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O 科技消息】CNMO 注意到,在人形机器人成为车企竞相布局的热门赛道之际,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近日公开表示,人形机器人行业本质是 " 下注的平台 ",长城汽车将更务实地寻求应用落地,依靠业绩推动发展。
魏建军指出,尽管汽车行业在机械、驱动系统及端到端大模型等技术上与人形机器人存在协同潜力,但人形机器人要实现跨场景突破仍需较长时间。他表示:" 人形机器人要真能跨越场景,这个时间还会特别长。科技可能突然发展很快,也可能在一个阶段会很长,从现在看,人形机器人的挑战还是非常巨大。"
相较于自动驾驶技术,魏建军认为人形机器人的感知与交互难度更高。他分析称,自动驾驶的 " 无图技术 " 实际依赖预设路线与视觉系统识别道路特征,而人形机器人需模拟人类与复杂环境的互动,例如 " 跟谁打招呼 ",其技术挑战更为严峻。
尽管面临挑战,长城汽车已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展开实践。2025 年 11 月 11 日,长城汽车与天奇股份签署合同,在长城汽车物流区部署人形机器人,承担物料分拣、料箱搬运等任务,通过真实场景数据驱动算法迭代。
目前,全球超过 20 家车企通过自研或投资方式布局人形机器人。特斯拉、小鹏汽车位居第一梯队,其中小鹏于 11 月 5 日发布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 IRON,计划于 2026 年底实现规模化量产;比亚迪、奇瑞等企业通过投资或合作模式切入赛道。然而,特斯拉近期因技术瓶颈推迟 Optimus 量产计划,亦反映出行业面临的技术成熟度与商业化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