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 电动星球
作者:毓肥
10 月份,蔚来公司月度交付量首次突破 4 万大关。
这是 10 个月后,蔚来再一次迈上新的量级——去年 12 月,蔚来实现单月交付突破 3 万,为 31138 台。
去年 12 月到今年 10 月,中间过去的 300 天,也正好是蔚来组织改革最如火如荼的日子。
CBU 最小业务单元、「每一分钱都要听到回响」、四季度必须盈利 ... 蔚来今年的目标迫在眉睫,同时挑战严峻。
而另一方面,蔚来三大品牌的交付量,则正在用数字证明增效的成果肉眼可见:L90 交付首月即过万,全新 ES8 破万用时仅 41 天 ...
就连号称死亡开局的萤火虫,也在三季度拿下了周销量 1300、月销量跻身中国新能源小车前十的成绩,堪称「绝地翻盘」。
如果说半年前蔚来仍处于变革的深水区,那么进入四季度后,蔚来正全面回到它本应所处的位置——行业认知与市场表现一致的、纯电时代的争先者。

李斌曾经在二季度财报会议上提到过,他对四季度蔚来「实现平均月交付 5 万台很有信心」。
这意味着刚刚破四万的蔚来,还将冲向五万,甚至六万的新高峰。
蔚来凭什么?变了什么?又做对了什么?
今天来聊一个属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故事。
冲进纯电时代
2025 年一季度,是蔚来体系不亚于 2019 三季度的艰难时刻。
乐道 L60 销售受挫、NT2 平台 778 车型不温不火、萤火虫首秀更是遭遇「死亡开局」。
彼时激进的舆论早已判蔚来「死刑」,即使是如今看来堪称力挽狂澜的组织架构变革,在一季度的舆论氛围中,也被打上了「挣扎」的标签。
所以,如果沉浸在年初的舆论风暴,我们很难理解蔚来过去几个月从技术、产品、传播,再到最终交付量的全面飞跃。

举个例子,一季度销量遭遇重挫,3 月份交付 4400 台的乐道 L60,5-8 月份连续四个月稳定在 6000 台。
日新月异的新造车战场,掉队一个季度再翻盘的可能性近乎于零,但 L60 偏偏做到了。
因为 L60 本身是一台好车;而它背后的蔚来 NT3 平台,更是十年研发的集大成者。
同样基于 NT3 平台,蔚来公司三款全新主力 SUV:L60、L90、ES8,全都成为了细分市场的热销车型。
特别是,即使今年超大电池增程 / 插混层出不穷,但两款 NT3 平台纯电大三排 SUV 的销量,完全称得上现象级。

究其原因其实很简洁,化用一下李斌在全新 ES8 发布会上最后一页 PPT:今年蔚来率先冲进了纯电时代。
从特斯拉掀起 21 世纪纯电浪潮开始,纯电平台的空间优势、效率优势,让纯电车成为「大趋势」的代名词。
但将趋势变成现实,将纯电车打造成一门能挣钱的生意,特斯拉用了超过十六年,而用李斌本人的话来讲,市场不会再给蔚来十六年。

2025 年我国新能源渗透率全面突破 50%,碳酸锂价格经历 2022 年的波动后屡创新低。这是市场认知和原材料链条的双向成熟,属于「天时」。
赶上天时的,则是蔚来十年磨一剑的 NT3 平台。
今年各大车企纷纷推出大于 800V,甚至冲击 1000V 全域电压的整车平台。但率先官宣超高压整车平台的,是 2023 年末的蔚来。
2023 年 12 月,蔚来带着 925V 全域电压的 NT3 上演架构层面的「王者归来」;2024 年 5 月,乐道 L60「含着金钥匙出生」。
超高压只是 NT3 平台的其中一道主线,极高的空间利用效率、极低的系统通信延迟、极灵活的电池 / 电机 / 域控兼容性,让蔚来可以基于 NT3 打造横跨 20-100 万元区间的智能纯电车型。
而最终进入超高压时代,蔚来比业界主流发布早了接近一年,量产则早了接近半年。
对于竞争激烈的新能源市场,半年足以带来截然不同的反应。

蔚来今年强势翻盘,看上去逆舆论与反直觉,但往深处想,则是顺应时代和技术的潮流。
人心向背
仅仅半年后,蔚来攻守之势易也。
站在产品端、技术面去观察,蔚来其实从来都处于行业顶流,过去半年来的调整,则主要集中在凝神聚气。
说得直白点,是要打造「人和」,用结硬寨打呆仗的方式,团聚蔚来人的信心。
用半年前上海车展,沈斐接受我们专访时的原话来说,就是「润物细无声」,但要做到「每个人每个月要比上一个月多卖一台车」。

过去十年打造了横跨中国的换电网络之后,沈斐前后经历过十年四代换电站和,经历过从 0 到 3000 座的日拱一卒。
最终这样的精神,他也注入到新阶段的乐道品牌中——相比 L90 的登场即炸场,L60 的逆风回涨,某种意义上更加不可思议。
同样逆风的,当然还有萤火虫。
萤火虫是一台好开好用的纯电小车,但发布之初萤火虫堪称全网群嘲,「难看」、「蔚来不会造小车」、「太贵了」不绝于耳。

甚至于,萤火虫上市发布会后不足 12 小时,金舸就用一场对答如流、胸有成竹的群访,为萤火虫的运营力挽狂澜。
「懂车」,这是外界对金舸和萤火虫团队的第二印象,而「爬坡」,则是市场给予萤火虫本身的第二次回应。
当然,要讨论今年蔚来的人心向背,依然离不开李斌。
成都车展上,秦力洪官宣了可能是最近两年蔚来极为重要的一次价格体系更新,556677 车型全面调价。


这里可以给个结论:纵观所有品牌、所有高管、所有涉及新老交替的用户交流中,李斌和蔚来的真诚都首屈一指。
而所谓人心向背,最终都来自真诚的力量。
单季 15 万和必须盈利
天时地利人和都讲完了,蔚来什么时候赚钱?
李斌的目标是「四季度必须盈利」,而盈利的方式有很多种,蔚来选择的依然是「难而正确的事情」——多卖车,而不只是砍预算。
二季度财报会议上李斌就提到四季度要力争「月交付过 5 万」,也就是单季度卖出 15 万台新车。

每个月一万的增量,对于主打 20 万以上市场的高端纯电品牌,堪称天堑。即使已经证明了技术和产品实力的蔚来,也必须三军用命。
譬如,两款大三排产品 L90 和 ES8,都必须在 12 月份达到 1.5 万台的全链条交付能力。
全链条,指的是从供应链到门店端,都要为 1.5 万台的交付能力做好准备,而这正是过去蔚来曾经交过的学费。
15 万台的话题到这就先告一段落了,因为是否达成 15 万台的单季交付量,与蔚来四季度是否盈利之间,其实并不是唯一关联。
举个例子,二季度财报中,蔚来公司的汽车业务毛利率为 10.3%,而李斌表示四季度会达到 16-17%,其中 L90 和 ES8 的毛利会达到 20%。
10 月销量出来之后,电动星球询问了蔚来内部人士对于毛利率的预期,得到的答案是「整车毛利表现很好」。
不止多卖车,还要卖有合理毛利的车,这是李斌过去几个季度一直强调的目标,四季度蔚来将呈现出新成果。
另一个和盈利同样重要的,是趋势所向。
截止到今年 8 月份,我国新能源市场细分渗透率层面,插混没有任何一个月超过纯电——即使新能源总体已经过半,理论上「更容易被接受的」插混 / 增程,依然没有超越纯电销量。
而这股趋势中,蔚来用高端纯电销量进一步佐证了纯电时代的全面开花。
趋势叠加毛利,所以同样的交付量,蔚来正在追求更高的「销售质量」——换句话说,同样是 4 万、5 万的交付,如果毛利不合理,依然不会有更好的财报数字。
然而,写到这里,结论是什么?

经历年初的动荡后,蔚来凭借着战略定力趟过谷底,抓住了可能是最后的时代机遇,打开了属于豪华纯电的时代。
事实上,四季度能否实现「蔚六万」,也许已经不再影响增长曲线本身,因为丰收季已经到了。
我们正在见证一个越写越昂扬的故事。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