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卓越的物理学家,是高瞻远瞩的战略科学家,是杰出的育人者,也是科艺跨界的躬行者。他就是著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
在李政道先生即将迎来百岁诞辰之际,11 月 22 日,由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物理学会联合主办的 " 天语解道,格物致远 " 李政道先生百岁诞辰纪念大会在李政道研究所天问厅举办,并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浙江大学物理学院设置分会场。数百位科学界、教育界、艺术界专家学者与青年学子齐聚一堂,从不同视角回望李政道先生跨越世纪的传奇人生。
李政道先生长子、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馆长李中清教授介绍,由李政道图书馆和李政道研究所牵头,一系列聚焦李政道先生精神遗产和育人成果的学术研讨活动和展览纪念活动正持续推进,未来计划以上海为原点,于 2027 年前延伸至杭州、北京、苏州,并拓展至甘肃兰州、江西赣州等地。
一代物理大师的初心与坚守
1926 年 11 月,李政道出生于上海,因历经战乱学业屡次中断。1943 年,他辗转求学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次年转入西南联合大学。1946 年,李政道因恩师吴大猷和叶企孙的破格推荐赴美留学,24 岁时获得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30 岁时成为哥伦比亚大学最年轻的正教授。1957 年,年仅 31 岁的李政道因与杨振宁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7 年,李政道先生受聘为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教授,并与交大保持 " 多年友好往来 "。他设立的 CUSPEA 项目,十年间共选派 915 位物理学研究生赴美深造。李政道先生深耕物理学六十余年,至 2012 年从哥伦比亚大学荣休之际,共发表 321 篇学术论文。

直到 2024 年 8 月他去世前,依然在关心祖国的科学发展和人才培养。
自 2024 年 11 月以来,致敬李政道先生的纪念活动在各地接续开展。这位物理巨擘的百年传奇,已深深融入中国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的血脉里,成为激励后学砥砺前行的精神密码。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指出,李政道先生将包括诺贝尔奖章在内的八万余件珍贵资料托付给上海交大,这不仅是一份厚重的信任,更是一笔无价的精神与知识遗产。为传承与弘扬李先生的科学精神与育人理念,学校也相继建设李政道图书馆、成立李政道研究所、创办李政道物理班。
未来,上海交大将系统推进李政道先生学术成就与育人理念的研究、阐释与传播,并期待各高校和机构加强合作、汇聚智慧、整合资源,构建科学家精神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相融合的新格局。

李政道先生满怀拳拳赤子之心,自 1972 年首次回国起,他用数十年的躬身实践,以战略科学家的高瞻远瞩,为中国人才培养和科教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纪念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贻芳以《科学巨擘 天语解道——李政道先生的学术成就和科学贡献》为题,对 2025 年 3 月在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举办的李政道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进行了回顾,总结了李政道先生的学术成就及其为中国科教事业、人才培养所作贡献,展现了李先生学术思想对科学界的深远影响。
聚焦 " 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 "(CUSPEA)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 秦惠与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政基金)" 这三个与李政道先生密切相关的人才培育项目,来自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兰州大学的学者各自回溯了李政道先生倾注半生心血的育人之路。
李可染画院院长李庚以《物理学巨匠——李政道博士给我们的启示》为题,分享了李政道先生在科学与艺术融合探索中的实践与成果,呈现了李政道先生鲜为人知的 " 人文一面 ",展现了这位物理学巨匠兼具理性与感性的人格魅力。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所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李政道先生 " 忘年至交 " 张杰作题为《李政道与未来》的报告,凝练了李政道先生的卓越科学成就与深厚家国情怀,回望了先生为中国科教事业与人才培养所作不朽功绩,并以此为根基清晰擘画了李政道研究所与李政道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路径与宏伟蓝图。
张杰深情回忆了与李政道先生交往的珍贵片段,表示将秉承先生夙愿,传承其科学精神,凝聚成照亮未来前行的磅礴力量。如今,李政道研究所已经汇聚了 130 多位来自国内外的优秀科学家,聚焦极端宇宙条件下物质起源与演化这个根本性科学问题,发挥大科学研究范式的优势,向着汇聚世界一流人才,形成基础研究的 " 上海学派 ",到 2035 年建成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基础科学研究所的目标迈进。
2021 年底,张杰就任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并带领全所制定《李政道研究所 2035 发展规划》,擘画李所的科研版图。如今,李政道研究所正同步推进 PandaX 暗物质探测、JUST 光谱望远镜和 TRIDENT 中微子望远镜三大科学装置建设。
其中,PandaX 团队成功研制国际首个四吨级液氙探测器 PandaX-4T。2021 年取得大质量暗物质探测世界最强限制,2024 年首次观测到太阳中微子相干散射迹象,成果入选美国物理学会年度十大亮点。使我国暗物质研究跻身国际第一方阵。
" 海铃计划 " 是我国首个深海中微子望远镜项目,预计 2026 年建成全球首个近赤道小型中微子望远镜。JUST 团队正在青海冷湖建设国内最高性能通用型光谱望远镜。已突破 2000 光纤定位系统等核心技术,实现关键设备 100% 自主研制。李政道研究所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探索宇宙最基本规律的使命,将李先生的设想和期许一步步转化为可能改变人类认知的科学现实。
师者风骨,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纪念大会现场,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国家记忆》栏目携手上海交通大学联手打造的纪录片《大师者李政道》先导片正式发布。影片通过大量首次公开的珍贵历史影像、书信资料与当代科学家的访谈,生动再现了李政道先生育人为本、甘为人梯的大师者风范。
活动现场还特别发布了《机会与成就:CUS-PhD-EA 中国赴美博士生留学项目(1979-1989)访谈录》视频。该片通过曾参与 CUS-PhD-EA 项目的学者亲身讲述,真实再现了这一机会如何深刻改变了一代学人的人生轨迹与学术事业。
时光流转,当年负笈海外的青年学子们,如今已成长为中国科学界的坚实脊梁,在各自领域里擎起一片天空。半个世纪以来,近 1700 名 CUS-PhD-EA 校友们不仅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智慧动力,更在全球范围内播撒创新的种子,结出影响深远的硕果。他们所传承的,正是李政道、吴瑞、戴碧瓘、威廉 · 多林、谢希德、陈省身等创办了 CUS-PhD-EA 项目的先辈科学家们留下的精神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