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大象新闻消息,11 月 5 日上午,平顶山港开港仪式举行。平顶山市委书记陈向平在欢迎辞中表示,平顶山港作为河南省内河航运体系关键枢纽与豫西南多式联运核心节点,其开港是当地贯彻交通强国战略、完善综合交通体系的关键举措,将为平顶山及周边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平顶山港总占地面积 562.8 亩,布局北、南两大港区,共设 11 个 500 吨级泊位,配备多台固定起重机、移动式散货装船机等现代化设备,完善提升工程实施后,综合吞吐能力达 510 万吨,其中集装箱年通过能力 2 万标箱,可高效承载矿石、化工材料、钢铁、水泥等多元化货物运输。
解读:随着平顶山港正式开港运营,沙河、沙颍河河南境内 261 公里的主干航道全线通航,平顶山也成为继周口、信阳、漯河之后,河南第 4 个货运通航城市。众所周知,水运成本低、运量大、耗能低,据测算,公、铁、水的成本之比为 5 ∶ 2 ∶ 1。内河水运成本大致处于 0.05 — 0.1 元 / 吨公里区间。
河南也曾是水运大省。作为全国唯一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河南流域面积在 1 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 11 条。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河南还有 27 条河流可以通江达海,通航里程 6100 多公里,水运运量占到全社会总运量的 48%。
但后期随着铁路、公路等现代交通方式加速发展等因素,河南内河航运的地位一落千丈。时至今日,在 " 空铁水公 " 综合交通体系中,水运反而成了一个较明显的短板。重振水运,2022 年出台的《河南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2022 — 2035 年)》中提出,加快构建中原出海新通道。
次年,河南内河航运 "11246" 工程启动,计划经过 3 至 5 年努力,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 1 亿吨,项目投资额达到 1000 亿元,航道通航里程达 2000 公里以上,打造 4 条通江达海集疏运新通道,建成 6 个现代化港口(周口、信阳、南阳、漯河、平顶山、商丘)。这被称为 " 举全省之力办好这件大事 "。

作为河南第 4 个货运通航城市,平顶山矿产资源丰富,原煤储量占全省 51%,素有 " 中原煤仓 " 之称;铁矿储量占全省 76%,属于全国十大铁矿田之一;钠盐储量达 2300 亿吨,居全国井盐第二位,对物流服务尤其是水运需求旺盛。
平顶山港开港运营,不仅实现了本地多年来 " 通江达海 " 的梦想,同时,作为河南省最西端的内河港口,该港依托沙颍河航道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可以辐射豫西全域及陕西、山西等西北内陆省份,加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联动。
2024 年的数据显示,河南完成港口吞吐量 6085 万吨,同比增长 29.78%;完成集装箱吞吐量 10.9 万标箱,同比增长 20.4%。尽管增速表现不俗,但从总量上来看,同处中部的湖北、安徽、湖南、江西同期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已分别达到 7.53 亿吨、6.94 亿吨、3.03 亿吨、2.84 亿吨。
持续 " 押注 " 水运,按照计划,2025 年河南将完成投资 200 亿元;同期,湖北、湖南水运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 100 亿元、90 亿元。也就是说,今年河南计划投资额超过了湖北、湖南两省的总和。
# 动向
北京打造中关村(昌平)脑科学与脑机接口产业集聚区
11 月 5 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制定了《关于支持昌平区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加速特色产业集聚。依托北京脑科学和类脑研究所等形成的成像、加工、检测、计算等平台能力,设立脑机接口专项孵化基金,打造中关村(昌平)脑科学与脑机接口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国际医疗器械城,打造中国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交流中心,高质量建设中关村(昌平)智能眼科医工产业园。
上海打响 " 上海制造 " 化妆品领域品牌
11 月 3 日,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联合市药品监管局、市科委、市卫健委、上海海关、市财政局共同召开《关于进一步促进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政策宣贯会。会上介绍,化妆品产业作为时尚消费品产业的重要领域,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关键支撑。此次新政聚焦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创新、发展生态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四大领域,推出 11 项针对性举措,核心目标是培育一批高端及新锐品牌,打响 " 上海制造 " 化妆品领域品牌。
广州发布全国首个智能无人系统产业政策
近日,广州市出台《广州市关于推动智能无人系统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快推动智能无人系统未来产业在场景建设、成果转化、企业引育、容错机制方面探索实践,系统布局智能无人系统在出行、制造等领域的创新与应用。这是全国首个将智能无人系统作为独立未来产业进行专项扶持的政策文件。根据《若干措施》,广州将加快构建南沙、番禺及海心沙 "2+1" 未来出行场景建设,支持南沙区打造全国首个城市级全空间无人体系超级场景。
武汉 " 人工智能 + 制造 " 落子
据长江日报消息,近日,武汉印发《推动 " 人工智能 + 制造 " 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以 " 智能产业化、产业智能化 " 双轮驱动赋能新型工业化,到 2027 年建成 20 家国家卓越级以上智能工厂、培育 100 个工业智能体标杆应用等核心目标。这是武汉首次针对制造业与 AI 融合出台的专项行动部署。方案聚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五大核心环节,覆盖集成电路、绿色智能船舶、商业航天等重点行业,构建 " 技术攻关—场景应用—生态支撑 " 完整体系。
# 声音
十个省份入列银发医养行动重点省份
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等五个部门 11 月 4 日公布《关于开展银发医养行动的通知》,提出支持退休医务人员参与医养结合服务,壮大医养结合 " 银发力量 ",促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
为推进行动深入实施,选取北京、河北、吉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广西、海南、重庆等 1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银发医养行动重点省份,建立退休医务人员参与医养结合人才资源库,搭建服务平台,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工作模式。
# 数读
我国热点论文数量世界占比首次过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近日发布的《2025 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热点论文数量世界占比首次过半,达 53.2%,世界排名保持第一位;高被引论文数量保持世界第二位,与美国的差距逐渐缩小。
热点论文是指近两年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周期内得到大量引用,且被引用次数进入本学科前 1 ‰的论文;高被引论文是指各学科论文近十年被引用次数处于世界前 1% 的论文。报告显示,截至 2025 年 8 月,我国的热点论文数为 2342 篇,数量比 2024 年统计时增加了 4.6%。
按第一作者第一单位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2024 年,我国发表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 15.49 万篇,占世界总量的 39.2%,被引用次数为 101.12 万次,论文发表数量和被引用次数均排在世界第一位。
# 放榜
" 双碳—社会—治理 " 指数北京居全国首位
据千龙网消息,中国人民大学近日发布中国城市 " 双碳—社会—治理 " 指数报告,对全国 296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趋势进行系统评估。据介绍,该指数创新构建 " 双碳 "" 社会 "" 治理 " 三维协同评价体系,深度刻画中国城市在绿色转型、社会进步与治理现代化中的发展情况与区域差异。
其中," 双碳 " 指标强调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安全的协同推进;" 社会 " 指标对城市公共服务的可得性与质量、社会保障覆盖水平、社会安全与公平、社区凝聚力等开展评估,强调公平与可持续的民生福祉;" 治理 " 指标则关注政府效能、法治环境、政策稳定性、公众参与度等。
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杭州、南京、济南、成都等城市在排名中名列前茅。其中,北京凭借在降碳路径探索、公共服务优质化、社会治理精细化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排名第一。报告显示,指数排名靠前的城市主要集中在经济基础扎实、政策支持有力的东部地区,以及资源集聚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省会城市。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