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初分布式光伏新政、"136 号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相继出台后,光伏下游企业为锁定存量资格,开始瞄准 "430""531" 两大时间节点加速项目建设、备案,短期需求的激增,也让光伏产业链价格,尤其是市场最瞩目的组件价格迎来久违上涨。
今年 3 月,从光伏硅片到光伏组件,四大主材的主流产品交易均价都有不低于 2% 的涨幅,最多的同比涨超 10%,近两年时间只跌不涨的组件价格,单月一举提升 6.47%。
虽然多数从业者都认为,这种涨价只是短期趋势,一旦 " 抢装 " 落幕,价格势必下行。
但各环节价格回落之早、下跌之快,还是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硅料:压力最小环节,但颗粒硅已跌回年初水平
硅料方面,根据新能源研究机构 InfoLink Consulting 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 4 月 30 日,致密料价格区间在 36 元 /kg 到 40 元 /kg 之间,最低成交价与最高成交价均有 2-3 元 /kg 的下跌,但交易均价仍与 3 月底价格一样,维持在 40 元 /kg,年内整体提升 2.56%,但相比 2024 年初下跌 38.46%。
颗粒硅方面,2 月至 3 月均有所上涨,但 4 月价格出现下降,截至 4 月 30 日交易均价为 36 元 /kg,单月下跌 5.26%,回吐了整个一季度的涨幅,重回今年年初水平,相较 2024 年初跌幅达 38.98%。
硅业分会在 4 月 30 日的研判中指出,受供需影响,目前硅料价格已持续处于低位,而硅料企业受困于 " 有价无市 ",无法提高产品售价,但抢装带来的需求前置效应正在显现,预计 5、6 月份下游企业开工就将显著下调。对多晶硅企业来讲,未来面临较大的稳价格、稳出货压力。据了解,目前部分多晶硅企业已经在积极评估筹划减停产方案,以应对极端市场行情。
硅片:价格大幅波动,主流产品单月跌超 10%
硅片方面,随着 P 型硅片逐步退出市场,InfoLink 也不再公布其价格数据,而根据其 4 月 30 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N 型 182-183.75mm 尺寸硅片 4 月份交易均价为 1.105 元 / 片,单月下降 7.92%,年内价格涨幅收窄至 5.24%,较 2024 年初跌幅高达 47.38%。
N 型182*210mm 尺寸 N 型硅片 4 月交易均价大跌 18.62%,跌至为 1.18 元 / 片,该品类此前是今年主材产业链中表现最强势的品类,涨幅一度接近 30%,但目前已收窄至 5.36%。
此前涨幅逊色的 N 型 210mm 硅片也遭遇大幅跌价,4 月单月下跌 10.97%,交易均价跌至 1.38 元 / 片,年内价格变化由涨转跌,下跌 1.43%,相较 2024 年初跌幅更是高达 56.88%。
但总的来看,缅甸地震的刺激作用并不大,甚至在抢装效应的快速退坡面前根本难以招架。
4 月中旬以来,电池、组件需求快速回落,部分硅片企业对未来价格持续走低产生恐惧,开始恐慌性抛售,让市场行情迅速走低。尤其是类似 182*210mm 尺寸等一季度涨势较好的产品,抛售者心理富余度较高,降价也较猛,最终再次陷入低价抢出货的怪圈,导致年内涨幅几乎被稀释殆尽。
此外,美国对等关税的出台,以及对东南亚四国(柬埔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终裁关税的增加,都让硅片这一出口强势环节遭遇更多困难。
不过,好消息可能是该环节自去年推动减产后,产能过剩情况已明显改观," 抢装潮 " 中复产增产情况也较为克制,至少能为接下来应对更加剧烈的需求收缩带来一定底气。硅业分会也认为,虽然短期内硅片市场不容乐观,但是随着行业自律和各环节控产守价,长期来看,硅片价格有望率先逐步企稳。
电池片:前期涨势越盛,近期下跌越狠
电池片方面,根据 InfoLink 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 4 月 30 日,单晶 PERC(182-183.75mm)电池交易均价为 0.29 元 /W,单月下跌 6.45%,年内涨幅收窄至 5.45%。N 型 210mm TOPCon 电池片交易均价下跌 5%,跌至 0.285 元 /W,抹平此前年内涨幅。
而另两大市场主流产品,此前受抢装刺激涨幅更大,4 月跌幅同样更加凶猛。N 型 182-183.75mm 尺寸的 TOPCon 电池价格单月下跌 11.48%,跌至 0.27 元 /W,年内价格变动由涨转跌,下跌 3.57%,相较 2024 年更是有 42.55% 的跌幅;182*210mm 尺寸 TOPCon 电池片 4 月暴跌 19.12%,领跌全产业链,该品类今年涨幅一度超过 28%,目前仅剩 3.77%。
实际上,此前业内早有声音提示 " 抢装潮 "" 涨价潮 " 过后可能迎来更为凶猛的 " 降价潮 ",但拐点似乎早于多数厂商预期,这也导致电池片与硅片一样出现抛售情况,价格一路向下。
从近两周主流产品每周跌超 1% 的势头来看,电池片厂商挺价、企稳并不容易,后续还需重点观察各家企业五月份的减产情况。
组件:一跌就是两年,反弹却难过两月
今年 2 月下旬,光伏从业者、垂媒奔走相告 " 组件终于涨价了 ",而从 2023 年 3 月中旬到那一标志性的一周,组件价格只跌不涨的情况已经持续了近两年。
但是,就在 " 抢装潮 " 仍占据各大行业新闻、讨论区头条,涨价的兴奋劲还没过,甚至一些因此出现的毁约、假冒乱象还在出现时,组件价格(指市场主流的 TOPCon 组件价格,近期的 PERC、HJT 价格未出现明显波动)却于 4 月 2 日至 4 月 9 日当周就出现了下降,涨势还不足两个月。此后直到 4 月 30 日,价格周周下跌且越跌越多。截至目前,TOPCon 组件交易均价已降至 0.7 元 /W,4 月单月降幅为 5.41%,基本稀释了此前涨幅,相比今年跨年后首次公布的价格(1 月 8 日)仅高 0.01 元 /W,如果计入跨年期间出现大跌,目前价格相比去年末还要低 1.41%,较 2024 年初更是降了 30%。
中信期货也在近期研报中指出,光伏产业链 5 月排产环比普降,这将进一步打击市场情绪,在下游抢装签单逐渐偃旗息鼓后,5 月份从硅片到组件,价格都可能继续下滑。
2024 年全年,光伏制造板块近半企业陷入亏损,营收 TOP10 合计亏超 220 亿,到了今年一季度,即使有抢装、涨价加持,情况依然严峻,多数龙头亏超 10 亿。而 4 月比预期更早结束的价格攻势,以及抢装期间出现的违反自律公约增产、撕毁订单等一地鸡毛,都可能令光伏产业链遭遇比一季度更艰难的挑战。(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胡珈萌,编辑|刘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