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会说话,但别被表面数字唬住。
2025 年双 11 落幕,小米官方晒出成绩单:全渠道累计 290 亿元。
11 月 12 日清晨,雷军转发相关微博 " 早!谢谢大家支持!",简洁得近乎克制,通篇未提具体数字,与往年的高调形成鲜明对比。而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则画风一转,直接将 " 国产手机三连冠 " 与 " 高端突破 " 焊在话题中心,一冷一热间,藏着小米对业绩的不同解读。

290 亿可不虚,从 10 月 13 日的双 11 启动算起,平均一天 10 亿销售额,那就相当于一天卖出 4000 辆小米汽车。请注意,这份成绩单并不含小米汽车。
手机业务依旧是小米的 " 定海神针 "。
此次双十一,小米手机斩获各大平台国产手机销量第一,其中新发布的 Xiaomi 17 Pro Max 斩获五大平台 6000 元以上国产机型的销量、销额双料冠军。

家电赛道上,洗衣机卖出 24 万台、净水器 10 万台、扫地机器人 8 万台,每一台都是用户用钱包投出的信任票;健康领域,智能手环以 85 万台的销量继续稳坐销冠宝座,国民度可见一斑;智能家居阵营里,智能摄像头 75 万台、智能门锁 24 万台的成绩,更是印证了 " 米粉即米家用户 " 的铁律。米家生态链的护城河,早已越挖越深。
9 月发布会上,雷军那句 "iPhone 不做的我们来做 ",双 11 就用数据给出回应:充电宝售出 160 万台。" 手机带生态,生态反哺手机 ",这个闭环,稳了。
双 11 热度外,小米汽车再放 " 技术信号 "。
11 月 11 日,曾经被辱骂的小米挖孔机设计盖,已获批专利。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外观专利,非发明或实用专利。专利图一曝光,懂行的都懂:这就是 SU7 Ultra 的挖孔机盖。两侧对称圆开孔,抄作业燃油性能车的运动范,颜值直接拉满。

今年 2 月,SU7 Ultra 推出 4.2 万元选装的挖孔机盖,宣称能复刻原型车的风道功能;5 月就被车主实锤 " 货不对板 " ——挖孔下方仅有狭小风道,且未连接散热系统与下压力结构,沦为纯装饰,深陷 " 智商税 " 争议。小米随后致歉,开放改配还送积分补偿。

一个机盖专利,藏着小米汽车的布局野心。今年 3 月,小米 " 整车 " 外观专利获批,更早前车标专利落地。从标到车再到部件,专利网织好了。现在 SU7 Ultra 全系能选碳纤维挖孔机盖,官方说了,这不只是好看——能优化气流,高速更稳。
颜值性能两头抓,这套路是不是很熟悉?和小米手机的打法如出一辙。
来源:星河商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