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文汇 6分钟前

解锁专业志愿者隐藏技能,助攻百万订单“临门一脚”

胡立钊,申新汇(上海)供应链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作为专业观众踏入进博会场馆,他此行的目标明确而专注——了解优质矿石。

在尼日利亚的国家展台前,他停下了脚步。展台负责人哈鲁纳 · 阿布巴卡尔 · 萨利苏(Haruna Abubakar Salisu)带来了琳琅满目的矿石样本,双方都预感到一桩潜在的合作近在眼前。

但语言成了横亘在中间的壁垒,两人只能靠着简单的手势艰难比画交流。展台灯光下,萨利苏甚至渗出了汗珠。

转机来了。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外籍专业志愿者黄金慧(Audrey),精通中、英、印尼三国语言。她充当起 " 临时翻译官 ",精准地在汉语、英语之间切换。

紧绷的气氛瞬间松弛,流畅的对话随之展开。在黄金慧的专业协助下,胡立钊详细了解了矿石的产地信息,萨利苏也清楚了中方企业的合作流程。双方不仅清晰表达了合作意向,更郑重地互留联系方式,一扇合作的大门就此打开。

这场成功的 " 牵线搭桥 ",正是本届进博会志愿者服务专业化、精准化的缩影。为了匹配展会的新需求,今年,上海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志愿者协会广泛社会动员,主要面向 " 两企三新 " 群体,组建了 168 人的专业志愿者队伍。他们来自法律、金融、外语、芯片制造、外贸物流等众多领域,以更专业的志愿服务,助力每一份合作意向都能被准确传递,每一次跨国交流都不留遗憾。

潜台词打通长期通道

黄金慧面临的挑战并非语言本身,而是 " 口音 "。无论是尼日利亚伙伴的重口味英语,还是中国商人的地方口音,都需要一座沟通的 " 桥梁 "。

她搭建起的桥梁远不止于简单的对话翻译,更像润滑剂。

" 实战 " 中,她深刻体会到中外商业文化的差异:外方往往开门见山、直指利益,中方则倾向于含蓄试探、留有余地。作为中间的沟通者,她必须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巧妙转译那些弦外之音。比如,当中方代表说 " 我们考虑考虑 ",她会译作老外明白的 " 希望了解更多细节和价格优惠 "。

在一次关键的三方洽谈中,她协助中方企业与尼日利亚代表团深入沟通油莎豆的采购合作。她不仅准确传递了关于含油率、运输标准等专业术语,更解释了中国市场对健康食品的消费趋势,使尼方理解背后的商业逻辑,最终促成合作意向的初步达成。

在她看来,最实在的成果不是签下多少页备忘录,而是 " 双方加上了微信 "。" 那意味着一条长期沟通的通道被打通,为未来更多合作埋下种子。"

在进博会现场,像她这样的 " 跨文化连接者 " 并不少见。

来自阿尔及利亚的穆罕默德,母语为阿拉伯语。两年前他来到上海,目前定居在张江。每天往返国家会展中心的通勤时间将近两小时,但他仍随时响应 " 临时召唤 "。他的翻译工作常常没有固定日程,有时隔壁展位的某国工作人员——他口中的 " 邻居 " ——会在傍晚匆匆找来,只为协助完成一场即兴商务对接。

阿联酋和突尼斯代表团中很少有人能流利使用英语或中文,尼日利亚伙伴也因语言障碍只能依赖翻译软件,经常应接不暇。穆罕默德就曾协助科威特政府代表团对接中国建材企业,也在食品展区为突尼斯橄榄油供应商找到华东渠道商,成为他们信任的 " 沟通桥梁 "。

来自毛里塔尼亚的哈桑,掌握着一项更稀缺的能力——方言。他不仅能说流利的阿拉伯语,还精通当地方言,甚至能说上一两句上海话。" 这些方言与标准阿拉伯语差异很大,非常本地化。在与埃及、苏丹等对华贸易大国的商人交流时,我的能力很宝贵。"

他观察到,进博会上的合作非常务实,主要集中在原材料进出口和本地化建厂。尤其在 " 一带一路 " 合作框架下,不少中国企业选择在阿联酋设立分厂,将国内供应链延伸至中东,这样的案例已成为中阿经贸往来中的重要一环。

一颗苹果连起两国情谊

专业志愿者的价值,远不止于语言的转译,更体现在那身 " 语言之外的硬实力 " ——融合了行业知识、实战经验与跨文化理解力的综合能力。

在贸易投资对接会现场,志愿者蔡晓喆就用自己经验,让一场险些陷入僵局的洽谈重现生机。那是一次菲律宾食品展商与中国采购商的对接,双方刚谈到价格便显露出 " 卡壳 ":展商报美金价,采购商想算人民币成本;菲方强调 " 量大从优 ",中方想了解一个标准集装箱究竟能装多少货、总价多少。

眼看气氛逐渐凝滞,蔡晓喆二话不说,掏出手机,调出汇率换算工具,一边核算实时汇价,一边根据产品包装尺寸快速估算集装箱装载量,再结合上海港的关税与物流条款,迅速厘清综合成本构成。

一连串精准利落的操作,让原本模糊的报价变得清晰可比,双方负责人紧锁的眉头顿时舒展——一笔近 700 万元人民币的意向订单,就在这场 " 即兴测算 " 中初步敲定。

" 我们专业志愿者,不是简单的传声筒,而是带着行业经验去解决实际问题。" 蔡晓喆事后总结。

"90 后 " 魏快快,本职是一名民商事律师,她以专业志愿者身份参与进博会,为参展商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 我们为此做了充分准备,确保能为参展商提供切实可靠的法律建议。"

魏快快的法律服务远不止于服务台答疑,她更将专业的 " 法律雷达 " 带进展馆动线,主动挖掘参展商的深层次法律需求。她在走访展台时,获悉一个西欧小众品牌正与中国代理商洽谈线上销售合作,并计划通过收集、分析用户信息来改进销售策略,品牌方对潜在法律风险感到疑虑。

她耐心细致地提醒参展商,中国在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并提示参展商记住三条黄金法则——合法、正当、必要。" 需要深入了解中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然后制定完备的隐私政策,运用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处理中国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魏快快的专业提醒,如同为这家准备进入中国市场的小众品牌,提前铺设了一条安全、稳固的 " 法律高速公路 ",为外企开拓中国市场构建了坚实的法律桥梁。

专业服务之外,更有人情味的巧妙连接。志愿者曹晔在助力南非红酒商对接中国金融机构时,注意到旁边云南助农展台上摆放着一盘红润诱人的冰糖心苹果。她灵机一动,拿起一颗请南非展商品尝。清脆的口感与清甜的果香瞬间赢得对方连连称赞," 这颗苹果不仅连起了两国情谊,更让原本严肃紧张的商务洽谈,多了一丝恰到好处的轻松与温度 "。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