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年底,都是各品牌推出假期广告的时候——也是最容易翻车的时候。


创意乃王道
平心而论,用 AI 做广告,可口可乐不是头一家。这两支广告被骂,除了有群众对 AI 的怨气之外,还有一个抛不开的原因:做得真是不好。
首先是核心创意没有变化。这两支广告当中,彩灯火车、圣诞假背景,都是对 1985 年经典版本的延续,核心框架几乎都保留了。AI 在当中的工作是生成了所有的画面元素,效果也不能称得上很好。比如这一小段树懒的动态,再长两秒钟就要把人吓跑了……



最早这个广告出现在 1985 年,回顾原来的版本,创意更加清晰:一片漆黑的森林小镇,原本因为深冬而沉寂。但随着缀满彩灯的可乐货车到来,树林和房屋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被逐渐点亮。

在不同的时期,这个创意主体都得到了延续,但是手法会有所不同。比如在 1995 年版本中,有了一个小男孩最为主要人物,他追逐着可乐货车,却晚了一步。正当他失落时,圣诞老人用魔法,送了一瓶到他手上。

2006 年,可口可乐联合导演 Todd & Kylie 制作了动画电影 Happiness Factory,直接拿下了艾美奖。其中用到了大量的动画特效,在当年也算是流行技术。


2023 年时,可口可乐联合英国创意广告公司 Blitzworks,制作了一支名为「Masterpiece」的广告,也同属于今年 AI 生成的系列,「Real Magic」。

幕后特辑中,制作组清晰地展示了制作流程:每一个段落都由 CG、数字绘制、实拍合成以及 AI 的参与。




链接人,而不是抛弃人
更关键的是,这是可口可乐。
在快消品中,可口可乐出品的创意广告相当出名。远的不说,你应该还记得前两年风靡的「姓名瓶」(Share a Coke)。
可口可乐围绕这一个概念推出了产品和相对应的广告,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了巨大的社交媒体热度和购买潮。

更早一点的创意「拥抱机」,也是斩获过不少奖项。可口可乐把自动售卖机改造了一下,路人抱一下这个机器,就会有一罐可乐滚落出来。

还有「For Everyone」主题,是一个完全依赖产品静物,靠文案创造奇迹的创意系列。从可乐瓶、Logo、瓶盖等等产品细部出发,用极具创意的文案字幕,把「人人皆有」的创意呈现出来。


然而这个核心并没有在这些 AI 生成的广告里,清晰地传递出来。模型生成的小动物确实很精致,既逼真写实,又有动画电影的质感。但是它们起到的作用并不明确,没有能很好地延续 1985 年经典版本的理念。
为了用 AI 而用 AI,是最要不得的。更何况,因为用了 AI,而让「人味」退出了广告画面,更加是和可口可乐自身的品牌理念背道而驰。
对可口可乐这个「创意教科书」来说,最大的挑战不是会不会用 AI,而是如何用 AI 继续制造感动人心的「真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