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览富财经网 18小时前

今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超 1.16 万亿!168 家企业超十亿,科创板强度领先

2025 年前三季度,A 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持续上升,整体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十分突出,同时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推动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动能。

iFinD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A 股上市公司合计研发投入 1.16 万亿元,同比增长 3.88%,其中 168 家公司研发投入超十亿元。

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有助于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在 A 股市场中,研发投入比例较高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这些公司通过高研发投入构建技术壁垒,推动行业创新。

168 家企业研发投入超十亿

统计数据显示,2025 年前三季度,A 股上市公司合计研发投入 1.16 万亿元,同期规模连续 3 年超万亿,同比增长 3.88%,增速较上半年提升 0.23 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共有 168 家公司研发投入超十亿,其中有 13 家公司研发投入超百亿元。比亚迪(002594.SZ)以 437.48 亿元的研发费用稳居首位,紧随其后的是中国建筑(601668.SH)、中国移动(600941.SH),研发费用分别达到 239.79 亿元、204.23 亿元。

根据公司披露,比亚迪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5662.66 亿元,同比增长 12.75%,再创历史同期新高;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31.3%,不仅超过营业收入的增速,也远超同期 233.3 亿元的净利润。今年以来,比亚迪陆续推出了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超级 e 平台兆瓦闪充、灵鸢车载无人机系统等多项新技术。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的研发投入较特斯拉高出了 109 亿元。

中国建筑和中国移动在研发方面也取得了突出进展。其中,中国建筑积极推动数字化创新,加快智能建造技术突破,持续扩大自主研发的建筑信息模型(BIM)系列软件、智慧建造集成平台、建筑工业机器人等应用。中国移动已建成全球首个 6G 小规模试验网,算网智脑业务调度能力达到业界领先水平,创新提出云智算四层架构,发布《云智算技术白皮书》等。

除上述企业外,中兴通讯(000063.SZ)、中国交建(601800.SH)、宁德时代(300750.SZ)、中国石油(601857.SH)、中国电建(601669.SH)等公司的研发投入也排名靠前,并且都超过了百亿元。

中兴通讯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到 178.1 亿元,占营收约 17.72%。该公司不断强化智算相关产品研发,通过自研芯片、AI 服务器等硬件与 AI 工具链、软硬协同优化等软件能力,提供全场景智算解决方案,满足多样化 AI 场景需求。其研发大模型在国内权威第三方机构 SuperCLUE 测评中位列推理榜第一、总成绩第二。

宁德时代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达到 150.68 亿元,同比增长 15.26%。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发布了全球首创的 NP3.0 技术及神行 Pro 电池,支持峰值 12C 的超充能力。同时,该公司研发的钠新电池通过了新国标认证。

科创板研发强度领先

iFinD 数据显示,2025 年前三季度 A 股市场共有 2782 家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其中 1028 家公司的研发费用同比增幅超 20%,89 家公司研发费用实现翻倍。

分析人士表示,政策红利、产业升级紧迫性、全球竞争倒逼,共同驱动企业将研发视为 " 生存线 "。当前智能制造正从 " 机器换人 " 迈向 " 智能赋人 ",国产芯片、工业软件等领域加速突破,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中国话语权明显提升,研发投入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这一现象对中国产业升级与制造业转型较为有利,目前传统行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相关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寻找新的增长路径,同时借助科技投入发掘新的发展机遇。

综合来看,A 股全市场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为 2.16%。科创企业的研发投入积极性更高。分板块来看,科创板企业研发投入强度高达 11.22%,远超其他板块。创业板、北交所研发投入强度分别为 4.54%、4.42%,也高于市场整体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科创板研发强度中位数为 12.4%,展现出较强的科技属性,而科创成长层的研发强度中位数更是达到 44.3%。较为典型的企业如首药控股 -U(688197.SH),其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到 1.55 亿元,而公司总营收却只有 200 万元。

科创板研发强度遥遥领先,印证了科创板 " 硬科技 " 的基因。业内人士表示,相关企业以技术为生命线,轻资产高成长,资本与政策深度耦合创新长周期。科创板是创新生态的标杆,也是国家战略的微观缩影。

哪些行业保持高投入研发?

分行业来看,计算机、生物医药、电子等行业研发强度较高。在研发强度 TOP100 企业中,计算机行业有 43 家,医药生物行业有 25 家,电子行业有 15 家。

事实上,A 股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比例差异本质上是行业特性与企业战略的综合体现。生物医药企业因研发周期长等因素而投入占比较高;半导体企业需应对国际技术封锁,研发强度保持较高水平;人工智能企业因大模型军备竞赛呈现高研发投入。

分析人士指出,投资者应结合研发管线进度、技术商业化验证与政策支持力度等因素,综合动态评估高研发投入公司的长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