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正处在转型的十字路口。一边是全新的技术、全新的市场机遇;一边是转型要面临的沉重负累和巨大投入,无数中国制造、中国品牌仍在寻路,而有的人已经走至半途。
近日,美的集团交出了一份十分亮眼的 2024 年财报。数据显示,2024 年美的集团营业总收入 4091 亿元,同比增长 9.5%,归母净利润 385 亿元,同比增长 14.3%,经营活动现金流达 605 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美的创立于 1968 年,1980 年进入家电行业,见证了中国家电的兴起与兴盛,2010 年营收首次突破 1000 亿元,跻身 " 千亿元俱乐部 "。此后,随着中国家电各行业相继进入存量市场,它的增长速度却在加快,营收增加 1000 亿的速度由 7 年缩短至 4 年、3 年。
在加速跑的同时,美的集团的角色也在悄然变化。如今,它已不只是中国的白电巨头,而是朝着全球科技巨头进发。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品牌到全球品牌,美的如何能寻对路?什么是它持续增长的密码?
全球化布局,打破增长天花板
仔细翻看几家家电企业的年报,不难发现美的的增长密码之一是全球化。
近些年来,海外市场一直是美的集团的营收的主要来源之一,营收占比多年保持在 40% 以上。2024 年,其海外收入 1690.34 亿元,同比增长 12.01%,营收占比达 41.3%。从其高于 9.5% 的营收增速来看,海外市场成为了美的集团增长的驱动力。
在几乎所有行业、所有企业都在谈出海、谈全球化的当下,美的的全球化路径可以说存在着借鉴意义。
1985 年 5 月 17 日,创始人何享健带领高管首次出国考察日本,开启了美的的全球化之路。之后,美的领先其他同行开启了出口业务,1987 年其出口创汇已达到 400 万美元,1988 年更是翻一番达到了 810 万美元。
通过借助小家电 OEM 业务,美的积累了出海经验,随后开始通过合资与收购,海外设立研发中心与制造基地,拓展海外渠道等方式拓展海外市场。近些年,随着国内人口红利的消退,存量市场的到来,美的更是加快了全球化步伐,开启品牌与供应链双出海。
财报显示,美的海外自有品牌 ( OBM ) 业务增长迅速,2024 年 OBM 业务收入已达到智能家居业务海外收入的 43%,主要以东芝、美的及 Comfee 品牌为主。从代工生产到品牌出海,美的演绎了中国制造从 " 产能输出 " 到 " 品牌溢价 " 的升级。
背后,美的集团依托研发制造本地化,丰富的品牌与产品矩阵以及渠道革新,已构建全球研发、制造及销售网络,形成了全球化发展能力。
生产端,美的在海外 11 个国家设有 22 个海外研发中心,整合全球研发资源;在全球的 44 个主要生产基地中有 23 个海外生产基地,实现全球生产和交付,加速推进 " 中国供全球 + 区域供区域 " 模式,提升生产与销售效率和当地市场的份额提升。
比如,巴西空调工厂通过本土化设计将交付周期缩短 30%,越南冰箱工厂年产能达 300 万台,市场份额跃居第二。
产品端,美的在加强自有品牌产品研发投入的同时,通过本地化用户洞察与创新,不断提升全球各区域产品布局,提升产品竞争力。
2024 年,美的系自有品牌在多个国家和多个家电品类取得市场突破,比如美的系冰箱在马来西亚、沙特、智利等国家取得市场份额第一。数据显示,2024 年美的智能家居应用的海外新注册用户超过 210 万,平均月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近 140%。
渠道端,美的加快拓展和完善海外渠道布局,建立并聚焦全球关键客户清单,与北美、南美、亚太、欧洲、中东等区域重点客户深化协同;推动终端网点建设和专业渠道突破;坚持数字化转型。
数据显示,美的将国内数字化经验推行向海外,iBos 海外销售一体化平台将海外订单履约效率提升 30%,iEcom 打通电商电商业务信息全流程,将履约效率提升 85%,店铺数字化管理能力提升 75%。
从 " 制造出海 "," 产品出海 " 再到 " 品牌扎根 ",美的实现的不只是拓展海外市场,打破增长天花板,更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有效配置与效率创新。
To B 业务破千亿,第二增长曲线的爆发
美的的增长密码不仅在于 To C 端的稳健,更在于 To B 业务的结构性突破。
招股书显示,2024 年,美的集团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收入首次突破千亿,达到 1044.96 亿元,营收占比达 25.67%,较 2020 年的 18.5% 提升 7 个百分点。如美的集团在招股书中所说," 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已成为美的业务持续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进一步来看,To B 各创新业务均获得了快速增长,尤其是新能源及工业技术业务。招股书显示,美的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收入 336.10 亿元,同比增长 20.58%;智能建筑科技营收 285.70 亿元,同比增长 9.86%;机器人与自动化收入 287.01 亿元。
分板块来看,美的的 To B 业务形成了 " 新能源 + 智能建筑 + 机器人 " 的隐形冠军矩阵。
2015 年开始,美的先后收购了 " 国际工业机器人四大家 " 之一的库卡,新能源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合康新能,我国医用 X 射线机行业龙头企业及医学影像设备行业领先企业万东医疗,聚焦智能电网和电化学储能的科陆电子等企业。
如今,美的为自己寻找的 " 第二增长曲线 " 到了爆发的时候。
比如,库卡机器人切入消费电子、物流领域,在特斯拉、比亚迪等车企的生产线中,据 MIR 睿工业统计,2024 年库卡工业机器人的国内市场销量份额稳步提升至 8.2%,库卡中国在 2024 年实现销售收入和订单规模的双增长。
工业机器人之外,库卡也在加快人形机器人方面的布局。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钟铮透露,美的在几年前已经开始布局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研发," 将加快人形机器人本体的设计和开发,进一步拓展这一产业。"
基于美的原有在暖通家电领域的技术积累,美的新能源及工业技术业务快速打造了车规级热管理、电驱动系统、底盘执行系统三大产品线,招股书显示,截至 2024 年底,三大类产品累计供货达到 300 万台,电动压缩机累计生产达 100 万台。
对美的来说,这些创新业务的意义,不只是短期的业绩爆发,还有效率提升与广阔的增长前景。
一方面,这些创新业务与其他业务的联动,带动了效率提升,比如招股书显示,库卡协助美的集团提升了智能制造水平,2024 年底美的机器人使用密度达到 640 台 / 万人。另一方面,这也是在布局未来,推动美的朝着全球科技巨头进发。
技术锚点与战略定力,美的逆周期的双重密码
" 身处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地缘政治格局日趋复杂、技术革命与商业范式迭代、行业与市场内卷进一步加剧的超长周期中,没有哪个企业是安全的。上一个周期的宠儿,如果跟不上变化,就会在下一个周期消亡。" 在财报中,美的管理层披露了对企业发展环境不稳定的认知。
越是在不稳定的环境中,企业越是要找到轴心,越是要奉行长期主义。而美的的长期主义体现在两方面,技术的长期主义和战略上的长期主义。
技术积累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企业需长期投资于核心技术,形成难以复制的竞争力。美的集团从家电行业突出重围,到向全球科技巨头转型,背后都离不开技术支撑。尤其是近年来,其加大研发投入,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美的集团研发累计超千亿,近三年研发投入累计超 430 亿元,其中 2024 年研发投入超 160 亿元,同比增幅超 10%。截至 2024 年底,其在全球拥有研发人员超过 2.3 万名,占非生产人员比例超过 50%。
目前,其全球专利授权量突破 9 万件,在主赛道及新产业技术方向上均取得重大突破。2024 年 1 月,美国商业专利数据库 ( IFI Claims ) 发布的 "2023 年全球 250 强专利领导者 " 榜单显示,美的集团的专利家族数排名全球第八位、中国民营企业第一位。
这样持续的技术投入,为其构筑了壁垒,使美的获得了多维度的竞争力,比如产品智能化、AI 化,制造效率革命,跨领域技术迁移等,最终带来全链条的效率持续提升。
美的正助力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数据显示,其在全球建成 6 家灯塔工厂,实现工厂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其中广东南沙的家用空调工厂经过数字化改造后,运营成本降低 23%,生产效率提高 36%,同时全球多个生产基地推广灯塔工厂经验。
效率提升不止于制造端。在产品研发方面,借助数字化提高产品开发能力,通过建立数字化产品企划平台,美的将技术快速转化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不断推进平台模块化,提高产品规划的命中率,2021 年至 2024 年其项目开发周期缩短约 30%
如果说对技术的长期坚持是根,那么战略定力就是枝干。早在 2012 年,方洪波上任后就提出 " 回归专业,精简产品线 ",剥离非核心业务,逐渐聚焦,逐渐形成 ToC 与 ToB 业务并驾,"1+3+N" 的业务结构。
财报中,美的表示 2025 年将持续落实 " 以简化促增长,以自我颠覆直面挑战 " 的经营思路,敢于做减法,寻找简单的答案,通过对业务结构、产品类别、工作模式、组织架构等进行简化,去掉不必要、不产生价值的经营活动,将资源投入到更重要的地方。
坚持海外 OBM 优先,坚定 DTC 模式深化,推动 ToB 发展转型,对美的来说,这不是一时之功,而是长期主张。
结语
在这个中国企业转型的最后关口,内是人口红利消退与经济增速放缓下的市场挑战,外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逆全球化的挑战,早早开始转型的美的,为传统巨头提供了一个转型范式。
其转型范式的奥秘在于坚持 " 科技领先 ",并通过 To B 业务突破和全球化深入,实现从 " 规模扩张 " 到 " 价值创造 " 的跃迁。企业若要穿越周期,必须敢于重塑价值链,以管理层的高瞻远瞩为舵,以技术创新为桨,方能在全球产业变革中立于潮头。
欢迎在留言区评论。我们会在每周留言点赞前三名(统计周期为 7 天)的评论中选出 1 位网友,送出德鲁克管理书籍套装一套。
▽ " 点赞 " 是喜欢,
" 在看分享 " 是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