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身智能 " 从字面理解是 " 具身化的人工智能 ",是将人工智能融入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物理实体,为 " 大脑 " 赋予了 " 身体 ",使得它们拥有像人一样感知、学习和与环境动态交互的能力。11 月 3 日,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真机强化学习技术,首次在日常的工业生产线中开始正式应用。
全球首个具身智能
强化学习技术正式应用
在上海的一家智能设备产线里,这批新来的机器人员工就搭载了全球首个真机强化学习技术。有了这项技术,机器人的训练周期得到了大幅缩减。以前学习一项新技能需要到训练基地花费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现在,在作业现场只要十来分钟便可以轻松学会,不仅可以做到运作性能全程不降级,还能保证稳定性,实现 100% 任务完成率。

除了学习能力变得更强,机器人掌握的 " 语言 " 也更加多元。相较于以往机器人工作前需要人工输入各类代码才能识别工业系统指令的烦琐,现在最新推出的端到端大模型相当于机器人和各系统之间的 " 翻译器 ",能对每个步骤进行实时翻译,打破机器人和各系统之间的沟通障碍,有效降低时间成本。

有了软件的提升,硬件的更新也十分重要。近期,首个可由量产大模型驱动的灵巧手实现量产应用。与传统灵巧手有所不同,该款灵巧手每个指尖都搭载了高分辨率触觉传感器,最小可分辨 0.05N 的力度,不仅可以完成传统的精密装配工作,生活方面也可以完成许多精细活儿,撸猫、喂养、夹豆腐都不在话下,可轻松应对多种复杂任务场景。

具身智能产业应用场景不断拓宽
记者了解到,不仅是软硬件的持续升级,各地也在大力推动具身智能应用场景不断拓宽。
近期,在安徽合肥,大批家政服务类机器人即将落地商用。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批机器人可以完全脱离遥控进行自主作业,不仅可以完成倒水、叠衣服、晾衣服等任务,还可以独立完成酒店卫生间的深度清洁与收纳工作。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遍地开花,覆盖工业、文旅、家庭等多领域,催生出科技消费、文化娱乐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消费新业态。


五部门推动具身智能应用场景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发布《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
《计划》提出,要探索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进社区、进家庭,到 2027 年底,数据赋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进展,建成 50 个以上全域数字化转型城市。到 2035 年,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
近期热门视频
你会关注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监制:柯成韵
主编:张子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