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
丰田投以 " 本地化 " 之桃,中国报以 " 智电化 " 之李。
十四年前,全球销量第一的车企丰田,在全球销量第一的中国汽车市场,写下至关重要一笔。
2011 年,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TMEC)在常熟动工,2013 年,丰田在华最重要的这座研发中心更名为 " 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IEM by TOYOTA)"。
时任丰田社长的丰田章男,在 TMEC 建设工程奠基仪式上留下两句重要的话。第一句叫作 " 中国最重要 ",并且章男努力学习了汉语的发音,在现场喊了出来。后来中国在丰田全球版图里贡献果然卓著,一度销量占比超过 20%。
" 2011 年丰田章男会长出席 " 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 " 的奠基仪式时说的话。‘希望有一天,能够驾驶由中国工程师主导开发的车型!’ " 丰田中国总经理李晖,在 2025 上海车展丰田发布会上回顾当年。
没错,丰田又在加强本地化,也因而任命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丰田中国首位中方总经理,旨在通过中国籍高管提升丰田中国的产业竞争力。
发展的路线蜿蜒而曲折,这家全球最强大的汽车公司,开始紧锣密鼓准备新一轮大动作。
倘若说,大众借力地平线与小鹏,更像是 " 御物之力 ",那么丰田最新的本地化举措则堪比 " 人剑合一 ",与中国产生更相恰的融合。
这已经不只是丰田在华突破的应试,甚至也不只是日系车在中国能走多远的课题,更是整个合资阵营如何寻觅路线的先导与启示录。
而 2025 上海车展,俨然将是又一个重大转折点。
" 大招 " × 2,时代 +2.0
截至 2024 年,丰田汽车已经将 " 全球销量过千万辆 " 保持了十年,自 2014 年起,唯一的中断,是新冠疫情搅扰的 2020 年。
作为丰田全球版图里最具潜能的构成,中国市场也是从 2014 年开始,连续 11 年为丰田贡献过百万辆销量。只是 2021-2023 年,连续三年 190 多万辆的冲刺,未能突破 200 万辆大关。
尽管官方并不着急证实 "2030 年过 250 万甚至 300 万辆 " 的传闻,但在反思新能源蓄力不足的短板之后,丰田已经展现出高效行动力。
充分运用现地资源打造的铂智 3X,让世人看到 " 原来丰田可以开发中国消费者喜欢的纯电动车 ",但那算是一道 " 开胃甜点 "。
真正的 " 大菜 ",要看上海车展正式公布的两个 " 大招 " —— ONE R&D 研发体制和中国首席工程师(RCE)体制。
丰田将 IEM by TOYOTA 与一汽丰田有限公司、广汽丰田有限公司、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中心进行统合,构建中国独立的研发体制,将研发的决策权从日本本土移转至中国本土。
中国首席工程师(RCE)体制,则是将产品定义权放手给中国。
根据李晖的解释,丰田在华纯电动车,由铂智 4X 拉开 1.0 时代序幕;而现在开始推出中国首席工程师(RCE),选择既懂得中国市场与客户、又秉承了丰田企业文化的人才,担纲铂智 3X、bZ5、铂智 7 等新一批车型,开启丰田纯电动车 2.0 时代;而在展望未来时,中国市场将反哺全球,为全球丰田、雷克萨斯的电动化转型提供帮助,远期开辟丰田纯电动车 3.0 时代。
作为衔接 1.0 和 3.0 时代的桥梁,当前所处的 2.0 时代承前启后,ONE R&D 研发体制和中国首席工程师(RCE)体制,以 " 寄予更大的信任和放权 ",获得 " 更懂中国市场 " 和 " 响应速度更快 " 的回馈,奠定了 2.0 时代坚实的步伐基础。
更信中国,更懂中国
丰田这两个 " 大招 ",在抽丝剥茧之后,底层逻辑其实就是在于 " 更信中国 "、" 更懂中国 ",为将来 3.0 时代 " 更靠中国 " 铺垫。
对合资车企来说,中国汽车产业在短短数年内通过新能源和智能化换道超车,因而合资阵营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
众所周知,新能源和智能化研发投入的成本,比燃油车时代更为惊人。因此也更需要以 " 精益生产 " 和追求高效的思路,让研发的每一笔投入都是 " 好钢用在刀刃上 "。因此,丰田藉由 ONE R&D 体制,实现整合增效。而在背后,却是对各个团队以及合作伙伴的信任。
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小西良树告诉媒体:丰田在华三地研发力量里,上海主要集中于动力总成和智能化,天津和广州则是侧重车辆整体开发;One R&D 体制下,既可以整合研发设备、以及测试跑道等资源,也可以将各地工程师所长都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团队,实力最大化。
按照李晖的说法," 丰田将联合研发机构母公司一汽、广汽、比亚迪等,充分发挥丰田研发的整体优势,以综合实力推动智电技术的研发升级。"
而更换本土籍总经理,和建立中国首席工程师(RCE)体制,则更是体现了一种对中国的信任。
作为丰田在中国市场的宿将,李晖 2009 年出任广汽丰田销售部副部长,2013 年起担任广汽丰田执行副总经理,推动广丰年销量从 30.3 万辆几乎倍增至 69.8 万辆;2019 年起任雷克萨斯中国执行副总经理,也促使雷克萨斯在 2021 年达到在华销量峰值 22.7 万辆。
如今,整个丰田中国的具体管理职责交到李晖手中,无疑是丰田对丰田中国本地人才充分放权的最佳诠释。这和 RCE 制度有着相似的逻辑底座。
李晖指出,RCE 既有工程师的思想和意识,又有营销概念,能够把技术和研发的语言转化为营销的语言,他们更了解现地的情况,和用户交流更方便,开发的产品也更容易满足消费者需求。
RCE 则是将这样的思路,通过 " 放权中国研发 " 的方式,在神州土地上再上演变革。根据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技术研发分公司总经理、bZ5 中国首席工程师王君华所言,RCE 制度可以灵活调配分散的资源以及设备等,应用到车辆开发当中。这样的机制在后续车型开发中会更加快速的应用。
" 本土化研发不需要通过日本去反馈确认,在中国就可以判定、决策,缩短整个的开发周期。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把铂智 3X、bZ5 两款产品以更快的速度带给中国消费者。"
正如王君华的点评,铂智 3X 和 bZ5 省去了日本方面确认的流程,并充分运用本土资源,故而能够跳出 " 四年开发一代 " 的旧有周期,让丰田的新能源车节奏,具备媲美造车新势力的速度。
至此,丰田在华以信赖和放权,换取深悉和快速,已经完成了整个逻辑闭环。
丰田章男夙愿成真
当上海车展丰田展台的屏幕上,显现丰田章男十四年前 " 希望有一天,能够驾驶由中国工程师主导开发的车型 " 的心愿,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和那句 " 中国最重要 " 一样,在中国市场还未被充分看好的背景下,很容易被理解为客套或者冠冕堂皇之语。然而如果真正吃透了中国籍总经理任命、ONE R&D 研发体制和中国首席工程师(RCE)体制背后的哲学,便不难理解丰田和章男的诚意与良苦用心。
为了让业界更轻松理解 RCE 的底层逻辑,李晖讲述了一段带着流金岁月滤镜的故事。
丰田品牌最具代表性的车型是什么?倘若展开调研,必然有皇冠的名字。第一代皇冠 1955 年问世时,不仅代表着当时最先进技术的应用,也代表着丰田推出 "CE(首席工程师)制 ",负责开发皇冠的工程师中村健也,便是丰田创始人丰田喜一郎任命的第一位 CE。
作为首席工程师,CE 是车辆研发的总责任人,从商品企划到生产、销售等一切的内容,拥有全部的责任和权限,打通了各个环节。当代企业经常抱怨和被抱怨的一点,在于 " 跨部门沟通协作 ",而根源则是 " 权责不明 "。CE 制度的出现便极其具有针对性。
RCE 则是将 CE 当年的思路,第一次用于被放权的中国。
" 新研发体制下,客户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研发中。" 作为首批 RCE 中的一员,王君华有着深深的感慨," 研发中哪些要坚持全球、哪些要坚持中国,是需要不断思考的,根本还是以推出更好的产品为宗旨去面向中国市场。"
在 " 懂中国 " 的同时,RCE 自然还要具备 " 懂丰田 " 的基础,必须理解丰田 DNA" 安全、安心、品质 " 的要素,作为开发总负责人,关注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等整个环节,把 " 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 反馈到车型里面,从全生命周期去打磨产品。
在铂智 3X、bZ5 和铂智 7 之后,丰田还将通过 ONE R&D 研发体制和中国首席工程师(RCE)制度,将新一轮本地化带来的势能,用于下一代卡罗拉。
当斜阳照进崧泽大道 333 号,2025 上海车展却迎来了新的进军号角。奔在合资阵营最前沿的序列,不就正有丰田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