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辰聪
出品丨师天浩观察(shitianhao01)
因为太像人,被质疑是真人,何尝不是一种肯定?
11 月 5 日,在小鹏科技日上,小鹏研发的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 IRON 登台亮相。有网友评论称 " 感觉是个真人在努力扮演机器人 "。
6 日上午,何小鹏微博回应:昨天科技日上,小鹏女机器人 Iron 小姐姐走着猫步出场,惊艳了现场朋友,结果线上评论一半以上的人竟然都在说:是不是女机器人里面藏了一个真人。这真的是让我们机器人团队既高兴,又哭笑不得。总有人不相信这个世界变化如此快,今天早上他们强迫我拍个一镜到底无剪辑的视频,回应一下这个质疑,希望大家辨别真假,也帮助我们澄清一下。

其实当笔者看到该内容时,和网友们一样,满脑子同样也是不敢相信的质疑。如今的机器人已经发展到这地步了吗?

而小鹏科技日,一个名为 IRON 的 " 女性 " 人形机器人踩着猫步走上舞台。她步伐轻盈,腰肢微摆,甚至在现场与观众进行眼神交流,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于机器人的轰动。
IRON 真人疑云,何小鹏两度证明是机器人
1. 制造 " 人心幻觉 "
看完何小鹏 6 日上午的一镜到底无剪辑的视频和 6 日下午现场剪开其腿部覆盖件后,笔者相信 IRON 不是真人,而是非常像人的机器人。

答案很简单:争议本身就是产品的一部分。
正如营销圈中的一句名言,最高级的传播不是解释,而是让用户帮你编故事。
于是,小鹏选择了造势。
通过对机器人 IRON 的女性化性别设定(IRON 被官方称为 " 小姐姐 ")、全覆盖外壳(无裸露机械结构)、类人动作库(猫步、甩手、微表情)三个关键要素,击中了消费者认知的 " 图灵陷阱 "。
因为大众对于判断机器人是否是真人时,会下意识的寻找其 " 非人特征 ",如机器结构和动作卡顿等。和以往不同的是,小鹏的 IRON 机器人将这些特征被隐藏或优化后,由于视频传播,人们的大脑会因为注意到该机器人具有人类的某些身体结构特征如耳朵和女性化特征,以及其走路十分流畅甚至走的是人类女性模特的猫步。由于对于现如今机器人认知了解不足,人们大脑会自动 " 补齐 " 它是人的证据。
更巧妙的是,猫步这一动作的选择堪称认知必杀技。猫步的本质是一种 "exaggerated biomechanics"(夸张生物力学),其要求行走时骨盆以 5-7 度角摆动、膝关节过度伸展、踝关节刻意内翻。对于机器人来说,是一种 " 反效率 " 的行走方式,它不是为了稳定,而是为了 " 像人 "。而大众对于机器人的了解还在跌跌撞撞的行走阶段,于是当观众看到夸张动作时,反而强化了 " 这是真人 " 的判断。
2. 何其心酸的莫须有
据透露,这一代 IRON 是预研的最后一个版本,量产版本将不高于 170cm,而小鹏的目标是在 2026 年底实现规模量产高阶人形机器人。也就是说一年后,IRON 机器人就将正式进入生产线量产,那么提前培养好用户心智和给资方画饼就是重中之重,而股票的拉升正是对资方的有效回应。

但也许何小鹏自己也没有想到,公众会对这项技术抱有如此大的质疑与不信任,以至于需要自证两次,这对于一家科技为核心的企业来说是多么的心酸。
第一次自证视频发布后,小鹏汽车(09868.HK)港股直线拉升,从最低 82.6 港元一路上冲至 92.6 港元,股价上涨超 5%,市值约为 1768 亿港元。正如回应视频中,评论区评论:感觉何总的嘴角都压不住笑了。
然而再度证明时,何小鹏一度哽咽,并表示 " 此前我们没有在机器人通电状态下剪开过皮肤和肌肉 "。这对于其和机器人团队而言,何其心酸。IRON 机器人对团队来说就像孩子一样,却因为莫须有的质疑被迫剪开它的皮肤和肌肉。尽管我们主观意识到机器人是没有痛觉和羞辱观,可不免感到心酸。
我们始终相信,一群敢想敢为、不服输的 " 技术控 ",一定能让中国的智能科技产品一次次刷新大家的认知!
IRON 的小猫步,走出了机器人认知的一大步。
机器人落地还远吗?
1. 扫地机器人落地
据《证券日报》报道,人形机器人成为今年 " 双 11" 的新主角。例如,单价 9998 元的 500 台人形机器人 " 小布米 " 两天售罄,加速进化公司 2.99 万元起的人形机器人 Booster K1 在发布后的 20 分钟内被一扫而空,这真是源于人们对 " 人形 " 所期待的里的新鲜感和未来感。
京东平台公布的 10 月 9 日至 14 日活动数据显示,智能机器人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 5 倍。
做家务,是人类一直所希望能够被机器所替代的一件琐事。它既耗费时间又消耗精力,令人头疼却属于不得不做。
如今,服务型人形机器人开始向场景渗透。在家庭服务场景中,部分人形机器人已经能够实现清扫地面等诸多功能,其不仅为人形机器人产品打开纯消费级市场开辟了新的商业大门,也打开了人们对于科技感的未来向往。
例如,11 月 6 日,宇树科技发布了全身遥操作平台相关内容。视频中,在人类遥操作的控制之下,宇树的 G1 机器人能够进行洗碗、使用扫地机器人清洁、整理衣物、端水等家务活动。

尽管如此,仍然与人们所想象的未来生活还不太符合。最主要的是这个价格并不亲民,网友们直呼消费不起。据了解,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机服务机器人产量达 1350 万套,超 2024 年全年产量,但仍然属于区域试点阶段。
电影屏幕中的未来,现如今已开始在现实生活中生根发芽。但除了满足日常生活需求之外,用户需求正在向向情感陪伴升级,也让人形机器人凭情感交互成为刚需。
2. 情感交互
大家还记得,10 月初火爆全网的 6 岁女孩小十三与 ai 小智的那个视频吗?
视频中,小十三因不慎将小智摔落后,机器臂灯闪烁、屏幕碎裂。爸爸告诉她 " 不会再开机了 ",小女孩抱着破损机身哭得稀里哗啦的说:" 可是买了新的,以前美好的回忆就全都找不回来了…… ",让全网破防。
之后,机器人团队将 " 小智姐姐 " 修好,在生日会上," 十三 " 再次拿到专属于她的 " 小智姐姐 ",激动得手舞足蹈。
当人类开始为机器人倾注感情时,它就不再是一串代码,而是我们的伙伴。
对于小智来说,它所有数据都在云端,终端的硬件坏了一般不影响云端数据,把新的设备终端绑定账号,就可以恢复了。这也就意味着,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可以拥有一位相伴一生的机器人伙伴,它博古通今并熟知我们的一切。也许那是,抑郁将不再复现,孤单亦不再。
其实,IRON 的猫步,踏碎的不仅是 " 藏人 " 质疑,更是 " 机器人必须笨拙 " 的刻板印象。
对于小鹏而言,卷入 " 机器人风波 ",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其品牌的科技属性。而被大众记住的品牌,终将会在市场上得到用户的反馈。
2025 年被业内普遍视作机器人量产元年。未来,人形机器人凭借模拟人类外观与行为的独特优势,有望成为继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消费市场上的又一颗璀璨新星。
未来正在向我们招手,机器人已经不再遥不可及。
我们距离机器人还有多远?我觉得已经在路上,说不定有一天人形机器人纳入消费补贴范围,那么我们都能用上机器人,不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