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小时前

白酒寒冬中的“洋河突围”:以主动变革穿越周期

2024 年以来,白酒行业持续承压,分化严重,但即便是龙头茅台也直言感受到行业的 " 寒意 ":一边是在国内外宏观经济多重挑战下,消费需求不足,多酒企均未能完成此前设定的经营目标;另一边是马太效应加剧,行业头部市占率不断提升,市场的潜力与韧性犹在。

以洋河股份(002304.SZ)举例,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88.76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66.73 亿元。

虽业绩受行情影响未能独善其身,但洋河的降速不是被动降速,而是主动降速。是以更远瞻的长期主义寻求换挡提速之道,从产品和渠道的变革蓄积穿越周期的动能。

站在当下时点,白酒行业在历经了多年的沉淀后,上一轮周期的浮躁逐渐消退,转而又回归到关注行业和标的的长期价值。且冬去春会来,周期更迭后,白酒景气度会回升。在当前从增量时代向缩量时代的深度调整期里,投资者更应该关注那些能够顺应市场积极变革、穿越激流蓄力长远的标的。

而洋河,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

顺势而为,夯筑产品护城河

年报收官,白酒上市公司已陆续披露完财报。在经济回暖不及预期、消费降级 " 捂紧钱袋子 " 的背景下,白酒行业业绩、股价遭遇 " 双杀 "。除了少数酒企业绩保持增长外,多数酒企营收、净利均录得下滑甚至亏损;二级市场上,白酒板块集体被杀估值,跌出深坑。

但白酒作为曾经的 " 白马 " 大本营,如今就会遭资本市场完全抛弃吗?答案是否定的。

历经数千年传承和发展的中国白酒,具有文化象征和社交需求,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下,消费群体广泛。且作为充分市场化的产业,过往的波动和业绩证明,其长周期属性明显。这意味着,白酒赛道具刚性需求,调整是阶段性形态,过去高速发展,未来依然可期。

于弱周期中,行业比拼的是韧性,是变革的速度和效率。具体到白酒,分化中首先考验的是产品构筑的安全垫。

去年以来,洋河深化绵柔机理应用,优化影响原酒品质的关键工艺和参数,持续健全酿造工艺体系,酿酒产质量实现双优,原酒品质特色鲜明,香气复合感、口感绵厚度稳中有升。

年报显示,2024 年,洋河有《绵柔型白酒酿造过程微生物组解析及应用关键技术》等 3 项科技成果通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鉴定,5 项科研项目获省级以上嘉奖;公司还上线酒体数字化管理平台,促进酒体设计与智能数字化的融合,进一步保障质量稳定性。

品质之上,白酒消费已进入 " 消费理性 + 价格理性 " 的双理性时代,消费者理性饮酒、理性消费、喝少喝好的饮酒消费观已经形成。换句话说,白酒行业已经从规模增长向价值增长转变。

顺应市场消费分级的趋势,洋河主动谋变,通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抗风险能力。延续 " 双名酒、多品牌、多品类 " 战略,洋河近年来形成了全价格带布局的产品矩阵:做高高端产品梦之蓝手工班和梦之蓝 M9,拉升品牌高度;做强梦之蓝 M6+、梦之蓝水晶版,在次高端价位带巩固消费者认知;大众价位带天之蓝、海之蓝具备消费者基础;中低端则以洋河大曲为代表,各价位带产品定位清晰。

在现有产品矩阵基础上,洋河还进一步向高端化挺进。在去年 4 月的封藏大典上,洋河正式上市梦之蓝 · 手工班 10、15、20 系列高端产品。且梦之蓝手工班 10 年是首个获得 " 中国酒业协会 " 授权、由第三方监管机构 "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 权威认证的中国高端年份白酒。梦之蓝手工班不仅率先开创中国白酒行业的 " 真年份 " 时代,确立中国高端白酒标杆地位,也展示了中国品牌在高端白酒市场的持续创新力。

同时,洋河还研判年轻化市场,全方位升级了梦之蓝商务版,精准卡位中度酒;此前还推出微分子酒,主打低度、健康;今年 5 月,主打性价比的洋河高线光瓶酒也将全面上市,以 " 名酒的品质、光瓶的便利、亲民的价格 " 构建差异化竞争力,为大众消费提供全新选择。

且以年份酒内控准则为先导,公司完善各酒种的战略储备体系,筑牢产能护城河。目前,洋河储有近 70 万吨不同年份的原浆陈酒,其中高端陶坛储能 23 万吨,储酒能力最可高达 100 万吨。洋河不仅拥有世界级的酿酒规模和储酒规模,还是固态酒产能世界第一、高品质原酒储能世界第一、陶坛储酒规模世界第一、绵柔年份老酒体量世界第一。

渠道破局,厂商共生与营销创新双轮驱动

行业深度调整期,酒企普遍面临高库存和价格倒挂的压力,通过渠道拉动动销增长难度加大。如何通过改革与渠道共同度过难关并锚定长远发展,是全行业都在思考的问题。复盘行业策略,包括洋河在内,头部企业纷纷着力构建厂商共同体。

在洋河这里,从 2019 年开始,其就一直主动优化厂商合作模式,到如今,已经从厂商共创的 1.0 输血阶段进化到如今的厂商共生 4.0 造血阶段。为此,洋河采取三大举措:召开定期厂商会议、组建大商议事委员会、搭建经销商意见反馈平台,加快起草《洋河市场监管大法》和《洋河经销商保护大法》,以保障经销商的正当权益、促进洋河持续发展。

渠道变革的同时,洋河大力推进营销创新,多维度提升品牌势能。

市场拓展上,洋河坚持 " 深耕大本营、深度全国化 " 的策略,优化江苏省内市场组织架构,推进省外市场全国化,强化渠道下沉和消费者培育。面对行业调整期,洋河通过开瓶扫码、现金红包、会员积分等终端促销措施积极动销,结合市场实际调整经营节奏,强化宴席等渠道,重视开瓶开箱及库存指标,持续为品牌长远发展积蓄势能。

品牌赋能上,洋河突出品质表达,放大年份老酒稀缺价值,举办以 " 洋河手工 · 时代温度 " 为主题的封藏大典;聚焦非遗主线与中国匠造之美,携手央视打造文化顶流节目,借助文化营销 IP 和大事件,强化梦之蓝手工班高端品牌塑造,树立高端白酒品牌价值标杆。

此外,还聚焦大国绵柔主题,立体式唱响品牌主旋律,献礼中法建交 60 周年,亮相 G20 峰会、达沃斯论坛等国际大事件," 洋河 · 梦之蓝号捷龙三 " 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通过立体传播,不断彰显品牌的高度与责任。

在 GYBrand 全球品牌研究院发布的 "2024 年度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500 强 " 研究报告中,洋河以 909.79 亿元的品牌价值排名中国白酒行业第三;在世界知名品牌价值研究机构 Brand Finance 发布的 "2024 年全球最具价值酒类品牌榜单 " 中,公司以 63 亿美元品牌价值排名全球第五。

韧性固基,穿越白酒周期

白酒行业正在步入高端化竞争的新阶段,行业由 " 增量 " 转向 " 存量 " 的趋势愈发清晰。2021 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酿酒产量还在 700 万千升以上,2024 年已经降至 414.5 万千升,行业缩量明显。这一阶段的特征表现为白酒市场总量增长趋缓、品牌集中度持续提升、消费需求结构性分化,企业营销模式从过去粗放式的 " 跑马圈地 " 转向精细化运营的 " 精耕细作 "。

在这样的逻辑下重估洋河之变革可能带来的势能,或更加清晰。

首先,从历史来看,洋河拥有 400 余年酿造历史,其开创的 " 绵柔型 " 白酒以其独特的细腻和协调性,已深入消费者心智。

其次,洋河区别于其他酒企的大单品战略表明,其产品极具市场竞争力。以洋河目前体量最大的单品之一海之蓝为例,作为当前白酒行业唯一达到百亿体量的大众价格带单品,二十余年经历七次迭代,掀起 " 蓝色风暴 " 的海之蓝精准满足了大众消费的高性价比需求,具备扎实的消费者基础和高复购率优势。

今年 3 月,洋河正式推出第七代海之蓝,在延续经典梅瓶造型的基础上,引入全新的 " 探索蓝 " 色调,同时对基酒配比进行革命性调整,实现品质升级。据东方证券此前估测,预计海之蓝长期有望保持个位数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洋河已经形成全国化市场——其营销网络已经渗透到全国各个县区,渠道的高速通路已经基本搭建完毕,为未来的市场拓展和品类延伸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诸多区域酒企谋划多年却一直未能实现的关键壁垒。

同时,洋河还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以出海探索突围路径。近年来,洋河通过参加国际展会、举办品鉴活动、建设海外体验馆等方式,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产品已覆盖全球 80 个国家和地区,重点布局东南亚、欧美及非洲中东市场。

此外,虽然洋河业绩出现下滑,但实际更多叠加了大环境不利的影响,就数据来看依然优于大多数企业。且常年的增长给公司垒起足够厚的安全垫,公司账上充裕的现金流也给予公司变革和调整的底气。

年报发出的同时,洋河股份拟向股东 10 派 23.17 元(含税),派现总额 34.90 亿元。若年度方案获得股东大会通过,叠加去年中期已派发的 35.10 亿元,2024 年度分红总额将达到 70 亿元,兑现此前给出的 " 每年度现金分红总额不低于当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的 70% 且不低于 70 亿元 " 的分红回报规划。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公司经营韧性和变革的底气。

最后,洋河作为老八大名酒,历经多轮周期,其以多次实绩证明,变革兑现为势能,必将穿越周期。可以预见,在这一次行业周期调整的压力测试中,其仍将能凭借品质护城河、渠道变革定力及韧性发展底气,以强大的价值修复能力穿越周期,重新锚定白酒产业的新未来。(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