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览富财经网 2小时前

我国核电跨入“钍时代”,300 余家上市公司谁先拿到“入场券”?

核电概念板块迎来涨停潮!

截至 11 月 3 日收盘,航天智装(300455.SZ)、中核科技(000777.SZ)、国机通用(600444.SH)、特变电工(600089.SH)、东方精工(002611.SZ)、兰石重装(603169.SH)等多股涨停,博盈特焊(301468.SZ)、国瑞科技(300600.SZ)涨超 10%。

消息面上,11 月 1 日,中国科学院对外证实,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牵头打造的 2 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简称 "TMSR-LF1"),近期成功完成钍铀核燃料的首次转换。

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国际空白——首次获取钍元素进入熔盐堆运行后的实验数据,更让该堆成为当前全球唯一在运行且实现钍燃料入堆的熔盐堆,为熔盐堆核能系统利用钍资源的技术可行性,提供了关键初步验证。

在行业人士看来,中国已在能源赛道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而手握核心技术的上市公司,终将在这场万亿革命中收获成长红利。

开辟核电新路径

核电以其经济性、低碳环保特性和运行稳定性,在新型能源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意见》及《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两份碳中和顶层设计方案中,均将核电作为非化石能源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2025 年 4 月 28 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指出下一步会大力支持第四代核电技术、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核聚变等前沿技术的研发攻关。

经过 30 年发展,我国核电设备国产化率已大幅提升。在核电设备部件中,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堆内构件控制杆燃料装卸料设备、一体化安全壳顶盖等均已实现 100% 国产化。核电作为中国高科技和高端制造业走向世界的一张 " 国家名片 ",以华龙一号、高温气冷堆技术为代表的我国核电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此次,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牵头打造的实验堆于 2020 年 1 月正式动工,2024 年 6 月首次达到满功率运行标准,同年 10 月又创下全球首次熔盐堆加钍的纪录,一系列进展推动我国在国际上率先建成兼具特色与优势的熔盐堆、钍铀燃料循环研究平台。截至目前,该堆整体国产化率已超 90%,关键核心设备实现 100% 国产化,供应链完全自主可控。

在分析人士看来,作为我国第四代核裂变反应堆技术的核心代表,钍基熔盐堆的横空出世,将破解传统核电的三大困局:

安全上,其熔盐冷却剂遇冷自动凝固的 " 智能熄火 " 机制,从根源上杜绝了福岛式堆芯熔毁风险;资源上,我国钍储量达 28 万吨,是铀的 3 倍,仅白云鄂博矿区的储量就足以支撑千年能源需求;场景上,无需海水冷却的特性让内陆核电、沙漠储能甚至核动力船舶成为可能。

据团队负责人、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戴志敏介绍,以 2035 年为节点,建成百兆瓦级钍基熔盐堆示范工程并落地应用,加速技术升级与工程转化,为国家开辟安全可靠的钍基能源发电新路径。

上市公司加速布局

在行业人士看来,这场被称作 " 核能革命 " 的突破,不仅让中国在四代核电领域站上 C 位,更在资本市场掀起巨浪,一条覆盖 " 资源 - 材料 - 设备 - 工程 " 的全产业链正加速成型。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 11 月 3 日收盘,A 股核电概念一共有 303 家上市公司。从二级市场表现看,今年以来,股价出现上涨的有 259 家。

其中,38 家公司股价成功实现翻倍,利通科技(920225.BJ)、合锻智能(603011.SH)、上海电力(600021.SH)、杭州高新(300478.SZ)、永鼎股份(600105.SH)5 家公司股价涨幅均超过 200%。

从今日走势看,浙富控股触及涨停板,该股近一年涨停 6 次。公司作为国内少有的液态金属主泵供应商,已为可控核聚变堆主泵供货目标储备技术,锂铅泵样机处于试验验证阶段。

由浙富控股主导 600MW 第四代商用快堆液态金属核主泵的研制取得重大进展,浙富核电公司承制的全球体型最大、中国首台 600MW 第四代商用快堆液态金属核主泵工程样机于 2019 年 11 月 24 日在其整机试验台上通过试运行测试,各项指标符合预期。

据悉,旗下子公司四川华都核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拥有发明专利的 ML-B 型三代压水堆核电控制棒驱动机构,是目前唯一通过三代标准的抗震试验和满足 60 年使用寿命的 " 华龙一号 " 核电技术。该产品在热态极限寿命试验中创造了 1512 万步的世界最高运行记录。

海陆重工从 1998 年起开始核电设备的制造,经过 20 多年在核电领域的深耕与发展,先后完成多个项目的国际、国内首件(台)制造任务。公司年初披露的第四代核电装备项目仍在有序往前推进中,未来投产后将有效解决目前产能瓶颈,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扩大产能,优化技术,紧跟国家核电发展政策,将核电业务做大做强,提升核电装备生产能力,提高盈利水平。

中核科技作为核工业关键设备核心配套商,在涉核和非核领域均有较完整的工业阀门产品谱系,具有强大的科研能力和产品系统集成供货能力。公司核电产能扩建分三期进行,其中一期、二期项目已完成并投入使用。三期项目预计在 2025 年底完成建设,2026 年上半年投入使用。目前,公司正积极进行聚变堆的相关技术积累,对接核聚变阀门设备需求单位,可有力支撑核聚变阀门的自主开发和供货。

相关标签
览富财经网

览富财经网

发现价值,传播价值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