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源 / 华尔街见闻
6 月 26 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披露荣耀获深圳证监局上市辅导备案,这也标志着荣耀正式启动了 A 股上市进程。
从股权重构到生态筑基
荣耀的上市筹备,本质上是一场有序演进的 " 资本生态化 " 过程。
2024 年 12 月,荣耀完成股份制改造。自此,"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变更为 " 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 "。
在这一看似简单的名称变更背后,是企业治理结构的根本性重塑。股份公司的组织形式为荣耀引入多元资本创造了条件,而最终形成的 20 余家股东阵容,堪称产业资本协同的经典案例。
深圳智信作为发起股东奠定国有资本基础,国信资本代表着地方产业基金的战略布局,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的入局则打通了通信运营商的渠道与数据资源,京东方等产业链企业的参与更是强化了供应链协同。
这种股权结构设计,暗合凯文凯利(Kevin Kelly)在《技术元素》(The Technium)中提出的 " 生态系统价值 = 连接节点数 × 连接强度 " 理论。
这一公式的核心逻辑在于:生态系统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参与主体的数量,更取决于这些主体之间互动的质量和深度。
荣耀通过资本纽带,将原本分散的产业力量,编织成相互赋能的网络,从而具有极高的深度质量——系统的能力常常超越单个个体组织,这为 AI 生态的开放共享埋下价值伏笔。
值得注意的是,荣耀在股权多元化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战略主动权。
不同于某些企业为融资而稀释控制权的做法,荣耀引入的股东均与 AI 终端生态存在战略契合点。
比如中国移动在 5G 网络与云计算领域的积累,可与荣耀终端 AI 形成 " 云 - 边 - 端 " 协同;京东方柔性屏技术则直接支撑荣耀 Magic V5(定档 7 月 2 日发布)等折叠旗舰的硬件创新。
这种 " 战略投资者优先 " 的股权策略,确保了资本注入始终服务于荣耀的 AI 终端生态转型目标。
华尔街见闻注意到,荣耀上市辅导备案的时间节点,与荣耀阿尔法战略的落地节奏形成巧妙共振。
荣耀 CEO 李健在今年 3 月巴塞罗那 MWC 上发布的这项战略,并非简单的技术路线图,而是对消费电子产业逻辑的重构:正如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 · 乔布斯(Steven Paul Jobs,1955.2.24 -2011.10.5)所言," 创新不是对现有事物的改进,而是对本质的重新定义 "。
阿尔法战略的 " 三步走 " 路径,对应着 AI 与终端融合的三个阶段。
AI 智能体时代聚焦手机形态的重构,通过全栈个人知识库等功能,将终端从 " 工具 " 升级为 " 全方位智能伙伴 ";通用 AI 技术突破单一设备局限,将 AI 能力注入机器人(荣耀已涉足此领域)等新终端,形成跨场景协同;AGI(生成式 AI)则探索技术对人类能力的延伸,为实现 " 人 " 的价值实施技术赋能。
为支撑这一战略,荣耀计划五年投入超 100 亿美元的研发资金。
这笔投入的分配逻辑颇具深意:并非集中于单一产品,而是分散在基础算法、跨终端协议、生态开放平台等领域。
比如荣耀研发的多智能体协同系统,可使手机、电脑、机器人等设备形成 " 群体智能 "。
这种技术突破直指消费电子行业的核心痛点——长期以来,不同设备间的协同始终停留在文件传输等浅层次,而 AGI 的介入正使其向 " 认知协同 " 升级。
6 月 MWC 上海期间,荣耀与中国移动的 AI 终端战略合作,揭示了其生态建设的开放逻辑。
这次合作,显示了双方并非推动的是简单的技术嫁接,而是共建数据训练体系:中国移动提供 anonymized(匿名化)的用户行为数据(如通信记录、服务使用习惯),荣耀则贡献终端侧 AI 算法(如多模态交互、端侧大模型)。
此等模式既规避了数据安全风险,又实现了技术互补。自由软件运动创始人、开放源代码运动倡导者理查德斯托曼(Richard Stallman)主张 " 真正的创新来自共享而非封闭 ",荣耀的 AI 生态正实践着这一理念。
为 AI 转型构建自适应系统
为支撑 " 阿尔法战略 " 落地,荣耀推动了组织焕新。
美国著名企业史学家、战略管理领域奠基人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Alfred D. Chandler Jr.,1918.9.18-2007.5.9)在 1962 年出版的《战略与结构:美国工业企业史的若干篇章》(Strategy and Structure:Chapters in the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Industrial Enterprise)巨著中提到了管理学界的经典名言:结构跟随战略。
这句话本身就是一项杰出的战略管理学经典论断:核心逻辑是企业战略的调整,会直接引发组织结构的适应性变革,而结构的优化又反过来支撑战略的全面落地。
荣耀设立 AI 与软件业务部等一级部门的动作,正是对这一原则的践行:将 AI 从产品部门的附属功能,升级为全公司的战略核心。
" 雄鹰计划 " 的意义远超人才选拔范畴:38 个关键岗位的公开竞聘,特别是 24% 的 90 后参与者,打破了传统科技企业的层级壁垒,形成 " 能力优先 " 的组织文化。
这种年轻化团队结构对 AI 研发至关重要,因为 90 后作为数字原住民,对智能交互的理解天然贴近用户需求。
更关键的是,启动 " 全球百万雄鹰计划 " 的同时,荣耀对四级人才矩阵的构建,形成了可持续的人才供应链:" 擎鹰 " 级领军人才把握技术方向," 战鹰 " 级骨干推进项目落地," 雏鹰 " 计划储备未来力量," 耀鹰 " 用户体验官则确保技术不脱离市场需求。
李健在文化层面倡导 " 真实就是力量 " 理念,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
当高管团队入驻社交平台直接对话用户时,实质是在构建 " 组织 - 用户 " 的反馈闭环:这与丰田生产方式(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中的 " 现场现物 "(Genchi Genbutsu)原则(丰田管理学基石)相通,都是通过直接触达终端来发现问题。
在 AI 研发中,这种文化体现为用户体验官深度参与算法训练:比如荣耀 400 系列的 AI 摄影算法,正是通过收集数万体验官的拍摄偏好数据,才实现了 " 写真人像 " 的自然效果。
从荣耀近期的业务动作看,组织变革的成效已开始显现:新设立的新产业孵化部,在短短半年内就完成了机器人业务的初步布局。
这种敏捷性印证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Ronald H. Coase,1910.12.29-2013.9.2)的观点:企业的边界取决于内部协调成本与外部交易成本的对比(这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基石),荣耀通过组织重构降低了 AI 创新的内部协调成本,使其能够快速进入机器人等新兴领域。
市场表现是战略有效性的最佳检验。
2025 年上半年,荣耀产品成绩单显示出 AI 终端生态转型已转化为实际竞争力。
荣耀 400 系列在 2.5K-4K 价位段的领先,并非单纯依靠硬件参数,而是其 AI 算法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捕捉:2 亿超清写真人像功能,实质是通过 AI 理解 " 美 " 的本质,而非简单提升像素。
在 " 全品牌终端互联 " 功能背后,是荣耀自主研发的分布式 AI 协议,可实现不同设备间的算力调度与数据共享。
这种技术突破回应了凯文凯利(Kevin Kelly)在《必然》(The Inevitable)中的预言:未来的技术将是流动的,在不同载体间无缝迁移。
当手机、电脑、平板通过 AI 技术形成 " 超级终端 ",消费电子的竞争维度已从单一产品转向系统能力。
市场验证:积累生态势能
全球化市场的增长数据同样值得关注。
中东非市场两年增长 4 倍,反映出荣耀 AI 功能的跨文化适应性:AI 翻译不仅支持 60 余种语言,还能识别地方 dialect(方言),这种本地化能力使其在新兴市场快速破局。
商业定位理论的创建者杰克 · 特劳特(Jack Trout,1935.1.31-2017.6.5)说过," 全球化的本质是本地化的能力 ",荣耀的 AI 技术正通过本地化训练,在不同市场构建差异化优势。
华尔街见闻注意到,与此配套的是荣耀产品布局的核心逻辑,已从 " 价格覆盖 " 转向 " 场景覆盖 "。
荣耀 Power 主攻续航场景,GT Pro 聚焦电竞场景,荣耀 400 系列定位 " 轻旗舰 ",不同产品通过统一的 AI 中枢协同,形成场景化解决方案。
这种策略打破了传统消费电子的参数竞赛,转而以用户场景为中心重构产品价值:这恰是阿尔法战略 " 回归真实需求 " 理念的落地。
荣耀冲击 IPO 的过程,实则冲击了资本市场对 AI 终端生态价值的认知。若成功上市,其意义将超越一家企业的资本进阶,为科技板块建立新的估值坐标系。
" 股神 " 沃伦 · 巴菲特(Warren Buffett)认为投资的本质是对未来现金流的判断(即现金流折现:Discounted Cash Flow),而荣耀的价值在于其重构了消费电子企业的现金流产生方式。
传统终端厂商的估值依赖 " 销量 × 单机利润 " 模型,而荣耀的 AI 生态正在创造新的收入来源:比如通过开放 AI 能力给生态伙伴,可获得技术授权收入;机器人等新业务则打开增长第二曲线。
这种 " 硬件 + 软件 + 服务 " 的模式,类似于苹果的生态盈利逻辑,但更强调 AI 的核心驱动作用。
对行业而言,荣耀的上市尝试提供三项启示:一是消费电子企业的转型必须以 AI 为核心,而非附加功能;二是生态开放比技术封闭更有利于长期发展;三是组织变革需与战略转型同步推进。
这些启示正在重塑产业竞合关系:当荣耀与京东方、中国移动等股东形成协同,整个产业链的创新效率将得到提升。
从深圳证监局的备案公示,到阿尔法战略的逐步落地,荣耀的每一步动作都折射出消费电子产业的转型路径与创新渴望。
荣耀 IPO 的价值,不在于是否能真正成为 "AI 终端生态第一股 ",而在于其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的转型路径:通过资本赋能技术,通过组织支撑战略,通过生态重构价值。
即将发布的 Magic V5 折叠屏,很可能是观察这一转型的最佳窗口。
当这款产品展示出多智能体协同等功能时,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款手机的创新,更是一个产业的未来图景。
英伟达 CEO 黄仁勋曾说,AI 正在重启世界。在 AI 重塑一切的时代,荣耀的 IPO 之旅,有望成为科技企业如何在变革中寻找确定锚点的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