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昨天在科技日上搞了个大新闻。

海外 Reddit 讨论热度拉满,有老哥直接开大:
「这就是个伪装的人,你别想说服我!」
「就我们所知,这身衣服下可能藏着某个人。」

「小鹏这个确定不是奥特曼皮套人吗?」
「小鹏这一看就是真人走路」

视频里何小鹏站在 IRON 旁边,一边上手一边解说,说着说着还让机器人现场走两步,散热风扇的嗡嗡声清晰可闻。

除了何小鹏本人下场,还有其他「实锤」。
海外科技博主 Fred Lambert 昨天就曾在小鹏总部参观,后续在 X 平台公布了一段视频,并表示:
「它在展厅里自主移动,没有远程操控,也没用『瞬间移动』功能,也许下次更新会加入吧。」

这么看来,这波「皮套人」风波纯属乌龙,只因 IRON 仿生程度太高,反而让大家一时难以置信。
那么,这个 IRON 到底什么水平?
先说硬件,小鹏这次走的是「由内而生」的仿生设计路线。全身 82 个自由度,这数字已经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说起来,IRON 这种全身包覆柔性皮肤、高度仿生的外观设计,跟波兰公司 Clone Robotics 在 2 月 21 日发布的 Protoclone V1 颇有几分神似。
Protoclone V1 同样主打「肌肉骨骼」拟人风格:无面部设计、解剖学上高度精准,拥有超过 200 个自由度、1000+ 根肌纤维、500 个传感器,采用液压 / 气动系统模拟人类肌肉,甚至还配备了基于水的「仿生出汗」冷却系统。

而 Clone Alpha 是基于 Protoclone V1 的技术和经验,进一步研发改进的产品,主要用于家庭场景,并预装了包括倒饮料、清洁地板等在内的 16 项技能。

用的是行业最小尺寸的谐波减速关节,做到了与人类手掌 1:1 的比例。
根据发布会上的介绍,IRON 能稳定抓鸡蛋、拧瓶盖、操作精密工具,以及做家务。
IRON 身体结构上也下了功夫:
拟人脊柱:可以像人一样弯腰拾物,不是那种僵硬的机器人动作
全包覆柔性皮肤:表面覆盖触觉传感器,能感知外界接触
3D 曲面屏「面部」:头部装配的屏幕可以显示情绪表情
更有意思的是,IRON 支持高度定制化。何小鹏说,用户可以根据喜好选择不同体型、不同性别的机器人,「就像选车一样,未来买机器人时,你也可以选择性别。」你可以要个胖一点的 IRON,也可以要个瘦一点的,甚至打造属于自己的定制版本。

更硬核的是,小鹏第一代物理世界大模型(第二代 VLA 大模型)首次在 IRON 上运行,构建了「VLT+VLA+VLM」协同的高阶大小脑能力组合。这套组合拳,让 IRON 能够实现对话、行走、交互等高阶智能。
此外,小鹏还在行业内首发应用全固态电池。为啥不先用在车上?何小鹏解释说:机器人要进家庭、办公室,对安全性要求更高,正好拿来当试验平台。
那么这款技术力拉满的机器人,小鹏打算怎么落地呢?
关于商业化路径,这款机器人预计将在 2026 年底量产,但有意思的是,IRON 初期不去工厂,也不直接进家庭。工厂里拧螺丝这活儿,机器人复杂的手一个月就磨损了,性价比不如雇人;而家庭环境太复杂,安全性也是大问题。

后续,小鹏还将开放 SDK,和全球开发者共建生态,并为 IRON 加入机器人「第四法则」来保障数据安全。
说实话,这次「皮套人」质疑事件,对小鹏来说算是意外收获。全球科技圈都在讨论 IRON,比花钱买广告效果好多了。
而这一幕,也让人感觉似曾相识。

四年过去了,又是一番光景。
只不过,特斯拉当年是真人装机器人,如今小鹏是真机器人被怀疑是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