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加速内卷,供应商成为关注点。
上海车展还在继续,观众日的热度相比媒体日火爆了不少,参观人数更是成倍的增长,汽车市场依然火热。
整个车展也被视为合资品牌的终结之战,几乎所有的合资品牌都带来了全新车型,而且价格更是来到一个令人惊叹的地步。
不曾想,有朝一日,合资品牌的溢价能力完全丧失,在新能源的竞争上只能和自主品牌打价格战。
根据统计,本次上海车展参展企业接近 10000 家,与往年不同的是,供应商的数量开始不断增多,12 个展馆中,仅供应商就占据了 4 个,同时几乎在其他每个展馆中,都有供应商的展台,甚至有些还处在展馆 C 位。
除了展台数量的增多之外,供应商的展台上人流明显增多,不少明星供应商的展台甚至比车企的展台更为热闹。
明星展台
从 2024 年以来,供应商的日子并不好过,全球排名前十的供应商中,有一半以上都进行裁员,特别是传统的供应商像博世、大陆、采埃孚等都通过削减人员成本来开源节流。
另一方面,与新能源相关的供应商却在不断扩张。
最受关注的当属动力电池的王者,连续多年蝉联市占率第一的宁德时代,在本次上海车展上,宁德时代更是带来了三款新品,同时还联合五大车企,推动换电市场的规模扩大。
在 4 月初,工信部发布了新版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对于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宁德时代发布的三款新电池中,有两款都是和安全相关,首先是逍遥双核电池,采用双核布局设计,力图追求电池安全的翻倍。
特别是对于新国标要求的热管理和热失控防护,双核电池都采用了双模块的设计,提升整个电池的安全性。
同时,还结合宁德时代最新的钠电池技术,推出 " 钠 - 铁 " 双核电池,将钠电池的安全性与铁电池的高能量密度互相补充,提升电池包的能力。
在与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的互动中,曾毓群重点展示了钠电池的低温放电能力,并提出希望宁德时代钠电池能够降价,并坦言,即使宁德时代的电池不降价这么多,也会采购。
可以说,成为了行业标杆的宁德时代在面对车企的议价中,有着更大的主动权,当在终端消费者的认知打开之后,宁德时代已经有了溢价的能力。
从数字底盘,到智能座舱,从辅助驾驶硬件产品,到首个商用的高速 L3 自动驾驶软件 ADS 4,华为乾崑提供了一整套的软硬件解决方案,虽然华为不造车,但在华为乾崑的展台上却可以像在华强北一样攒一辆车出来。
从 2024 年正式以华为乾崑参加车展,短短一年时间里,华为乾崑的朋友圈越做越大,现场展示部分合作伙伴的车辆都已经快塞满整个展台。
可以说,华为进入汽车领域以鸿蒙生态为基础,顺利地打开了智能汽车的供应链,而后更以全栈自研的方式深入开发汽车智能化的需求。
同时,在最擅长的辅助驾驶软件方面,华为更是带来了首个量产的 L3 高速自动驾驶系统,推动 L3 高速自动驾驶的尽快落地,在工信部等部门对于 L2 辅助驾驶功能的严格管理后,如何在 " 智驾 " 上杀出重围也成为整个行业所思考的问题。
虽然辅助驾驶成为了被谨慎对待的技术,车企、供应商连夜更改物料,但是技术进步是总是波折前进的,减速只是暂时的,作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主要技术,辅助驾驶技术的研发只会不断加速。
或许是因为豪华品牌奥迪选择了华为乾崑,不少外企工程师都慕名前来,想要看看华为乾崑这个年轻供应商的实力。
可以说,正是有宁德时代、华为乾崑这样的供应商,国内的新能源汽车才实现了超车的基础。
到车企一线
除了像宁德时代、华为乾崑这样的明星供应商走在台前,更多供应商还是在幕后默默地为新能源汽车技术提供助力。
正是这样企业的助力,才实现新能源供应链的全产业化发展。
在本次车展,蔚来汽车的展台除了带来最新的 ET9 和萤火虫车型外,更是将整个全栈自研的零部件搬到了展台上
从最基础的电驱系统,到 ET9 上首度搭载的主动悬挂系统,再到国内首个量产的线控转向机构,还有打破英伟达垄断的神玑芯片,蔚来进行了一场技术阅兵式的展出。
但是,这样的初创企业很难打破传统欧洲供应商的垄断,进入欧美主机厂的供应链中,反倒是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带动了主动悬挂的需求和发展。
几乎所有的高端品牌发布会上,都要将主动悬挂技术,不现场跳个舞,都不敢说自己的底盘技术领先。
2023 年 ClearMotion 在江苏常熟建厂,开始生产 CM1 主动悬挂,2024 年,ClearMotion 开始交付 CM1 主动悬挂,由于这项技术的先进性,在蔚来展台也没有更详细的爆炸图介绍。
这两年,国内中大型 SUV 的销量在不断走高,问界 M9、理想 L9 的热销带动了电动脚踏这一零部件需求的增长,澳多科技正是国内主要生产这一零部件的供应商。
为了能够第一时间配合主机厂生产,澳多科技在重庆和常州都建设了工厂,专门为赛力斯和理想配套生产。
随着在国内市场的不断做大做强,澳多科技还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根据与澳多科技的员工交流,公司早已注意到美国市场的需求,并且研发了针对特斯拉赛博皮卡的配套零部件,包括电动门开闭机构和电动踏板。
在零部件供应商不断前置生产的背后,更多的是全面国产化带来的成本下降,在遭遇过芯片慌之后,国内供应商一直在寻求 100% 国产化替代。
本届车展其中一大亮点就是,由多家芯片供应商组成的 " 中国芯展区 ",包括 150 家企业的 1200 款汽车芯片的展示,展现了芯片国产替代的成果。
其中有面向高级辅助驾驶的,地平线自研的征程 6 系列芯片,成为众多车企和供应商采购的方案。
这款芯片的首个量产车型也已获得欧盟认证,将要随着汽车出海走向全球。
这家位于上海张江科技园的爱芯元智,从成立到走向海外,只用了短短 6 年时间。
这背后是市场需求反向倒逼的成果,只要有市场,就能孵化出足够强大的供应链体系,特别是在国产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的阶段,价格战催生出更多的上游供应链加大研发,降低生产成本。
宝马、大众等品牌深度整合阿里、华为等本土生态,将中国研发成果反向输出至全球市场。
国产供应商正逐步从 " 配套者 " 升级为 " 规则制定者 ",凭借高性价比方案,逐步替代传统的海外供应商,成为全球车企的新选择。国产供应链通过技术自主化、合作深度化、标准国际化,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并且也逐步走向台前,赢得跟多的话语权。
注: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