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池小雨
编辑丨高远山
来源 | 野马财经
这是野马财经的第 4412 篇原创
本文约 3067 字,阅读时长约 8 分钟
截至 4 月 30 日,A 股 42 家上市银行一季度业绩全部披露完毕。
就业绩趋势来看,42 家 A 股银行总资产全部实现正增长,此外上市银行中城商行营收与利润增长趋势,好于国有大行和股份行。
其中,尤其以主要业务处在国内经济活跃区域的城商行表现突出,比如: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等 15 家上市银行总资产保持两位数增长。
作为城商行 " 优等生 " 的宁波银行,其 4 月初发布的 2024 年财报披露了该行总资产首次突破 3 万亿元的业绩,全年营业收入 666.31 亿元,同比增长 8.19%,归母净利润 271.27 亿元,同比增长 6.23%。
紧接着,宁波银行一季度业绩再次引发外界关注。2025 年一季度,宁波银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74.17 亿元,同比增长 5.76%;营业收入 184.95 亿元,同比增长 5.63%。
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银行业尚处逆风局,金融需求有所下降,继续降息降费,净息差下降,资产质量也在面临挑战。
在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之下,宁波银行仍然交出了一份颇有韧性的成绩单。那么,宁波银行是如何做到逆势而为,保持业绩稳定增长的?
资产总额突破 3 万亿元
收入结构持续优化
截至 3 月末,宁波银行资产总额已达到 3.4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 8.67%;贷款及垫款规模达 1.64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 11.12%,客户存款突破 2.18 万亿元,较年初增速达 18.86%。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收入结构的持续优化是宁波银行的业绩韧性重要来源。宁波银行始终致力于打造多元化的利润中心,目前公司本体有公司银行、零售公司、财富管理、消费信贷等 9 个利润中心;子公司方面有永赢基金、永赢金租、宁银理财、宁银消金 4 个利润中心,多点开花、协同推进的运营模式和盈利结构,是宁波银行财报表现优秀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合数据来看,2024 年,宁波银行利息净收入占比 72%,同比增长 17.32%,主要受益于长三角区域旺盛的融资需求与贷款规模的扩张;非利息收入占比 28%,财富管理、资产托管等轻资本业务贡献显著,子公司永赢基金、宁银理财等四家机构全年净利润合计 38.53 亿元,成为多元化利润中心的重要补充。
此外,对比麦肯锡《2024 全球银行业年度报告》中提出的 " 赢家银行 " 标准——高 ROTE(有形股本回报率)、强执行能力与结构性优势,宁波银行的净息差表现尤为亮眼。
2024 年宁波银行净息差为 1.86%,同比仅下降 2 个基点,显著优于同期国内银行业均值(1.53%)。行业人士表示,在利率下行周期中,宁波银行这一成绩体现了其资产定价能力与负债成本管控的精细化水平。
聚焦区域经济发展
数字化战略推动业财一体化
宁波银行的贷款余额中,浙江、江苏、上海三地占比超 90%,其增长根植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宁波银行经营区域均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融资需求旺盛,贷款规模保持了较高的增速,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在持续加强。近年来,宁波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扎实落实金融 " 五篇大文章 " 的相关要求,聚焦民营小微企业、制造业企业、进出口企业、民生消费等重点领域,开发了丰富多样的贷款产品,包括贷易融、小微贷、专保融、定期融、创业贷等数十种金融产品,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和需求的企业,具有额度高、期限长、审批快、担保方式灵活等特点。
在浙江,宁波银行通过 " 专利贷 "" 科技贷 " 等产品,形成 " 政府增信 + 银行让利 + 企业成长 " 的科创生态闭环;在江苏,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设立专营团队服务 50 条重点产业链,2024 年为 70 家科创企业对接超 600 家投资机构;在上海,依托自贸区政策,运用跨境资金池、FT 账户等工具,为超万家企业提供国际化金融服务。
强化科技赋能是宁波银行另一核心战略支点。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宁波银行配置了 7000 多名金融科技人员,全行已拥有 400 多套科技系统,已成浙江省内金融科技人员数量最多、科技研发实力强劲的金融机构之一。
2024 年,宁波银行个人客户金融总资产(AUM)突破 1.1 万亿元,同比增长 14.3%,背后是 " 鲲鹏司库 "" 波波知了 " 等数字化平台的全面落地。通过打通企业资金管理、业财一体化与场景服务链路,宁波银行构建了 " 专业化、数字化、平台化、国际化 " 的赋能体系。
公开报道显示,某资产规模超过 1200 亿元的大型海港企业,通过鲲鹏司库 " 一点接入 " 技术,实现了两百多家分子公司、近千个账户的可视。另有案例显示,某制造业集团借助 " 鲲鹏司库 " 实现资金成本降低 1.2 亿元。
今年 3 月,宁波银行全新升级发布了鲲鹏司库 2.0,在去年 " 咨询、业务、风险、系统、使用 " 司库全过程的 " 五全 " 服务体系的基础上,率先创新推出海外财资中心七个一体化服务方案,可实现全球账户 " 一图可视 ",跨境结算 " 秒级响应 " 等功能。
同步发布的财资大管家 2025 版,进一步增强了 " 一点接入 " 功能,境内直联银行扩展到 160 余家,支付全链路优化至 " 秒级体验 ",还可以通过 AI+ 数据推动企业精准决策、有效防范风险。
不良贷款率 0.76%
资产质量稳健
在银行业风险压力加剧的背景下,截至 2025 年 3 月末,宁波银行不良贷款率 0.76%,与年初持平;拨备覆盖率 370.54%,风险抵补能力保持较好水平。
实际上,自 2007 年上市以来,宁波银行不良率始终保持在 1% 以下,是连续 17 年不良率低于 1% 的 A 股上市银行之一。
此外,宁波银行持续推动资本精细化管理,平衡好资本和资金使用效率,对照资本新规优化表内外业务结构,持续强化资本内生积累能力,公司资本充足、资本回报等综合性指标继续保持良好。
截至 2024 年末,宁波银行资本充足率为 15.32%,一级资本充足率为 11.03%,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 9.84%;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13.59%,总资产收益率为 0.93%,资本内生能力突出。此外,多元股东结构(国资、外资与民营资本均衡持股)与 " 合规高效 " 的企业文化,确保了战略决策的审慎性。
平安证券继续对宁波银行维持 " 强烈推荐 " 评级。其研报指出,宁波银行作为城商行的标杆,受益于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市场化的治理机制和稳定的管理团队带来的战略定力,资产负债稳步扩张,盈利能力领先同业,在稳健资产质量护航下,夯实的拨备为公司未来稳健经营和业绩弹性带来支撑。
全球银行业正面临 " 管理商决定成败 " 的分化时代。根据麦肯锡《2025 年中国银行业展望报告》,超过 80% 的受访银行将 " 更为稳健的风控合规能力 " 和 " 更加精准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 " 作为未来重点提升的支撑能力,超过半数的受访银行同样关注 " 赋能高价值业务场景的科技能力 "。
宁波银行以差异化布局、科技赋能与审慎经营,诠释了 " 赢家银行 " 的成长逻辑。然而,挑战依然存在:区域集中度可能放大局部经济波动的影响;轻资本业务增速需进一步突破以对冲息差压力;国际化探索仍需深化以打开增量空间。
2025 年,随着银行业分化的加剧,在行业人士看来,宁波银行需继续锚定 " 长期主义 ",在坚守区域深耕与科技创新的同时,探索跨周期能力的新边界。正如其年报所述:" 守正者稳,创新者进。" 这家从城商行跻身全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全球百强银行的机构,正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在变革浪潮中稳健前行。
你使用过银行的哪些服务?体验如何?评论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