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hawk26讲武堂 21分钟前

海外谈中国:DNS181 空爆火箭筒 配简易火控系统 可在封闭空间发射

据阿马尔 · 科特拉尔斯基(Ama l Kotlarski)5 月 20 日报道,中国 DZJ08 型 80mm 单兵火箭筒系统的一种新型号被发现。

注意发射管前部代表空爆的贴纸,以及稍后一点的火控系统。

该武器配备可编程空爆能力的 DNS181 高爆破片战斗部(HE-Frag),配套的火控系统疑似编号为 DRU181,似乎可拆卸并可以在多个一次性发射器上重复使用。火控系统包括一个数字屏幕和全键盘,据阿马尔 · 科特拉尔斯基称,这些界面可能被设计用于处理语言相关的输入输出方式,而非战术优化。

本文为 " 军队鉴定(Army Recognition)" 网站发布的介绍文章,本人翻译并编辑给大家分享。由于本文作者为美国人,对中国实际情况的了解主要来源于网络,因此会出现很多错误,请结合自身理解来看待相关问题。本人翻译此文章只为了转述美国相关人员在分析社交平台的视频和照片后,表达的一些看法,并非证实或支持其观点,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原文链接:https://www.armyrecognition.com/news/army-news/2025/china-deploys-a-new-variant-of-the-dzj08-80mm-rocket-launcher-with-a-programmable-warhead-to-support-breaching-operations-in-urban-combat

原文截图:

欧洲导弹集团 " 执法者 " 导弹。

阿马尔 · 科特拉尔斯基补充说,该系统似乎没有配备激光测距仪,并将其与其他中国类似武器进行了简单的比较。他还在社交媒体上回应了与欧洲导弹集团(MBDA)" 执法者(Enforcer)" 导弹的比较,并表示,DZJ08 是非制导武器,比 " 执法者 " 导弹简单得多,后者更重、更昂贵。

空爆弹药不仅可以杀伤人员,还可以有效摧毁轻型车辆。

DNS181 是一种先进的空爆战斗部,可以在空中预定位置引爆,而非在撞击目标后引爆。这种引爆方式是通过可编程引信实现的,而这种引信可以通过火控系统以电子方式装定,也可以通过磁感应或光信号等其他方式装定。一旦装定完成,引信就会计算其飞行距离(通常通过计算飞行过程中的旋转次数),并在最佳时刻引爆战斗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威力。

空爆弹药还是用于对抗无人机的理想武器。

空爆弹药的主要用途在于其能够打击隐藏在掩体后、战壕和建筑物内的目标,而传统的碰炸式引爆弹药在消灭隐藏敌人方面的效果就比较差。空爆弹药通过在隐藏目标上方、附近爆炸,将弹片散布到更广阔的区域,从而增加了杀伤目标的可能性。这种空爆弹药对于隐蔽阵地中的步兵、轻型车辆,甚至是低空飞行的无人机(UAS)非常有效。

发射管内封装着尾翼稳定战斗部(左)和塑料片组成的配重体(右)。

DZJ-08,正式名称为 08 式 80mm 单兵多用途突击武器系统,是一种肩扛式一次性无后坐力武器,由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于 2000~2008 年研制。该系统旨在取代老式武器,例如 69 式火箭筒和 PF-89A,这些武器在封闭空间内发射时,向后喷射的大量高温气体会伤害射手。DZJ08 采用了戴维斯无后坐力炮的密封平衡抛射射击系统,利用向后抛出的塑料配重块来减轻后坐力。

发射时,向后抛射的配重平衡了后坐力。

这种设计还可以减少发射时产生的冲击波、火焰和噪音,使其能够在建筑物、战壕、车辆等封闭空间内使用。发射器包括可拆卸的光学瞄准镜和整体式提把。操作方法直接贴在发射管上。战斗部采用尾翼稳定方式,并与配重一起封装在玻璃纤维制造的发射管内。该系统专为中国步兵部队单兵作战需要而设计。

一些资料直接称之为 " 单兵攻坚火箭弹 "。

DZJ08 全重 7.6 千克,长 971mm。发射一枚 80 × 428mm 火箭弹,战斗部重 1.65 千克,发射初速 172 米 / 秒。有效射程 25~300 米。弹头专为反装甲、反防御工事和反人员用途设计,含有镁铝纵火剂,可以击穿 65 ° 倾斜的 25mm 厚钢板,或 30mm 厚的垂直钢板。还能够击穿厚达 500mm(半米)的钢筋混凝土,超过了 PF-89A 击穿 300mm 混凝土的能力。杀伤半径约 7 米。光学瞄准镜可以折叠和拆卸,提供 1 × 和 3 × 两个倍率,并不支持夜间使用。由于瞄准镜安装位置并不适合左撇子操作,发射器仅设计为右肩发射。

DZA-11 侵彻杀伤弹药。

已知列装的战斗部型号有三种:配备反掩体战斗部的 DZJ08 多用途突击弹药;配备高爆破片战斗部的 DZA11 侵彻杀伤弹药;配备 DZP11 破甲战斗部的反坦克弹药。所有型号都封装在密封发射管内,发射后即可丢弃。每个战斗部都配备一个双级引信,第一级引信用于击穿目标表面,第二级引信则用于炸开一个直径约 0.5 米,可以让人穿过的破洞。这种双级引信旨在摧毁加固的墙壁和建筑物,为步兵在城市环境作战时开辟突破口。据中国消息人士称,战斗部装填 630 克炸药,分两次爆炸,引爆间隔约 4 毫秒,以最大限度地破坏建筑物结构。

DZP11 反坦克弹药,注意发射管前部的破甲贴纸。

DZJ08 内部发射系统包括一个固定燃烧室和一个由塑料原片组成的向后抛射平衡体。早期采用高压燃烧室和液体平衡体的设计方案由于性能不稳定、部件应力增加,以及长期储存和碰撞损坏存在风险而被否决。目前的平衡体配置可以产生一致的内弹道,并降低老化和机械故障的风险。由于固定环干扰稳定性的问题,尾翼的展开方式也进行了改进。采用的解决方案包括改变尾翼位置和改进尾翼支架,以确保发射后尾翼展开的一致性。

DZA-11 侵彻杀伤弹药特写,战斗部和平衡体都有活塞,这两个活塞会将发射时产生的高温气体封闭在发射管内。

发射过程始于士兵扣动机械扳机,并由此点燃底火,进而点燃点火管。燃烧气体推动战斗部向前、平衡体向后运动。两个活塞受到发射管两端的束缚,将高温气体封闭在发射管内,最大限度地减少声光发射特征。这样的封闭设计降低了发射噪声,大约相当于 9 × 19mm 口径手枪的射击声,与老式火箭筒相比,红外和视觉信号也得到了有效抑制。由于其采用一次性发射筒,一名士兵每分钟可以发射 5~7 发火箭弹。

DZJ08 多用途突击弹药特写,可以看到战斗部的尾翼数量更多。

新型 DNS181 可编程空爆战斗部代表了 DZJ08 系列的不断发展。尽管仍为非制导弹药,但空爆功能可以让战斗部在掩体上方或后方引爆,从而增强对隐藏在障碍物后方的人员和装备的杀伤效果。DRU181 火控系统通过手动输入方式,装定引爆参数从而实现空爆效果。虽然 DNS181 和 DRU181 的具体参数尚未完全确定,但初步判断其火控系统可以从一个发射管上拆下安装到另一个发射管上,从而降低成本并简化后勤压力。

2024 年珠海航展上的 BKT1 型单兵温压火箭弹,同样属于 DZJ08 系列。

DZJ08 是中国第一种专为在封闭空间内进行低特征发射而设计的肩扛式武器系统,与中国早期的 PF-89 和 PF-98 系列火箭筒相比,DZJ08 拥有更稳定的内弹道、更低的声光发射特征和更强的穿透力。据报道,中国步兵班的所有士兵,无论其主要职责是什么,都配备了该型武器(可能作者将 " 炊事班的鸡都有 " 的玩笑当真了—— hawk26 注)。与德国 " 弩(Armbrust)"(67mm)和瑞典 AT4-CS(84mm)等西方同类系统不同,DZJ08 注重模块化设计和经济高效的生产方式,同时保持了多种战斗部的兼容性。据中国官方消息称,该系统经过七年的研制最终定型,并于 2008 年投入批量生产。

发射管侧面安装的 DRU181 火控系统。

DZJ08 系列不断发展,集成了可编程空爆弹药和简化火控系统。虽然仍然缺乏制导系统和夜间作战能力,但配备不同战斗部的能力和密封平衡抛射机构使其非常适合近距离作战、破坏建筑结构和攻击轻型装甲车辆。通过整合 DNS181 战斗部和 DRU181 火控系统,使其具备精确引爆功能,在不改变原始设计的前提下,扩展了战术应用范围。这表明中国在控制采购和后勤成本的同时,正在不断努力提升步兵武器的灵活性。

发射瞬间,封闭在内部高温气体透过发射管显出火光。

DZJ08 发射管采用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FRP)制造,多层玻璃纤维以不同角度缠绕制成管体。这种材料具有足够的强度,不仅可以抵御环境因素对战斗部的影响,还能够承受发射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并提供隔热性能以保护射手。发射管两端均采用高强度铝合金加固,这些环作为制动机构的一部分,吸收前后活塞的冲击力,并将高温气体封闭在发射管内。机械部件(如扳机组件、击发机构和结构加固件)均采用硬化钢制造,以确保在足够的强度,保证发射的可靠性。

DNS181 火箭筒的包装箱,可以看到 DRU181 火控系统的字样。

作为戴维斯无后坐力炮平衡抛射系统的关键部件——配重块,由堆叠的泡沫塑料板组成。这种材料控制总体重量的同时,提供了平衡后坐力所需的重量,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意外撞击导致结构损坏的风险。外露部件(包括折叠小握把、提把和外壳元件)均由聚合物材料制成,以减轻系统总体重量并简化使用过程中的操作。瞄准镜专为昼间使用而设计,光学玻璃透镜安装在塑料或铝制镜体内。瞄准镜可以折叠,最大限度地降低在储存和携带中发生破损的风险。内部垫圈和密封膜确保发射管保持密封状态,保护内部组件,并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实现安全储存、操作和发射。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