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海克财经 01-06

大模型落地,科大讯飞“卷”出 AI 医疗第一股

技术结合刚需。

文丨许俊浩

大模型行业落地持续加速。

讯飞医疗的上市即为典型。2024 年 12 月 30 日,科大讯飞旗下讯飞医疗作为 " 医疗大模型第一股 " 在港交所上市。

招股书显示,讯飞医疗以 AI 技术为医疗行业提供辅助诊断、治疗效果评估、诊后管理、慢病管理等解决方案,目前已向约 6 万家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产品与服务。据招股书援引调研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国内医疗 AI 行业市场规模已从 2019 年的 27 亿元增长至 2023 年的 88 亿元,讯飞医疗 2023 年占据了 5.9% 的市场份额,为国内医疗 AI 行业第一。

自 2022 年 11 月 ChatGPT 走红掀起大模型热潮,国内外皆是 " 百模大战 "。两年过后,大模型在技术迭代的同时更加重视落地,走向垂直应用。比如与硬件结合的 AI PC、AI 手机,Facebook 母公司 Meta 还与眼镜品牌雷朋联合推出了 AI 眼镜。微软则将大模型植入应用,2024 年 12 月宣布将 Microsoft365 升级为 Microsoft 365 Copilot,进一步方便用户调用 GPT-4o 大模型。

国内大模型落地同样迅猛。据国家网信办数据,截至 2024 年 7 月 30 日,全国范围内通过备案登记的行业大模型已超 136 款,占已备案登记大模型数量的 69%,涉及教育、金融、办公、政务、医疗等各个领域。

据调研机构 IDC 数据,2024 年全球 AIGC 市场规模为 387.9 亿美元,国内 AIGC 市场规模为 35.3 亿美元,到 2027 年这两个数字则或将分别达到 1454.2 亿美元和 129.3 亿美元,CAGR(年复合增长率)均超过 50%。

头部玩家已着眼现实。在官方发布的 2025 年远景中,ChatGPT 母公司 OpenAI 表示不能只做实验室或初创公司,要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公司。相较之下,科大讯飞已给出亮眼落地成绩,将医疗行业大模型拆分上市。

科大讯飞自 2023 年 5 月推出星火大模型以来,已先后构建 20 多个行业大模型,覆盖超过 300 个应用场景。这必将有助于 AI 技术力推千行百业变革,为大模型商业化带来更多可能。

01

产品力为根基

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早已是业内知名 " 七边形战士 "。

在 2024 年 10 月的科大讯飞全球 1024 开发者节上,科大讯飞晒出了大模型 " 七个第一 " 的成绩单,央国企中标、教育医疗市场、智能汽车市场、智能硬件市场、大模型开发者生态等领域均是国内第一。

其中智能汽车市场颇值一提。

科大讯飞在智能汽车市场的表现基于讯飞星火语音大模型。该模型拥有多方言免切换的语音识别能力,支持 37 个语种、37 种方言自由对话,即便是 3 人混叠说话的场景也能实现 86% 的识别准确率。在大模型加持下,星火汽车智能座舱能为用户带来多方言自由交互、多模态拟人交互,目前已为一汽、奇瑞、广汽、江淮、长城等合作车企提供了高度智能的交互产品。

前述讯飞医疗市场份额亦是明证。讯飞医疗依靠讯飞星火大模型,这一模型具备医学知识图谱、复杂临床语言理解、临床环境中辅助医生及医疗专业人员循证诊断和治疗等能力,基于临床指南、专家共识、学术文献等数据集,所载参数量达到万亿级。

据招股书,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能够面向超过 300 种医疗场景应用,据中国信通院泰尔系统实验室测试,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在专家级医学知识图谱问答、临床语言理解、医学文档生成、疾病诊断治疗推荐等 6 个医学相关的自然语言处理任务维度超越 GPT-4 Turbo。

讯飞医疗的主要业务为基层医疗服务、医院服务、患者服务和区域管理平台解决方案。招股书显示,2023 年全年和 2024 年上半年,讯飞医疗营收分别为 5.56 亿元和 2.29 亿元,基层医疗服务收入 2.39 亿元和 5504 万元,医院服务收入 6491 万元和 5872 万元,患者服务收入 1.34 亿元、9471 万元,区域管理平台解决方案收入 1.16 亿元和 2072 万元。

实力源于产品力。

以基层医疗服务下的智医助理机器人为例。据海克财经了解,该产品能够为基层医疗机构医生提供诊疗建议及辅助支持,也为省级卫健委等区域管理机构提供监测服务。据招股书,智医助理是全球首个,也是唯一一个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的机器;智医助理还曾于 2023 年在国家卫健委主办的 " 第一届全国数字健康创新应用 " 的医学 AI 主题赛中获得一等奖;目前智医助理已累计提供超过 8.77 亿次诊断,规范病历 3.4 亿次;2023 年全年和 2024 年上半年,智医助理收入 1.60 亿元和 3180 万元。

还有属于患者服务业务的产品影像云平台,能够提供远程医学影像服务,已覆盖安徽省各级医院。招股书显示,有超过 1970 家医疗机构和超过 3200 名专家在影像云平台上注册,数据上传服务使用次数超过 1.12 亿,产品已提供远程会诊服务量近 840 万次;2023 年全年和 2024 年上半年,影像云平台收入 3938 万元和 4640 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产品力建立在高研发投入的基础上。招股书显示,2023 年全年和 2024 年上半年,讯飞医疗研发成本为 2.63 亿元和 1.35 亿元,分别占营收的 47.5% 和 59%。

02

助推行业跃升

大模型为垂直领域带来的提升极为显著。

如前述讯飞医疗医院服务业务,包含智慧医院解决方案和诊疗助理产品,就能够提升等级医院和医生的诊疗效率。据招股书,目前已有超过 500 家等级医院与讯飞医疗展开合作。

讯飞医疗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合作颇为典型。

由于缺乏医学知识且对就诊科室不熟悉,大量患者进入大型综合医院就诊时往往难以快速找到合适的就医科室及医生。为此,讯飞医疗定制了智能导诊导医工具,包含智能分诊服务、AI 自我评估、医生搜索及疾病百科等服务。据招股书,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智能导诊导医工具已支持超过 1.3 万种症状和超过 5000 种疾病,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超过 800 万名患者提供服务,改善就诊体验。

与智医助理同属基层医疗服务业务的慢病管理效果亦显而易见。

早在 2022 年,讯飞医疗就在甘肃部署了针对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中风等慢性疾病的慢病管理业务,覆盖甘肃省 80 个县区的约 1.9 万个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超过 300 万老年居民。随着慢病管理的推行,甘肃省高血压疾病控制率已由实施前的 51% 提高至 71%,糖尿病疾病控制率则已由实施前的 52% 提高至 68%。

讯飞医疗还推出了直接面向 C 端的应用 " 讯飞晓医 "。讯飞晓医能够直接与患者对话,为患者提供问诊前的咨询以提升就诊效率,支持规划用药并减少潜在不合理用药,还能解读医疗健康检测报告,按照有关报告生成健康提醒。

由此可见,大模型已同时作用于 B 端和 C 端,协力提升医疗行业整体效能。

得益于大模型能力的,远不止医疗行业。官方数据显示,讯飞星火法律大模型具备法律法规问答、法律文书检查、司法决策推理等 12 项场景能力,将法律场景的效率从星火通用大模型的 61.7% 提升到 87.9%。科大讯飞还联合中石油打造了 330 亿参数的昆仑大模型,助力能源化工行业的智能化转型,还有联合中国绿发打造的绿色产业大模型泰山大模型、联合中国海油打造海能大模型等。

拥有硬实力,加之行业、企业丰富的落地经验,科大讯飞深得客户信赖,这也是前述央国企中标第一的现实依据。据公开信息,2024 年前三季度,科大讯飞以 38 个中标项目、2.16 亿元金额位列国内大模型中标项目数量、金额双第一。正如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所说,讯飞星火已成为央国企大模型的第一选择。

讯飞医疗亦由此获得高度认可。公开信息显示,2024 年 10 月,科大讯飞中标哈尔滨卫健委 AI 医疗能力提升项目,金额约 4800 万元;同年 11 月,科大讯飞中标诸暨 2024 年智慧医疗提质项目,金额约 1571 万元。

03

上行空间广阔

科大讯飞大模型的热度并不局限于 B 端。

据海克财经了解,科大讯飞 2024 年 10 月发布的星火大模型 4.0 Turbo,已在国内外中英文 14 项主流测试集中拿到了 9 项第一。比如行业实用数学任务构建的测试集 CAppliedMath-1.0,是包括计算、财务分析、金融建模等多种类型数学任务在内的大模型测试集,星火大模型 4.0 Turbo 在其中的计算、金融、度量等多个维度的任务重已超过了 GPT-4o 水平。还有代码生成 HumanEval 测试集,星火大模型 4.0 Turbo 在 Python、Java、JavaScript 等任务与 GPT-4o 仅有微弱差距,而在 C++ 能力上超过了 GPT-4o。

发布星火大模型 4.0 Turbo 的同时,科大讯飞还启动了国产超大规模智算平台 " 飞星二号 "。该平台集成了强大的算力、存储和应用能力,支持复杂的大模型与多种应用场景训练。

基于此,科大讯飞能够进一步提升开发效率,推动开发者生态繁荣。官方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10 月 31 日,讯飞开放平台已开放 767 项 AI 产品及能力,聚集了超过 774.9 万开发者团队,总应用数超过 272.2 万。

大模型开发者生态第一由此而来。

不同端侧的成功落地、垂直领域的广泛应用及开发者生态的蓬勃发展共同推动了科大讯飞在大模型领域的发展。这是科大讯飞践行长期主义的体现。刘庆峰在讯飞医疗上市时用到了 " 顶天立地 " 这个词。依照刘庆峰的表述,核心技术要 " 顶天 ",保持全球领先,所以要在 AI 底层技术上全力投入;然后 " 立地 ",立足于刚需,实际解决社会问题,创造刚需价值。

如今国内大模型行业仍在高速发展。

调研机构艾媒咨询发布的《2024-2025 年中国 AI 大模型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国内 AI 大模型 2024 年市场规模约 294.16 亿元,同比增长 108.12%;预计 2026 年市场规模将超过 730 亿元,2022 年至 2026 年 CAGR 为 69.6%。

发展亦有政府的大力支持。2024 年 3 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开展 " 人工智能 +" 行动,将 AI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不受国界限制的医疗与科技正是 AI 落地的重要场景,也是推动大模型发展的关键领域。讯飞医疗的上市不仅为科大讯飞的发展注入动力,也打开了科大讯飞国际化战略格局,成为了大模型商业化落地的蓝本。AI 技术还在持续向前,作为引领者的科大讯飞也必将持续贡献更大力量。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海克财经

海克财经

打量商业表里,记录时代精神。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