上海 " 五个中心 " 建设,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徐汇区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区两级侨界一直以来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加深了徐汇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系,为徐汇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当前,徐汇正对标 " 五个中心 " 建设使命,全力推进全国人工智能高地建设,打造高端人才汇聚地、技术创新策源地、前沿产业集群地,期待侨界精英们借助 " 侨海荟 " 这一平台,为徐汇发展建言献策,助力其成为创新创业和幸福宜居之城。

上海市侨联相关负责人介绍," 侨海荟 " 沙龙自 2024 年创办以来,紧扣上海发展脉搏,从首期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突破,到第二期探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新路径,再到本期共话人才高地建设支持产业创新发展,为侨界交流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他强调,侨界具有融通中外、人才荟萃的突出优势,是推动上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希望侨界人士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当好海外优秀人才落地上海的 " 引荐人 "、人才联手发展事业的 " 合伙人 "、人才创新创业故事的 " 讲述人 ",为 " 五个中心 " 建设不断注入来自侨界的强劲动能。

现场,上海市高层次人才事务中心副主任孙艺卓说,上海在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方面,已构建起覆盖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服务等全方位的政策体系,正不断优化人才生态环境,为人才提供广阔发展空间。侨界人才带回的国际前沿理念与先进技术,为上海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助力上海提升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地位。上海将一如既往地为侨界人才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其在沪实现自身价值。

徐汇区高层次人才事务中心主任邹小海则聚焦区域实践,生动介绍了徐汇区人才政策的干货与亮点。他表示,徐汇区始终将打造一流人才发展环境置于核心位置,推出了涵盖住房保障、创业扶持、子女教育等关键需求的 " 政策礼包 ",旨在解除人才后顾之忧,让其安心扎根。同时,徐汇区积极搭建多元人才交流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人才间的思想碰撞、合作共赢,持续点燃创新引擎。展望未来,邹小海承诺将在三个维度持续发力:

政策触达更便利:让好政策精准、快捷地找到人才;办事流程更高效:最大限度降低人才的 " 跑腿成本 ";服务体系更普惠专业:以贴心、周到的服务,让每一位人才感受 " 家 " 的温暖。

中智经济技术合作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副总经理李双,基于其深耕海外引才十年的丰富实践,分享了深刻洞见。" 不仅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用得好," 李双一语中的。她特别强调优化人才发展 " 小环境 " 的极端重要性,认为提升其能级是留才的关键。她用一个诗意的比喻总结:" 政府应如同创新生态的园丁,悉心培育,营造春光灿烂的氛围,让人才这朵‘鲜花’能够尽情绽放,结出硕果。"

商汤医疗副总裁申田结合自身海外经历,聚焦 "AI+ 医疗 " 领域,强调了人才引进的 " 精准匹配 " 原则。" 要像‘绣花’一样精细,根据不同领域和项目的具体需求,有的放矢地吸引对口专业人才。" 他建议。同时,他重申了为人才提供优质发展平台和环境的必要性,实现人才与城市的 " 双向奔赴 ",共同谱写发展新篇章。

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的企业代表和侨界人士围绕如何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强侨界人才与本土企业的合作、提升人才服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各位嘉宾针对问题一一作出详细解答,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为上海的人才高地建设提供了诸多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未来," 侨海荟 " 沙龙将继续发挥平台优势,围绕不同主题,汇聚各方智慧,为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侨界力量,共同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相关标签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