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15 个副省级城市去年成绩单出炉,逆袭上位的城市凭什么?

红星资本局原创

记者 | 王田

编辑 | 邓凌瑶

红星资本局 3 月 7 日消息,目前全国 15 个副省级城市 2024 年经济数据已全部出炉。从 GDP 增速来看,深圳、成都、青岛领跑,分别是 5.8%、5.7%、5.7%。

除上述 3 个城市外,还有 6 个城市 GDP 增速超过 5%,分别是厦门(5.5%)、济南(5.4%)、宁波(5.4%)、武汉(5.2%)、大连(5.2%)、沈阳(5.2%)。以上 9 个城市超过全国增速(5%)。

为什么有些城市的增速放缓,而另一些城市却能 " 逆袭成功 "?

为何是它们领跑?

作为 GDP 仅次于上海、北京的城市,深圳的增速也不容小觑。其 3.68 万亿元经济体量背后,藏着两个关键密码: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的双轮驱动。

这座 " 中国硅谷 " 已形成包含 2.5 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矩阵,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 12 家,密度位居全国城市第一。其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下简称 " 战新产业 ")增加值超 1.5 万亿元,占 GDP 比重突破 42%,已提前完成深圳在 2022 年时提出的目标,也意味着战新产业已成为推动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引擎。

根据国家统计局 2024 年数据,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 2236.61 亿元,增长 18.9%,连续 9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研发投入强度达 6.46%。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 93.3%。

成都过去一年,GDP 总量达到了 2.35 万亿元,全国排名第七。服务业对于成都的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去年成都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 7 成。

过去几年来,消费都是全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坐拥庞大人口、超大规模市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和国际消费中心等优势的成都,成了最大受益者之一。

" 人的流动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人口导入对当地经济增长贡献非常大。"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深圳行业研究院研究员陈宪告诉红星资本局,2023 年成都市常住人口增加 13.5 万,与北京的人口差距缩小至 50 万人以内,目前排名全国第四,仅次于重庆、上海、北京。

2024 年成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了 10327 亿元,全国排第六。《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显示,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整体竞争力指数位居全国第四,仅次于上海、北京和广州。

不但能消费,也能吸金。去年,成都金融机构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 6.27 万亿元,排名全国第六,这一数据是城市经济活力和资金吸引力的直接反映。其存款余额增速达到 7.7%,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从产业看,成都还是我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该产业在过去几年打破了东部城市对万亿产业的垄断。目前成都已有 3 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总量与上海、广州并列,仅次于深圳。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被视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根据工信部先后发布的三批名单,成都共有 3 大集群跻身其中:成都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成渝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

再看青岛,如果从城市 GDP 排名来看,2024 年青岛以全市生产总值 16719.46 亿元位列第 13 名。与 12 名天津的差距缩小至 275 亿元左右。网上有不少声音将青岛称为 " 北方深圳 ",认为其有 " 北方经济第二城 " 之势。

作为经济大省山东第一大地级市的存在,青岛外向型优势明显。青岛港目前已是世界第四大港、中国第二大外贸口岸,进出口贸易总额在山东领先。

青岛还有海尔、海信、青岛啤酒、双星轮胎等知名企业推动制造业稳步发展。以其龙头企业海尔集团为例,2024 年海尔集团创造了创业 40 年来最好的业绩:全球收入 4016 亿元,增长 8%,青岛也由此迎来了第一家 4000 亿级企业。相较于 2023 年,海尔集团的营收在 2024 年创造了 298 亿元的增量,这一体量就够得上山东省一个百强企业的门槛。

2024 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里,青岛排名第 6,是前十名中唯一一个北方城市。去年 11 月,国务院批复《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 — 2035 年)》,赋予青岛 " 北方先进制造业基地 " 的功能定位。

去年底,青岛提出聚焦 "10+1" 重点产业和细分赛道,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有些产业已经呈现出很强的向上势头,比如 2024 年青岛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分别增长 1.4 倍、52.6%、20.6%。其集成电路产业园总投资接近 1800 亿元。

增速超 5%

这几大城市有何特色?

在上述 GDP 增速超过 5% 的 6 个城市中,宁波被视为 " 黑马 "。2024 年宁波 GDP 首次超过天津,对于谁是中国经济 " 第十一城 " 这个一直以来的争议落定。

过去五年间,天津和宁波两座城市的差距整体呈现缩小趋势。从 2020 年的 1400 亿元,到 2022 年的 400 亿元。2023 年,二者差距曾经一度拉大到 700 亿元。在 2024 年最终宁波反超天津 100 多亿元。

相似情景还体现在宁波的外贸数据上,2024 年宁波超过东莞成为仅次于上海、深圳、北京、苏州的全国外贸第五大市。过去几年宁波在外贸数据上一直紧追东莞,最终在去年实现反超。

有专家指出,现代物流业发达是拉动宁波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数据显示,目前宁波港有 300 余条航线,将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600 多个港口织点成网,形成通达全球的庞大海上航线网络。据公开消息,2024 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 13.77 亿吨,同比增长 4%,连续 16 年位居全球第一。

武汉与杭州两个城市,则一直处在全国城市 GDP 十强位置。从总量看,杭州超过武汉多年稳坐第 8 名,两地的差距从 2023 年的 47.35 亿元,扩大扩大到 2024 年的 753.77 亿元;从增速上看,武汉 5.2% 高于杭州 4.7%。

杭州的优势在于服务业,今年年初 " 杭州六小龙 " 的出圈让其他城市望其项背。而武汉的潜力则在于不断涌现的科技创新。

" 武汉的产学研用融合一直做得较好。"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告诉红星资本局,仅光谷地区,就集聚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 42 所高等院校、56 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院所、30 多万专业技术人员和 80 多万在校大学生,以原始创新引领前沿技术创新,持续打通成果转化链条。

大连和沈阳的 GDP 总量在去年一同突破 9000 亿元,同时大连连续四年经济增长高于全国。今年大连提出 2025 年 GDP 增长目标为 5.5%,如果实现,大连将成为东北地区首个万亿级城市。沈阳有望在 2026 年跨入万亿门槛,这不仅对辽宁省意义重大,对东北地区整体发展也有望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大连为今年冲刺也做了不少准备:低空经济落地、氢能产业园开园、高性能算力上线等。

2024 年大连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1.0%,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平均水平 3.4 个百分点,连续 21 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陈宪特别提到名单中北方两个省——山东、辽宁,以及它们下辖的济南和青岛、沈阳和大连值得关注。" 它们的经济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鼓舞人心,这是否意味着‘南强北弱’的现象要发生一些改变了?"

传统大市亟需创新

增速未及 5% 的城市分别是:长春(4.8%)、杭州(4.7%)、西安(4.6%)、南京(4.5%)、哈尔滨(4.3%)和广州(2.1%)。

为何一些城市的增速放缓,而另一些城市却能逆袭成功?

红星资本局在采访中了解到,最大的原因在于 " 创新驱动 "。不少城市近年来加大了对高新技术和创新产业的投入,积极转型,提升了经济的韧性和抗压能力。而一些传统大市,虽然有雄厚的基础,但增长潜力也受传统产业制约。

去年,南京 GDP 为 18500.81 亿元,增速为 4.5%,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与第十一名宁波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2024 年,宁波的 GDP 为 18147.7 亿元,距离南京只差了 353.11 亿元。

南京市 1 月份政府工作报告曾指出,南京新旧动能转换处在阵痛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成效不够明显,制造业占比偏低,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规模不大。

广州则是 2023 年 GDP 迈上 3 万亿大关后,去年 GDP 达 31032.5 万亿元,增速 2.1%,在 15 个副省级城市中垫底。这也是广州连续第四年 GDP 增速不及全国。

2024 年,广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 3%。支柱产业中,仍处于动能转换深度调整期的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大幅下降 18.2%。

广州市统计局 1 月 27 日在发布数据时表示,当前,广州经济结构进入转型升级阵痛期,需正视旧动能支撑减弱、新动能仍在培育、模式转换、动力接续带来的经济增长结构性调整压力。

同处广东省,广州比深圳欠缺了什么?陈宪告诉红星资本局,同深圳相比,广州战新产业的发展势头不够强劲。他指出,战新产业增加值的增长是能够拉动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 近几年发展比较好的城市都有一个相似点,战新产业发展相对较好的城市整体经济发展都相对不错,战新产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就业、税收都有很大影响。" 陈宪向红星资本局指出,无论是广州还是南京,面临的问题都是相似的,就是都拥有一定的基础,但传统企业转型困难,新兴产业带动乏力。" 后面也要继续关注广州的新兴产业是不是能够积蓄力量,能够带来更好的增长。"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近期南京出台方案支持江北新区发展,聚焦集成电路产业,构建集群、提升供给、优化布局、聚焦未来产业与人才政策,锚定集成电路先进制造业集群。

广州也在今年年初时喊出了 " 再造一个新广州 " 的口号,明确提出以 " 二次创业 " 的奋进姿态推动制造业、服务业 " 两业融合 ",数智化、绿色化 " 两化转型 "。

星资本局关注上市公司的一切新

报料,私信小编!

各种商务合作请勿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红星资本局

红星资本局

聚焦资本市场,专注上市公司,提供投资服务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