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的消费者购买服饰后频繁退货,往往是藏着吊牌穿几天后,再以 " 无理由 " 为由退回,变相 " 薅羊毛 "。为防止部分消费者 " 蹭穿 " 后退货,许多商家选择采用 " 巨型吊牌防退货 " 的对策。
除了巨型吊牌外,记者注意到,北京一服装商家在社交平台发帖,为防止部分顾客利用平台政策 " 蹭穿 " 衣服,无奈之下选择在衣服拉链上,挂一把显眼的密码锁。
该商家告诉记者,之所以挂锁,是为了防止客人蹭穿之后又进行无理由退货。
商家表示,许多衣服被客人穿过又退回来,且衣服总是有一股洗衣液味。之前用巨型吊牌防退货,成本高还没效果,所以改用密码锁。" 衣服上挂把锁穿出门,大多数人应该还是会觉得不好意思吧。" 商家说,密码锁是挂在拉链头上的,不影响试穿。顾客确认收货告知密码,锁就直接送了。

针对 " 薅羊毛 " 现象,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系教授崔丽丽提出了一种具体的解决方案:" 打击羊毛党最好引入消费者信用评级,对退货率高的消费者采取提高保费费率的手段,商家侧也可以开通类似于高额退货险的服务。"
她还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应建立更为公平的仲裁机制、信用评价机制,平台负责从具体操作的制度层面和技术角度落实,商家应适时参与到对消费者进行评级的类似机制中。
对于商家斗智斗勇的 " 对策 ",人民网发文评论称,这并非 " 下策 ",而是远好于平台提升退货门槛的 " 上策 "。
比起平台屈从于商家舆论,整体性地取消仅退货,抬高退货门槛。" 大型吊牌 " 这种市场首创,能很好地兼顾消费者和商家利益,可以精确地区分 " 试了不喜欢 " 和 " 薅羊毛,穿几天就退,再买再退 "。这丝毫不会妨碍那些真心想试穿的消费者。同时,又能高效地排除那些薅羊毛的人。这就不会抑制潜在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