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小时前

对话 Gyges Labs 邓旭东:一款“特工” AI 眼镜,众筹了 430 万美金|AI Founder 请回答

Gyges Labs 正在把 AI 眼镜卖给不戴眼镜的人。

这不是科幻电影。在硅谷,一位房产中介正戴着一副轻如羽毛的眼镜,一边与客户谈价,一边让眼镜自动调出最新房价数据。他的客户没发现异常,只觉得这位中介反应更快、更专业。

Gyges Labs 联合创始人邓旭东说:他们发现卖房、卖车、卖保险的销售们对 Halliday Glasses 有强需求,不是为了 " 测谎 ",而是为了在客户面前迅速查看消息、查阅资料,提高成交率。

Halliday 的设计很聪明:它通过反射光学系统,在用户视网膜上投射 3.5 英寸的屏幕。这款眼镜能够 " 预判 " 用户的需求,在你开口提问之前,它便会主动推送相关信息,生成结论,甚至为你准备好会议纪要、实时翻译或题词提示。

更重要的是,这一切都在 " 隐蔽 " 的环境中完成,它的外形如同一款普通的眼镜,不会让交谈中的对方,产生丝毫不适感。

如果用户是近视或远视,单旋转模组来调节屏幕的屈光度即可佩戴,无需定制特殊镜片。裸镜为仅为 28 克,含镜片重量仅 35 克,能够满足续航 12 小时,佩戴 24 小时不需充电,可以成为每个眼镜佩戴者的 " 日常必需品 "。

" 地球上超过 1/6 的人戴眼镜,中国接近一半。" 邓旭东向钛媒体创投家表示," 眼镜本身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生意。我们不做 'AI 玩具 ',只做用户真正需要的。"

Gyges Labs 最近完成了 Pre-A+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 Granite Asia 和璀璨资本。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扩展更多 " 超人装备 "AI 可穿戴产品。根据 Gyges Labs 的创新能力与深刻的用户需求洞察,预计 2026 年,公司将陆续发布其他智能可穿戴产品,进一步满足 " 超人们 " 多样化的日常需求。

Granite Asia 合伙人陈于思认为," 端侧 AI 正成为消费科技的下一个超级入口,Gyges Labs 精准踩中了这一趋势核心。团队兼具顶尖技术视野与务实落地能力,没有堆砌功能,而是让 AI 自然融入日常场景。"

璀璨资本创始合伙人罗挺霞则强调," 在智能眼镜行业尚在摸索形态之际,Gyges Labs 已凭借对「隐形」与「主动」两大核心体验的前瞻性洞察,精准卡位下一代人机交互入口。"

Gyges Labs 的故事,或许正是 AI 从 " 能用 " 走向 " 好用 " 的开始。用户不需要特意 " 打开 "AI,它就在那里,恰到好处地帮到你。

我们专访了 Gyges Labs 联合创始人邓旭东,深入探讨了这款 AI 眼镜背后的技术与市场前景。

Gyges Labs 的联合创始人、COO 邓旭东

以下为智客 ZhiKer 与邓旭东的完整对话,略有删减

智客 ZhiKer:一句话介绍 Gyges Labs

邓旭东:我们是一家专注于可穿戴 AI 硬件的科技公司。

今年年初,我们与 Halliday 联合发布的智能眼镜在全球最大众筹平台 Kickstarter 上线,24 小时内便突破百万美元,成为 AI 眼镜领域的最大众筹项目,截至目前,众筹金额已突破 430 万美元。

智客 ZhiKer:您提到公司的使命是 " 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超人 ",您如何理解这句话?

邓旭东:这并不是指制造一副钢铁侠的铠甲,而是让人类获得以往无法实现的能力。历史上已经出现过很多类似的产品,最近的一次可能就是智能手机,未来或许是智能眼镜。

虽然终局判断还为时尚早,但这个探索过程,必定依赖于持续的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智客 ZhiKer: DigiWindow 光学模组如何做到将光学模块缩小至绿豆大小,并解决续航、佩戴舒适性及近视友好度等问题?

邓旭东:这一突破依赖于 Gyges Labs 自主研发的 DigiWindow 技术,这是一种全新的光学解决方案,能够让传统眼镜与 AI 显示技术结合。它的显示模块不依赖镜片,而是集成在镜框上方,通过微型 Micro LED 投射出绿色单色图像,呈现出类似 3.5 英寸屏幕的效果,同时还可根据用户的瞳距和视力需求进行调节。

我们放弃了传统的光波导技术,这种技术虽然在 AR 眼镜中流行,轻薄且高透光,但 Gyges Labs 的 DigiWindow 技术采用了反射光学体系,从而实现了将光学模组缩小到绿豆粒大小,避免了镜片的彩虹纹、过厚的镜片和漏光问题。佩戴者可以像佩戴普通眼镜一样自然地佩戴 Halliday 眼镜。

此外,DigiWindow 的设计需要兼顾 AI 眼镜的特殊功能,同时与普通眼镜的佩戴体验无缝融合。我们希望这款眼镜与 Ray-Ban、Warby Parker 等品牌的眼镜一样轻便,适应 90% 用户的近视和远视度数范围,具备防尘、防水功能,并能够量产。

智客 ZhiKer:这款眼镜的重量是多少?在使用时会给用户带来怎样的体验?

邓旭东:这款眼镜含镜片的重量为 35 克,裸镜为 28 克,相当于一副普通太阳镜,属于主流墨镜的范围。

用户戴上眼镜后,首先感受到的是一副美观且符合大众审美的普通眼镜。随着使用,用户可以逐渐体验到抬眼查看时间、信息弹出、翻译、录音笔记、听音乐等等功能,这些功能既便捷又不影响日常生活。

未来,我们的产品可能会实现边跑边看视频的功能。虽然目前第一代产品的显示能力还不足以支持 RGB 视频显示,但我们正在不断提升技术,力求让智能眼镜能更好地满足运动场景中的需求。

智客 ZhiKer: 你们为什么认为 " 隐秘显示 " 是当下最关键、最未被满足的市场空白?

邓旭东:隐秘显示并不是最终目标,而是一种实现目标的方法。

我们的核心目标是让 AI 眼镜能够完美融入日常生活,并能成为人们日常佩戴的一部分。选择隐秘显示,是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满足消费者对 " 日常使用 " 的需求。只有当显示模块做到小巧、轻便、低功耗且隐秘时,这款眼镜才能够自然而然地融入办公室等日常场景。

目前,能够自然融入日常社交场景的智能眼镜并不多。我们始终坚持 "Glass first" 的理念,首先打造的是一副普通的眼镜,佩戴者甚至不会意识到它是一副智能眼镜。我们的 DigiWindow 技术作为全球最小的近眼显示方案,由于不依赖眼镜片显示,突破了传统光学显示方案在智能眼镜上常见的挑战,例如体积大、笨重、高功耗、彩虹纹、漏光以及与近视、远视用户兼容性差等问题。

借助 DigiWindow 的优势,我们实现了轻巧、时尚、长续航的设计,并赋予这款眼镜外观隐形的特性。外人几乎无法察觉它正在提供数字服务,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隐私安全感和佩戴的舒适性,使得全天候佩戴成为可能。

因此,对于个人 AI 硬件而言,这款眼镜解决了多个实用场景的痛点,让智能眼镜不再仅仅是音频眼镜或拍照眼镜。从这个角度来看,它显然填补了当前市场上的一大空白。

智客 ZhiKer:主动式 AI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何?

邓旭东:例如,在会议中,当你提到一个自己不懂的名词,AI 会在你的眼镜上自动显示相关信息。最关键的是,你不需要去询问它。传统的 AI 通常需要主动提问才能回应,而在社交场合中,频繁向 AI 询问会显得不自然。我们的主动式 AI 能够融入工作与生活,感知周围环境,主动判断并提供帮助。

Proactiva.ai 是我们自研的大模型 AI 引擎,能够预测需求并提供情景化建议,成为理想的 " 沟通助手 "。我们的隐显 AI 眼镜具备核心功能,如事实查证、社交助力、实时翻译和会议纪要等。在会议中,重要的日程或错误数据会悄然浮现在你的视野中,其他与会者无法看到任何显示;会议结束后,相关信息会自动生成会议纪要。无论是在日常沟通还是疑惑解答时,AI 会悄无声息地提供有见地的参考,而旁人完全不知你在使用智能设备。

智客 ZhiKer:未来是否考虑进入中国市场?

邓旭东:我们确实在考虑进入中国市场,但不会通过拼价格来竞争。我们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特性让我们与众不同,隐形显示的独特优势解决了消费者日常使用中的实际需求,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不追求单纯的性价比,而是通过差异化竞争来吸引用户。

此外,我们还会探索 ToB 市场,因为我们产品的隐形显示功能让它在企业环境中能发挥独特作用。它不仅是日常佩戴的智能终端,还能成为提升工作效率的工具,尤其是在需要及时信息推送和即时反馈的企业沟通和管理场景中。我们已经有团队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 ToB 业务进行探索。

智客 ZhiKer:将来是否会考虑将硬件产品扩展到眼镜以外的领域?

邓旭东:一定会的。

在可穿戴 AI 硬件领域,我们秉持长期主义,致力于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逐步铺设基础,最终实现全球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探索将围绕 " 让人变成超人 " 这一主题,不仅限于智能眼镜,还将扩展到其他形态的可穿戴设备。

我们相信,人的身体可以佩戴的设备形态是无限的。虽然现在大家习惯的设备形态不多,但我们会继续探索各种可能性,挑战传统界限,推动技术与日常生活的深度融合。(作者|郭虹妘,编辑|陶天宇)

更多对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和中国经济的深度分析与独家洞察,欢迎访问 Barron's 巴伦中文网官方网站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