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经济观察报 9小时前

第四套生命表来了 哪些保险产品可能会涨价?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姜鑫 10 月 29 日,在 2025 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国精算师协会(下称 " 精算师协会 ")发布了《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5)》(下称 " 第四套生命表 ")。

这是继 2016 年第三套生命表发布后,时隔近十年的又一次重大更新。新的生命表将于 2026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使用。

与之前的生命表相比,第四套生命表呈现了保险人群预期寿命提升、少儿死亡率降低以及欠发达地区死亡率降低等特点,其带来直接的影响是保险产品价格的变化。

十年一更新的生命表

据金融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所谓生命表,是保险产品定价、准备金评估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工具,基于被保险人历史保单数据编制而成,提供分业务、分年龄、分性别死亡率,反映保险人群的生存和死亡概率分布规律。

1996 年,我国第一套生命表发布。之后,为及时反映我国人口结构和死亡率变化趋势,人身保险业每 10 年编制完善一次生命表,分别于 2005 年和 2016 年发布第二套、第三套生命表。2025 年,精算师协会编制了第四套生命表,此次编制采集了保险行业近 10 年全量保单数据,数据样本量全球保险市场第一。

上述负责人还称,经过多轮测算论证,第四套生命表能够客观科学反映保险行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险人群生存和死亡概率,数据成熟可靠。

精算师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晓蕾在发布生命表时表示,生命表的变化趋势反映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取得的巨大成效。

在她看来,与此前生命表相比,第四套生命表呈现了三个显著特征:一是保险人群预期生命持续提升,较第一套生命表增长了约 10 岁;二是保险人群中少儿死亡率显著改善,各年龄段中少儿段的死亡率是改善最快的;三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保险人群死亡率明显降低。

这也意味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预期寿命持续延长,保险人群死亡率呈现出新的变化与趋势,原有生命表已不能科学地反映实际风险状况,制约了人身保险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服务保障水平的提升。

据了解,第四套生命表首次编制了单一生命体表,即首次以被保险人证件号而不是保单号为线索,跨公司和险类研究单一生命体死亡率,切实反映了保险人群个体生命规律,提升了与人口死亡率的可比性。

新生命表如何影响保险定价

上述金融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第四套生命表反映的人群风险变化特征,有助于保险公司科学精准设定保险保障责任,提供更加丰富多样、质优价稳的保险产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险保障和财富管理需要。

天职国际保险咨询主管合伙人周瑾表示,第四套生命表的发布,对于人身险行业在新时期的产品经营和风险管理有重大意义。首先,可以推动人身险产品的精细化定价与风险管理,更准确的死亡率数据帮助保险公司更精确地评估风险、计算准备金和产品定价,减少了保险经营中的 " 死差损 " 风险,充分定价和积极管理 " 长寿风险 ",使得财务基础更加稳健。其次,可以引导保险行业更好地服务老龄化时代的普惠民生,新生命表凸显了人口长寿化的趋势,倒逼保险公司加强在养老、长期护理等领域的产品创新,推出更多样化的养老金融解决方案,以更好地服务老龄化社会需求。

而与消费者最为密切的影响是,生命表更新带来的保险价格的变化。据了解,新发布的生命表有四类:养老类业务表、非养老类业务一表、非养老类业务二表和单一生命体表。

在与保险产品的匹配上,两全保险、年金保险以生存保障责任为主的,应当采用养老类业务表,其他应当采用非养老类业务二表;健康保险、定期寿险应当采用非养老类业务一表;终身寿险以死亡保障责任为主的,应当采用非养老类业务一表,其他应当采用非养老类业务二表;其他类型产品,应当根据责任特征,选择适用的发生率表。

不一样的保险产品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生命表,其所带来的价格变化也呈现有涨有跌的情况。

具体来看,对于以身故为给付条件的定期寿险、终身寿险等产品,由于死亡率下降,保险公司的赔付风险降低,因此 " 预定发生率 " 下降,产品定价成本随之降低。与之相反,以生存为给付条件的养老年金险等产品则可能面临价格上涨。死亡率下降意味着被保险人预期寿命更长,保险公司需要支付养老金的时间更久,成本显著增加。尤其是终身领取型的养老年金,其费率上调的可能性较大。

一位有着多年精算经验的保险从业人士表示,年金费率确实会涨不少,但因为时间价值问题,不会是同比上涨的问题。另外,除了本次生命表更新带来的 " 死差 " 变化之外,市场利率水平(影响利差)和公司运营效率(影响费差)也是决定最终价格的关键因素。

该人士还称,生命表的更新会促进产品创新。目前可能的变化是,在生命表切换前的开门红期间或会带来两全类、年金类产品的销售热潮。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