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北方网 昨天

这家津企“出海”投资,为何选中乌兹别克斯坦?

8 年前,李文明第一次飞往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夜色渐暗,飞机即将降落时他望向窗外……

" 这里的夜色灯光以白色为主,感觉十分静谧,让人心里很平静,我一下子就对这里有了好印象。" 转天上午,外出办事的李文明看到了阳光下的乌兹别克斯坦首都," 虽然当时还没有太多的高层建筑,但能感受到当地人那种悠然的生活状态,氛围特别好。"

踏上这片土地,他感到了这里的慢节奏,也看到了这里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正是那一年,李文明父亲创办的企业 " 明源丝路 ",其玻璃制造项目在乌兹别克斯坦吉扎克地区开始落成运行。

李文明介绍跨国投资故事

跨国投资有前景

经过 8 年发展,坐落在乌兹别克斯坦吉扎克地区的 " 明源丝路 " 玻璃厂占地已达 55 公顷,产品已销往当地 13 个州,不仅为乌方近些年的楼宇建设、城市发展 " 添砖加瓦 ",更带动了当地玻璃制造产业的发展," 我们刚去那里投资的时候,当地还没有专门制造玻璃的企业,其玻璃产品依赖进口。"

30 年前,李文明的父亲在天津开设造纸厂,一干就是几十年。2013 年,他看到很多企业家都出国投资,也动了念头,在那一年出国考察了十几个国家的市场环境,最后一站是乌兹别克斯坦,结果一眼就看中了这里的市场前景。

" 当时,那里缺乏工业基础,市场竞争不大,有些像中国改革开放早期的情况,水、电、气等各方面需求都有空间。" 李文明如今子承父业,成为了明源丝路(天津)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也从父亲那里得知了当年投资的原因," 当地治安环境也不错,对中国人十分友善 "。

经过市场调研,他们开列了十几个投资项目,李文明的父亲决定开设玻璃制造工厂。" 当时,中国的玻璃制造产业链已经很完善,有人才基础,而乌兹别克斯坦的玻璃主要依靠进口,该国正处于大规模建设、发展城市的时期,玻璃成为了刚需,所以运作得当投资不会失败 "。

2016 年," 明源丝路 " 玻璃制造项目就这样开建了。

两国员工相互 " 磨合 "

跨国创业需要两国员工配合,在 " 明源丝路 " 的 400 余名员工中,60 余人是中国人,其余全是当地人。当地的员工不少人此前属于打零工的状态,而进入了 " 明源丝路 ",也就有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带动了乌方百姓就业。

由于双方的生活节奏、习惯等多有不同,所以与当地员工交流、磨合中有很多插曲。2017 年,李文明第一次去乌兹别克斯坦自家玻璃工厂的时候,那时还处于玻璃厂初步建设阶段,当地人正在修建工厂。

他看到两个当地员工在那边用手运送砖头," 一手拿一块砖,就这样反复来回运输,我看他们旁边就有运砖的手推车,就走过去给他们示范,先把几块砖放在推车里,然后比划着意思是让他们用手推车,这样效率高。" 那两个人就学着李文明的样子把许多砖块放在手推车里,之后再运输,效率明显提升,两人对李文明挥手致谢,脸上挂着笑容," 两国人工作方式不一样很正常,加强沟通,就可以让工作更好地进行。"

企业里虽然有 5 名翻译,但通常只在重要会议场合出面,日常工作中,中乌员工有时是靠比划交流。李文明看到过中国的一位工程师在给乌兹别克斯坦员工布置工作,两人连说带比划。

简单交流过后,李文明感觉两人貌似交流上有信息偏差,就叫翻译过来解释,果然乌兹别克斯坦员工以为中国工程师是在问他家里几口人什么的,但实际上这位工程师是在布置工作任务," 这种以为交流对了,但实际互相没听懂对方的时候偶尔会有,所以大家都是慢慢互相磨合,我们也会尽力去理解当地人的生活工作节奏,然后逐渐调整,让他们适应中方企业的工作节奏。"

从玻璃厂到自由贸易特区

为了鼓励当地员工,让他们更适应中国企业节奏,更加了解中国," 明源丝路 " 每年组织表现优异、工作效率高的员工到中国旅行。

当地员工沙河伯孜

当地员工沙河伯孜就是其中之一,第一次来中国旅行,他最喜欢的是天津古文化街,买了泥人张、崩豆张等特产,还品尝了狗不理包子、糖葫芦,觉得十分美味,笑称自己有个 " 中国胃 "," 在中方企业工作是很好的时光,一方面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还感受到不一样的文化交流。"

鉴于乌兹别克斯坦当地农业大棚少,所以当地人很难一年四季购买到想吃的水果、蔬菜,当地食物多以牛羊肉、烤馕为主," 为了让员工们营养更加均衡,我们就在那边种植了两个蔬菜大棚,让中方员工和乌方员工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乌方员工也很喜欢中国的各式炒菜,感觉花样特别多。" 李文明笑道," 这些美味不仅吸引了我们的员工,连隔壁的中方企业员工都经常来‘蹭饭’吃。"

当地人喜欢中国食物,也喜欢中国人。明源丝路(天津)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春梅,2024 年第一次前往乌兹别克斯坦,就感受到当地人的热情," 那时候,我记得自己穿了一件粉色上衣,由于是冬天,我穿着短裤里面套着‘光腿神器’,当地不少人觉得我这个外国人挺时髦,围过来特意和我合影、打招呼,还反复说着自己的名字让我记住,让我消除了在异国的陌生感!"

当地人的友好促使更多外企前来投资,近两三年,当地的经济发展迅速,李文明眼见着许多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去乌兹别克斯坦投资的外企也越来越多。

" 当初,我们在吉扎克地区修建玻璃厂的时候,那里还是一望无际的荒地,现在周边已经工厂林立,所以这些年我们把自家企业的玻璃向深加工方向发展,走技术路线,除了生产白色、彩色平板玻璃、各种压延玻璃以外,还生产镀膜、钢化、加胶、中空等玻璃,以求在当地玻璃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此外,顺应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态势,明源丝路(天津)实业有限公司还运作了 " 乌中明源丝路自由贸易特区 "," 当地政府有向中方企业招商引资的需求,但往往在对接过程中,中方企业存在语言、政策等不太了解的顾虑,所以作为在乌方创业多年的企业,我们便有了帮助当地做自贸区的想法。"

该园区 2024 年 6 月 27 日启动,入园企业可以直接在园区内清关,园区内还有免税购物区、保税区、跨境电商区、园区小商品直营区。" 现在我们已经把中国的钢铁、空调等企业引入乌兹别克斯坦,分享我们在当地跨国投资的经验。"

" 公司很看好在这片土地上的投资,因为当地农业发展前景广阔,所以我们又投资了一个 800 公顷的农业试验园,用来发展生态经济林等," 李文明认为," 有了玻璃厂的经验,后面我们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这场跨国投资中,让合作更加多元化,助力乌方多重产业的发展。"

(津云新闻记者 张赫洋)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