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北京商报 39分钟前

百亿玩家再添一员 财付通小贷增资至 150 亿元

又一家小贷公司注册资本跨过百亿元大关。11 月 24 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日前发布公告指出,同意深圳市财付通网络金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财付通小贷 ")增资至 150 亿元。本次增资完成后,财付通小贷注册资本规模在业内排名升至第二位。

整体来看,小贷行业已有 3 家公司注册资本超过 100 亿元,9 家公司注册资本在 50 亿元以上。头部机构密集增资的同时,小贷行业也在持续出清,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小贷公司数量已经降至 4863 家。分析人士指出,这种分化格局,恰恰反映出小贷行业正处于深度洗牌与结构性重塑的关键阶段。

财付通小贷注册资本增至 150 亿元

日前,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官网披露《关于同意深圳市财付通网络金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的函》,同意财付通小贷注册资本从人民币 105.263158 亿元增加至人民币 150 亿元,新增注册资本人民币 44.736842 亿元。

从股东出资分配来看,深圳市腾讯网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以货币形式出资人民币 42.5 亿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以货币形式出资人民币 2.236842 亿元。

本次增资完成后,财付通小贷各股东持股金额及比例为:深圳市腾讯网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出资 142.5 亿元,持股比例为 95%;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出资 7.5 亿元,持股比例为 5%。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本轮增资已是财付通小贷自 2020 年以来的第六次增资。2020 年 3 月,财付通小贷注册资本由 3 亿元增加至 10 亿元,同年 11 月增加至 25 亿元。2021 年 4 月,财付通小贷注册资本进一步增加至 50 亿元,次年 6 月再次增资至 100 亿元。财付通小贷的上一轮增资发生在 2023 年 1 月,由 100 亿元增资至 105.26 亿元。

而财付通密集增资的同时,腾讯的消费金融也在发力。2020 年初,腾讯开始对个人消费分期产品微信 " 分付 " 进行灰度测试,消费者可以先消费再付款。此后的几年间,微信 " 分付 " 持续放量,2024 年中,消费金融产品微信 " 分期 " 上线测试,2025 年 8 月,微信 " 分付 " 灰度上线借款功能。

得益于商业支付活动及消费贷款服务的收入增加,腾讯金融科技收入同比增长。根据腾讯集团 2025 年三季度财报,报告期内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收入为 582 亿元,同比增长 10%。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财付通小贷继续增资动作,反映出腾讯在小贷领域的龙头地位正不断得到强化,根据财付通小贷近年来融资规模与融资利率水平来看,其均处行业头部,随着旗下微信 " 分付 " 等产品的日趋成熟,背后关联的消费信贷规模可能会再上新台阶,而增资动作则能够在夯实资本金实力的同时,为后续规模扩张奠定良好根基。而近年来头部小贷频频增资,也反映出小贷行业整体资本实力持续得到增强。

对于本次财付通小贷增资的具体原因、增资完成后腾讯相关金融业务的新规划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该公司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

小贷行业深度洗牌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财付通小贷成立于 2013 年 10 月,法定代表人为杜西库,经相关部门批准开展互联网小额贷款业务。

另在 11 月 17 日,该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备案名单进行变更,董事、监事、经理等职位出现人事调整,祖琴获批担任财付通小贷监事,王鹏飞获批担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孙霄获批担任公司董事。公司注册地址同日变更至前海腾讯数码大厦。

本次增资完成后,财付通小贷注册资本在行业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字节跳动旗下深圳市中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 190 亿元。包括前述两家小贷公司在内,注册资本达到百亿元规模的还有归属于平安系的黑龙江金联云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为 100 亿元。

近年来,小贷领域的监管持续强化,《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全国性小贷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 50 亿元门槛,由此在业内引发了头部小贷公司的密集增资。北京商报记者根据天眼查信息统计发现,当前业内共计 9 家小贷公司注册资本在 50 亿元以上,且多为头部互联网企业的关联公司。

头部玩家大手笔增资的同时,小贷行业仍在进一步出清。2025 年以来,各地关于失联、" 空壳类 " 小贷公司的清退工作持续进行,大量地方性小贷公司被取消试点资质。人民银行发布的 2025 年三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 2025 年 9 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 4863 家。贷款余额 7229 亿元,前三季度减少 319 亿元。

" 一边是财付通等头部平台大手笔增资夯实护城河,另一边是大量中小小贷公司因资本不足、风控薄弱或合规瑕疵持续退出市场,这种分化格局,恰恰反映出小贷行业正处于深度洗牌与结构性重塑的关键阶段。"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指出。

王蓬博认为,未来小贷机构若想立足,必须摒弃过去依赖高杠杆或灰色展业的粗放模式,转而聚焦细分场景、深耕本地化风控、强化科技赋能,并主动对接监管框架。中小小贷公司更应聚焦自身资源禀赋,深耕区域经济、产业链或特定客群,打造差异化风控模型和服务能力;同时应主动拥抱数字化工具,通过轻量化科技投入提升运营效率与资产质量,而非盲目扩张。

苏筱芮表示,在小贷行业清理整顿取得长足成效的大背景下,过往风险已得到大幅缓释,坚持下来的优质主体市场价值逐步显现。后续,小贷机构需进一步坚持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初心,不断提升科技水平及消费者体验,为促进消费规模、助力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生态力量。

北京商报记者 廖蒙

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

新闻启迪财智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