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待转战字节,火山秀出肌肉
2020 年底,字节跳动完成一笔声名不显但影响深远的行业并购。
成立一年半,聚焦 " 互联网医疗 " 服务的幺零贰四科技有限公司被字节跳动并收入囊中。
比幺零贰四公司本身更出名的,是它异常豪华的创始团队。原百度副总裁吴海锋,前百度执行总监孙雯玉,前百度搜索首席架构师谭待 ........ 一众百度搜索技术大拿,赫然在列。
明面业务并购,实际暗俘人才与技术。以这种极为讨巧的人才并购方式,字节将一众百度搜索技术大拿揽入麾下。
在一众大佬光环下,谭待并不是最出彩的那一位。尽管早早干到了百度最高的 T11 级工程师,但他依旧只能算是一名技术骨干。
没有掌舵过业务,没有管理过大团队经验的谭待,继续干老本行。最初,他被委任主导火山引擎技术架构设计,重点布局云计算与 AI 基础设施。
虽背靠字节这棵大树,但彼时同行对火山云业务并不看好。无他,字节云计算起步太晚了。整整十年的市场与技术代差,增加了谭待的闯关难度。
但字节硬是不信邪,谭待也偏向虎山行。一年后的 2021 年 11 月,火山引擎被字节跳动拔升为六大核心业务板块之一,谭待也升任火山引擎总经理。
压力山大的谭待,以更具挑战性的目标规划直面外界质疑:未来 8-10 年火山引擎营收要破千亿大关。
放在字节动辄万亿营收大盘下,这或许不算什么。但就彼时行业而言,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跨越。
彼时,稳坐国内公有云头把交椅的阿里云,营收也不过 600 亿(3 年后方破千亿)。而随着经济放缓带来的存量竞争加剧,包括阿里云在内的头部云服务商增速也都在放缓。不少同行,甚至在等谭待的一个笑话 ......
如今,距离谭待喊出千亿营收目标,过去了整整 3 年半。在 6 月 11 日,火山引擎原动力大会上,早已荣升总裁的谭待却大秀了一把肌肉:
在复杂推理、竞赛级数学、多轮对话和指令遵循等测试集上,豆包 1.6-thinking 的表现跻身全球前列。截至 5 月底,豆包大模型日均 tokens 使用量超过 16.4 万亿,较去年 5 月首次发布时增长 137 倍。
另据 IDC 报告显示,豆包大模型在中国公有云大模型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占比达 46.4%。在行业应用上,豆包大模型服务着全球 TOP10 手机厂商中的 9 家、8 成主流汽车品牌、70% 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及超 5 成 985 高校。
增速与市占率这两个数据,反过来来看更好理解。正是聚焦在异常火爆的大模型领域,火山引擎云业务才能如此快速的异军突起。
对于未来,谭待认为 " 只要世界和平,1000 亿目标就没有问题 "。而当下火山引擎首先要做的,便是 " 在国内 AI 这一领域 " 保住第一。
从 1000 亿目标拉回现实,2024 年火山引擎营收刚刚突破百亿大关。
这个体量在中国主要云厂商中,暂居第三梯队。第一梯队当属天翼云、阿里云、移动云,三者均超千亿营收;第二梯队是华为云、联通云与腾讯云,三者营收约在在 600 —— 700 亿之间;第三梯队是百度智能云火山引擎,前者虽未明确公布云业务数据,但营收体量大致在 200-300 亿之间。
抛开几大运营商,排在火山引擎前面的互联网云商主要是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以及百度智能云。与前三者体量相差较大,火山引擎的主要追赶对象就变成了百度智能云。
按照百度智能云上年 26% 的增速,以及谭待定下火山引擎 2025 营收 250 亿目标,两者体量或将进一步缩小。
其实不止业务规模,百度智能云与火山引擎在 AI 大模型领域的对位是全方面的。
百度云计算是国内为数不多以 " 智能云 " 命名的,其背后是筹谋多年的 AI 战略;名字中连个云都不带的火山引擎坚定站位 AI,一出手就瞄准行业第一。
火山引擎取名,充斥着戏剧性与前瞻性。2020 年底,当火山引擎正式杀入云业务时,字节跳动高层希望这个平台不只是 " 一个云计算厂商 ",而是依托 "20 年后回看云计算 ",打造更具 AI 的基础技术平台 .......
而在大模型领域,文心大模型与豆包,更是针尖对麦芒,一轮轮降价此起彼伏、紧紧咬住。
更有甚者,百度智能云与火山引擎在对技术进化以及 agent 的理解上,也存在某种天然的竞合。
" 我们正处于 PC 到移动再到 AI 三个时代的变化之中。在这三个时代里,技术主体正在发生变化,PC 时代的主体是 web,移动时代是 APP,AI 时代是 Agent。" 李彦宏与谭待都发出过几乎完全一致的言论。
对于 Agent,李彦宏更在早早便喊出了卷大模型没有意义,拼 Agent 才是王道的论断。
在此次火山引擎原动力大会上,谭待则是豪言 "2025 年是 AI agent 的元年。"
从某种意义上看,李彦宏就如 AI 大模型领域的坚定传道人,而谭待则更像是一个砥砺笃行的闯关者。
在具体实操中,谭待将深度思考、多模态以及工具调用等模型能力提升,看作构建 Agent 的关键要素。考虑到 Agent 对 tokens 的巨大消耗,模型使用成本又成了 Agent 的规模化应用的另一关键要素。
沿着这个思路,谭待一手升级 AI 云原生服务提升大模型能力, 一手推动豆包调用成本持续下降。
在 AI 云原生领域,火山引擎一股脑发布了 MCP 服务、PromptPilot 智能提示工具、AI 知识管理系统、veRL 强化学习框架等产品,并推出多模态数据湖、AICC 私密计算、大模型应用防火墙,以及一系列 AI Infra 套件 .......
豆包 1.6 则首创依据 " 输入长度 " 区间定价,将综合成本打到豆包 1.5 深度思考模型以及 DeepSeek R1 的三分之一。
很难想象如今风头正盛,将公有云大模型份额做到第一的谭待,在火上引擎仅仅呆了不足 5 年。
如果从谭待升任总裁算起,他真正掌舵火山引擎只有 2 年多。
此前十多年的职业生涯,谭待基本都在百度度过。天眼查显示,自 2008 至 2019 年,谭待曾担任过百度搜索、网盘和基础架构首席架构师、百度区块链实验室主任、T11 级别技术专家(百度技术专家职级的最高级别)等高级技术职位。
加之在大模型、AI 云服务以及 Agent 领域,火山引擎与百度智能云的某种天然趋同性对位,市场很容易将两者联系在一起。
但拆解开来,火山引擎又与百度智能云差异明显。在行业趋同的大模型价格战背后,谭待最为依仗并坚信 " 规模化 " 理论。
谈到火山引擎与头部云服务商的差距,谭待直面媒体," 算上整个集团业务,火山引擎能调度的计算资源规模不比阿里云少 "。" 规模决定一切,最终牌桌上一定有火山。" 只此这句,顿感豪迈。
蒸蒸日上字节跳动超级商业帝国构成了谭待的底气。
一方面,字节 C 端海量用户大规模调用模型,不段反哺火山引擎。" 很多客户都是拿着跟豆包的聊天 Case 找过来,问火山引擎能不能在企业场景中实现类似的效果。"
另一方面,字节整个集团的业务体量已经足够大。据预测,字节跳动 2025 年收入有望达 1860 亿美元,相较 2024 年增长约 20%。此前,软银、富达等头部机构相继上调估值,字节跳动估值或迫近 4500 亿美元。
这其中的微观逻辑也不难理解。" 规模大了,服务器多、负载高,天然就对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强迫我们做好各种事情。"
" 规模大了后,做优化收益也很大。1 万台服务器利用率优化一个点,100 万台服务器优化一个点,收益差 100 倍。"
或许是对火山引擎近期成绩的某种肯定,也许是看到了火山引擎的巨大潜力,字节跳动 CEO 梁汝波亮相了本次火山引擎原动力大会。
尽管是以视频形式亮相,但背后意义非凡。须知,这是字节跳动 CEO 第一次出现在火山引擎的发布会。
" 字节跳动致力成为优秀的创新科技公司,会坚定长期投入,追求智能突破,服务产业应用。通过火山引擎,持续把新模型、新技术开放给企业客户。"
梁汝波的站台以及在战略层面长期投入的承诺,让谭待 " 规模决定一切 " 理念有了更坚实的战略支撑。
从百度最高级别技术大咖化身国内最强 AI 云业务的掌舵人,谭待加速 " 给火山上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