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代工厂到 " 国货之光 ",他们只差一个转身的距离。
在晋江的鞋类生产车间,一条流水线正以每分钟 16 双的速度产出新款洞洞鞋。而在丹阳的眼镜工厂,一副定制眼镜从下单到发货只需一天。永康的锅具工厂里,一个改良款的早餐锅日销达 2000 单……
这些看似普通的制造业企业,正在上演一场精彩的转型大戏。它们曾经隐身于产业链后端,为国际大牌代工;如今,借助数字经济的东风,它们破茧成蝶,成为备受年轻人追捧的 " 国货之光 "。
晋江鞋:从代工到潮牌的逆袭
"2018 年转型时,我们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 海峡虎创始人俞总回忆道。这家曾经为国际大牌代工的企业,如今已是年产千万双鞋的潮牌。
拼多多平台的大数据赋能,让海峡虎精准捕捉到年轻消费者对 " 轻量化、舒适度、个性化 " 拖鞋的需求。一时间,洞洞鞋、踩屎感拖鞋等爆款相继问世,迅速占领市场。

丹阳眼镜:读懂小众的 " 显微镜 "
" 很多人因为脸型偏大,在市面上很难找到既合适又好看的眼镜。他们常说,有眼镜戴就不错了,至于款式和品质,根本不敢想。"
设度品牌总经理朱莹的这番话,道出了大脸人群的配镜痛点。这个 2022 年末才诞生的新品牌,精准地找到了这个被主流市场忽视的细分领域。团队将镜框最宽处从行业普遍的 135 毫米至 145 毫米,扩大至 165 毫米,一举解决了大脸用户的配镜难题。
消费者的反馈让朱莹找到了商机,而拼多多的支持则让商机不断叠加," 我们店铺刚上线就得到了拼多多的站内推荐,拼多多的运营还主动邀请我们加入社群,提供销售建议与品类趋势参考。这种基于数据的实时沟通,是新商家快速起盘的重要推手。" 如今,设度在拼多多光学眼镜店铺的口碑榜上名列前茅。

" 一个煎锅日销千单,让我看到了自主品牌的潜力。"" 伊之福 " 创始人周志宇谈及 2020 年的那次爆单,依然记忆犹新。
这位 "85 后 " 创始人从代加工起步,却凭借对用户痛点的敏锐洞察,在竞争激烈的锅具市场杀出重围。针对早餐锅 " 锅底浅易溅油、手柄平易烫 " 的问题,他带领团队深入改良:加深锅底、抬高手柄、添加防热硅胶。
改良款上线后,日销量迅速达到 2000 单,从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今," 伊之福 " 在拼多多的销售已覆盖工厂 3 亿元年产值的一半,实现了从代工厂到自主品牌的完美蜕变。

你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