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王夏
美的科技月,迎来了 30 岁生日。今年的主题,是 "AInnovation"(AI 创新)。
今年的科技月,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AI 的出镜率大幅提升。

同时,公司对科技月的奖项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大幅增加了 AI 创新类 " 技术突破奖 " 数量,并增设 AI 创新方向 " 科技明星 " 与 " 科技新星 " 各 2 名。
科技月奖项与展示内容的变化,揭示了这份成绩单背后的驱动力——永远在自我革新的美的,正在通过拥抱 AI 来推动企业实现科技转型和持续增长。

自上市以来,美的营业收入翻了 3 倍多,从 1209.75 亿元(2013 年)到 4071.50 亿元(2024 年);研发投入从 2013 年的 30 亿元,增长至 2024 年的 162.33 亿元,翻了 5 倍多。
截至 11 月 4 日收盘,美的集团的市值为 5785.83 亿元,是上市首日市值(713.2 亿元)的 8 倍多,涨超 5000 亿。美的位列 A 股民企市值第三,仅次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
AI 成主角
第 30 届科技月,AI 是绝对的主角。
在家庭场景,全屋空气智能体 Air Agent 项目,研发了能够实现全屋 AI,一键全托管的 " 空气智驾 " 系统,这个系统支撑着美的空气机产品实现高端市场份额领先行业。
另一个获奖的项目,是 AI 高质量医疗影像技术平台。其结合深度学习与成像数理模型,能够将扫描速度最高提升 35 倍,降低剂量 70%,提高了美的相关医疗影像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科技明星获奖人之一牟小峰,是美的 AI 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贡献者。他主导的基于大模型的语音链路设计,让美的产品的语音交互数据增长近 50%,语音家电的销售额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在集团内部,他主导实现了美言、美文、工业视觉等多个领域大模型,支撑 AIGC 提质增效。此外,牟小峰主导实现了基于多智能体架构的工厂大脑,支撑下一代自主智能体工厂。在科技月的大众展区,美的也展出了包括人形机器人、智慧家庭在内的落地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美的正在不断推动 " 人车家 " 的生态构想,用 " 美居 APP" 将用户的手机、汽车和家电串联起来。
" 当用户已经习惯了使用智能手机、驾驶智能汽车,便很难想象回到家中却要面对一个传统、非智能的居住环境。" 美的全屋智能总经理尚喆认为,智能化带来的第一波、第二波产业增长与手机、智能汽车息息相关。未来,不同使用场景中实现无缝互联将成为必然需求。" 因此,家电产品也要寻求接入系统的机会。"

作为一年一度的科技 " 奥斯卡 ",每年科技月关注的领域和颁发的奖项,一定程度上是美的发展核心成果的表征,也是集团下一轮变革需要关注的亮点。
比如,2015 年,美的科技月首次增设消费者研究大奖、用户体验大奖。从 2015 年开始,基本每年年报都会提到美的 " 以用户为中心 " 的产品开发思路。2018 年,美的启动新一轮转型,转型的核心就是 " 以用户为中心 "。
2017 年,科技月首次设立 " 品质制造科技明星 ",并首次将库卡、东芝家电纳入 " 科技月 " 活动范围。此前一年,美的完成了对东芝家电、KUKA、CLIVET、SERVOTRONIX 等一系列全球产业的并购。科技月将这些企业纳入,意味着美的开始整合全球资源推动产业突破。
2020 年,科技月首次展出海外 OBM 自有品牌业务突破产品。2023 年,美的正式确认海外 OBM 优先战略。
而今年,奖项、展品中 AI 含量越来越高,或许意味着美的已经拿好 AI 时代的 " 船票 ",准备启航。
"AI 对社会而言是一种变革性的力量。" 美的集团 AI 研究院院长徐翼在采访中提到,今年设立这类奖项,相当于集团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将在 AI 领域的日常预算、项目奖励等多方面加大投入。
" 潜伏 " 的玩家
" 我们过去几年一直在 AI 领域持续投入,吸引、培养了一批 AI 相关的专家人才。" 在美的集团副总裁兼 CTO 卫昶看来,美的的人工智能业务走到今天,绝不是跟风布局,而源于长期积累。
事实也的确如此。
至少在十年前,美的就已经开始布局 AI 相关业务。
2014 年,美的中央研究院成立,当时人工智能就是布局方向之一。
2020 年,美的成立 AI 研究院。官网显示,这个研究院的主要目标就是将人工智能打造成集团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为美的在智能家居、智能制造、智慧办公、机器人等领域提供前瞻性技术支撑。这一年,美的的经营战略从 " 产品领先 " 转向 " 科技领先 "。
2024 年,美的成立了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很快,在今年年初,美的的第一台人形机器人样机公开。
在研发体系上,美的一直延用 2014 年确定的 " 四级研发体系(产品开发、个性技术研究、共性技术和基础技术、颠覆性和前沿技术研究)" 和 " 三个一代 " 研发模式(研究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
如今,研究和储备的成果浮出水面,美的的 AI 图景逐渐清晰。
卫昶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从核心方向上来看,美的对 AI 的应用将主要涵盖三个方向:AI 提效,覆盖运营、制造、研发等环节;AI 加速创新,通过集团内部自研 AI 工具激发新想法;AI 打造产品差异化,将 AI 技术赋能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形成行业竞争力。
在产品层面,美的的 AI 思路则具体表现为 " 三化 "。
第一是家电机器人化,将机器人能力,包括视觉、具身智能、交互技术等融入家电产品;第二是工业机器人智能化,AI 能力融入工业机器人,改变传统点对点的预先编程模式,让工业机器人能够自主编程、自主决策,达成更柔性的操作;第三是人形机器人价值化,通过开发面向不同场景的类人形、人形和超人形机器人,让人形机器人产生真正的产业价值。
3 月,美的首次将基于 AI 大模型开发、名为 " 小美 " 的智能体引入美居 APP。现在大家打开美居 APP,随时可以向 " 小美 " 咨询各类问题,比如顺德当地的衣食住行信息,也能在家中通过一句话下达多个设备控制指令,实现全屋 IoT 设备的控制。
在 7 月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美的推出的家电业首个万亿级数据量的 AI Agent 智能体—— "COLMO AI 管家 ",产品基于自研大模型、外部领先大模型、多维数据模型等基础模型应用,结合环境、视觉、触觉等多维感知能力和拟人情感、自然语音交互、视觉手势交互等自然交互方案,能够实现全屋家电家居跨设备动态协调调度,自主决策执行全屋智能化操作。
" 第二引擎 "B 端业务的 AI 也不落下风。
工业机器人方面,9 月底美的库卡发布了五大工业机器人 AI 智能体产品,包括 AI 视觉智能体 KUKA AI Vision、工程软件智能体 iiQWorks、设备运维智能体 KUKA CONNECT IOT、小库 AI 助手和物流智能体 KUKA AMR Fleet,逐渐构建起从感知、决策到执行的全链路智能生态。

8 月底,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获评全球首个正式的多场景覆盖智能体工厂。美的给工厂一个智能体 " 大脑 ",在能源管理、AI 质检、参数防错、工艺设计、品质分析、计划调度、设备运维等核心场景,都能实现 " 系统自治 ",平均提效 80% 以上。
今年,美的能源牵头合康新能及科陆电子两家上市公司在内的多个业务单位,发布 " 储能 + 热泵 +AI" 三维驱动战略。美的提到,要面向全球客户提供贯穿新能源全价值链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包括大型储能、工商业储能、家庭能源解决方案等。
全面融入 AI,美的已经引发了市场关注。
今年 5 月,美的登上 "2025 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 TOP50" 榜单,作为其中少数的制造业公司,与阿里云、腾讯元宝、百度、寒武纪、DeepSeek、MiniMax 等互联网公司和 AI 独角兽并列。
用科技书写新故事
AI 的突飞猛进,事实上只是美的多年来求新求变的一个侧面。
美的的最终愿景,实际上是成为一家能够穿越周期、不断成长的科技企业。

美的科技月颁奖仪式上,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表示,未来十年,中国将出现一大批真正科技领先的全球化企业。" 美的要有志向成为这样的企业,要有伟大的追求和愿景,要敢于创新,做真正的创新。"
美的一直以来确实也不吝投入。
近三年,美的的研发投入超 430 亿元。今年光是上半年,美的的研发投入就超过 88 亿元,同比增幅超过 14.4%。
30 届以来美的科技月,发放的奖励累计已近 6 亿元。
在研发体系上,今年 7 月,上海美的全球创新园区正式启用,与佛山顺德全球创新中心的 " 南北双核 " 格局正式形成,协同美国、欧洲、日本等海外全品类研发基地,以及 30 余个单品海外研发中心,进一步强化 "2+4+N" 全球研发网络。
截至 2024 年底,美的在全球拥有研发人员超过 2.3 万名,占非生产人员比例超过 50%。
卫昶透露,美的研究型博士人才在研究组织中占比超过 40%,同时,今年吸纳具备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人数增幅超过 30%。
具体到 AI,美的也有着更大的决心和野心。
"AI 的重要性在全集团已经形成一种共识。" 卫昶接受采访时透露,美的早已在集团层面专门成立 "AI 应用战略小组 ",共同推动 AI 在各领域的落地工作。
在资源方面, 7 月,美的集团副总裁兼智能家居事业群总裁王建国公开表示,美的计划在未来三年至少投入 500 亿元,用于重点布局 AI 大模型、新能源、机器人以及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
在人才方面,卫昶透露,2024 年美的的 AI 团队就已经实现人数翻倍。
而美的旗下两大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和 AI 研究院的院长孙年祥、徐翼都是今年刚加入美的的 " 新人 "。
公开资料显示,孙年祥在加入美的前是美国东北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终身教授,还曾任 IBM 和日立环球存储技术公司科学家,研究涉及感应、存储器、电源、RF 和微波电子学的集成磁学和多铁学等多个领域;徐翼则任职亚马逊美国总部,主导前沿大模型技术攻坚,是从零组建起公司 M5 与 Rufus 大模型(AI 购物助手)团队的创始科学家。
" 一家家电制造业公司,在科技上能做到如此持续不断地投入,这是让我下决心加入的原因。" 徐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孙年祥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除此之外,徐翼还提到,美的覆盖工业、家庭等领域的丰富场景也让他看到了公司身处 AI 浪潮中的巨大潜力。" 我认为美的能引领未来人工智能,或者说具身智能的时代。"
" 风雨中出发,去写新故事。"2024 年年报、2025 年中报,美的都以此开头。
在周期起落的风雨中,美的将 AI 深度融入业务,使其成为这艘大船穿越市场汪洋的核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