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婴童个护产品市场接连拉响质量警报。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不久前的一纸抽检通报在家长圈中投下震撼弹。2066 批次受检化妆品中,40 批次不合格产品名单上赫然出现了两个熟悉的名字——兔头妈妈儿童蚕丝润护洗发露和霸王黑芝麻柔亮洗发露。
这份通报揭开了婴童个护市场繁荣表象下的品质隐忧。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并非个别现象,而是行业问题的冰山一角。

婴幼儿皮肤屏障厚度仅有成人的 1/3,更脆弱也更敏感。菌落总数超标可能导致头皮红肿、发炎甚至感染,而此次检测出的数值之高,着实令人心惊。
同样上榜的霸王洗发露则被检出致敏成分 " 卡松 " 超标 5 倍多。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霸王 2022 年因同样问题被处罚后的再次违规,不难看出企业在品控整改上的懈怠。


从兔头妈妈的 " 母婴级安全 " 宣传,到霸王的 " 中药世家 "IP 绑定,这些品牌在营销层面都可谓成功。然而,生产环节的频频掉链,揭示出行业 " 重营销轻品控 " 的通病。要知道,2026 年我国婴童护理市场规模要逼近 500 亿元,国货还在努力打破国际品牌垄断,现在却频频因质量自砸招牌,实在可惜。
对消费者而言 " 安全感 " 从不是靠广告标语堆出来的,再动人的广告词也比不上一份合格的质检报告来得实在。销量和品质的天平一旦歪了,丢的可不止是消费者的信任,更是品牌长久走下去的底气。
来源:星河商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