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7 日消息,Sensor Tower 放出数据,《王者荣耀》单月收入狂涨 32%,榜单前 10 腾讯占了 8 个,毫无悬念地又双叒叕坐稳全球手游发行商收入冠军。


话说回来,现在不是到处都在说消费降级吗?怎么到了《王者荣耀》这里,就跟开了一样,直接无视经济规律了呢?
小雷寻思着,这波收入蹿升妥妥是周年庆活动的功劳。限定皮肤返场、新皮肤扎堆上线,还有各种折扣福利砸脸,比电商双十一预售还要命。一听到登录就送皮肤,不少退坑玩家都专门重新下载游戏,就为了薅一把天美的羊毛。
再看看那些标注着 " 最后一次直售返场 " 的皮肤,谁的手还能乖乖听话?毕竟对于玩家来说," 错过就要再等一年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不过要是只盯着《王者荣耀》,那就太小看腾讯了。这波分明是 " 三箭齐发 " ——《王者》稳坐头把交椅,《三角洲行动》还没正式全面上线,就已经凭借测试和各种预热,空降成为中国区 App Store 收入榜的亚军了。

说起来《三角洲》是真能打,月活破 3000 万,靠着精准的梗营销和线下活动牢牢抓住了年轻玩家,和《王者》形成了完美互补。这架势,还没正式出道就已经预定了天团 C 位,只能说,腾讯的眼光依旧 " 毒辣 "。
更让人意外的是《无尽冬日》,名字听着冷门,赚钱能力却是一流。十一黄金周那几天,它在 iOS 端的收入环比飙升 60%,整个十月增长 9%,硬是挤进了前三。截止 10 月底,这游戏光在中国 iOS 市场就吸金超 6 亿美元。
看着这些数据,小雷是真恍惚了。平时朋友圈里哭穷一个比一个惨," 月底吃土 " 表情包传得飞起,怎么一到游戏里就都变身隐藏富豪了?要小雷看,这大概就是当代互联网的真实写照——现实中精打细算,虚拟世界里挥金如土。毕竟买个皮肤也就百来块,但带来的快乐可是实打实的。
这么一看,什么宏观经济指标,可能都不如游戏公司的月度财报来得直观。网上哀鸿遍野都是假象,大家的消费欲望和潜力一直都在,只是换了个地方释放而已。你以为大家在躺平,其实他们可能在某些能看不见的地方疯狂氪金。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王者荣耀》在上线这么多年后,依然保持着这种恐怖的吸金能力?
小雷我觉得,这已经不是一句简单的 " 游戏好玩 " 能解释的了,它更像是一个巨大的社交符号。朋友在玩、同事在玩、连暗恋对象都在玩,这已经成了绕不开的社交刚需。再加上腾讯那套炉火纯青的运营节奏,总能在一个恰到好处的时间点,给你一个 " 不得不充钱 " 的理由,想赚钱跟玩一样。
说到底,在小雷看来,游戏早已经成为洞察消费情绪的另类风向标。10 月中国厂商拿下全球 TOP100 手游发行商收入 35.6% 的份额,腾讯系产品霸榜。这背后其实是大家对优质内容的认可,也是对情绪价值的买单。至于《王者荣耀》的热度能持续多久,谁也说不准,但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它的地位都是难以撼动的。
最后,小雷也挺好奇,最近大家有没有在游戏里面 " 剁手 "?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