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港股解码 30分钟前

吉利三季报炸裂,狂奔中仍需正视待解课题

当比亚迪(01211.HK)显露疲态之际,吉利汽车(00175.HK)正强势归来,交出一份亮眼的三季度成绩单。

11 月 17 日午间发布的业绩显示,吉利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891.92 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 27%;归母净利润达 38.2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59%,成功扭转了上半年利润下滑的局面。

整体来看,吉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正快速崛起,驶入发展快车道,成为传统车企中转型步伐最为迅猛的企业之一。不过,吉利现阶段并非完美无瑕,在出海和高端化方面仍有提升空间,需向行业标杆看齐。

值得关注的是,强劲业绩并未提振股价,午后公司股价震荡走低,收盘下跌 1.88%。

逆势狂奔,规模效应凸显

2025 年以来,吉利在原有较快增长的基础上持续放量,单月销量同比增幅保持高双位数,创下近五年最佳表现。

数据显示,今年 1-9 月,吉利累计销量达 217.02 万辆,同比增长 46%,增速在传统车企中独树一帜。基于强劲表现,吉利将全年销量目标上调至 300 万辆。据此计算,前三季度已完成全年目标的约 72%,如能保持这一节奏,达成目标难度不大。

最新公布的 10 月销量数据同样亮眼,同比增长 35% 至 30.71 万辆,创下公司史上单月销量新高。

行业对比来看,10 月国内车市增长乏力。乘联会数据显示,当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为 224.8 万辆,同比下降 0.5%。

在 10 月批发销量前十车企中,新能源龙头比亚迪面临增长压力,部分合资品牌则受电动化转型滞后影响,自主品牌中也多有转型缓慢者,导致前十个月整体表现不够理想。

吉利汽车站在了榜单的聚光灯下,不仅成为批发销量同比增幅最高的车企,市场份额也达到 10.5%,与榜首比亚迪的销量差距收窄至约 13 万辆。可见,吉利的规模效应正持续放大,叠加成本控制与品牌协同,推动净利润高速增长。

然而也需注意,已稳居行业 " 亚军 " 的吉利,在出口方面仍有待加强。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10 月我国汽车出口 651 万辆,增长 23%。同期,吉利出口量不增反降,同比下滑 4% 至 33.77 万辆,出口排名位列第五,低于长安汽车(000625.SZ)和上汽集团(600104.SH),与国内销量排名形成反差。

对于出口现状,吉利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近期坦言," 吉利汽车目前还是在一个艰难行进的道路上。"

银河爆发,极氪仍显低迷

吉利通过精准的品牌定位有效避免了内耗:银河主攻主流新能源市场,极氪(ZK.US)深耕豪华纯电领域,领克则侧重高端混动路线。

近年来,吉利推出的神盾金砖电池、雷神 AI 电混 2.0 等核心技术,在安全、续航和智能化方面直击用户痛点。这些技术迅速应用于银河等新车型,显著提升了产品的高价值属性,推动吉利在新能源领域,尤其是银河系列的快速崛起,形成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银河系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 " 爆款摇篮 ",银河 E5、星愿、星舰 7 等车型上市后表现不俗。今年 1-10 月,银河系列总销量突破百万辆,同比暴增 187%,增速与小鹏汽车(09868.HK)相当,优于零跑汽车(09863.HK)同期的 120.7%。

银河系列的新车步伐仍在继续,2026 款银河星舰 7 EM-i 将于 11 月 19 日上市。

到 2026 年,吉利还将陆续推出 2026 款银河 E5、银河 A7、银河战舰、银河 M9 等多款车型,覆盖插混家轿、硬派越野 SUV、大型家用 SUV 等品类,分别对标比亚迪秦 L、方程豹豹 5 等竞品。

这一系列新车规划,是吉利强势产品周期的延续,预计将对公司销量持续增长与盈利能力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然而,含着金钥匙出身的极氪,目前却成为吉利销量增长的 " 拖油瓶 ",高端战略推进受阻。其目标完成率与销量增速均低于吉利整体水平。

今年 1-10 月,极氪累计销量同比下滑 2% 至 16.5 万辆,距离 32 万辆的年度目标尚有 15.5 万辆的差距,完成率刚过半。业绩方面同样不尽如人意,今年第二季度总收入同比下降 0.9% 至 274.31 亿元,净亏损 2.87 亿元,仍未实现扭亏。

极氪目前存在过度依赖 001 等少数爆款车型、增长动力单一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小米 SU7 等强力竞品入场,凭借高性价比和流量优势直接冲击极氪核心市场,而且激烈的 " 价格战 " 也进一步挤压其利润空间。

为整合资源、提升效率与竞争力,极氪与领克于今年 2 月完成合并。极氪 CEO 安聪慧表示:" 极氪与领克合并后的新公司——极氪科技集团,计划通过资源整合,力争在 2026 年底实现年产销百万辆的目标,打造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

这一目标堪称宏大,挑战与难度并存。但合并也带来明确机遇:通过品牌差异化定位避免内耗,借助技术平台化降低成本,并协同开拓海外市场以寻求新增量。

吉利能否再登 " 港股百强 " 榜单?

整体来看,吉利已找到属于自身的 " 增长密码 ":技术落地带来产品力质变,精准的多品牌定位避免内耗,规模效应日益凸显,在中国汽车市场与比亚迪形成 " 双雄争霸 " 之势。

吉利深耕的 " 电动化 + 智能化 + 全球化 " 战略赛道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发展空间广阔,值得投资者长期关注。

在此背景下,始终聚焦 " 高质量成长与技术突破 " 的 " 港股 100 强 " 评选,积极顺应产业变革趋势。榜单创立十余年来,持续优化评选维度、增设细分奖项,力求更全面、精准地反映港股产业的新格局与企业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曾凭借出色的表现,多次荣登 " 综合实力 100 强 "" 企业潜力奖 "" 总回报率 10 强 " 等榜单,其在港股市场的竞争实力与投资价值已得到充分印证。

据悉,第十二届 "港股 100 强" 榜单将于 12 月 8 日在香港会展中心揭晓。作为智能电动与全球化赛道上的重要选手,吉利汽车能否凭借极氪 + 领克双品牌协同、新能源产品爆发与全产业链技术优势,再度跻身榜单前列?这一悬念值得资本市场持续关注。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