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欧雪
编辑丨袁斯来
一枚可以监测健康的智能戒指,正成为科技大佬手上的必备点缀。
它由芬兰企业 Oura Health 做成爆品。这家 900 多人的公司,过去一年售出约 300 万枚戒指后,公司估值正逼近 110 亿美元。新一轮融资预计募集约 9 亿美元,较去年 50 亿美元的估值翻倍。
对那些必须走在审美和潮流前列的名人来说,Oura 指环已然成为风格和个性的象征。埃隆 · 马斯克和马克 · 库班公开讨论其睡眠监测功能;扎克伯格经常带在手上;勒布朗 · 詹姆斯不仅是用户更是投资人;演员佐伊 · 索尔达娜以及国内的演员金世佳等人也是用户。
有媒体数据显示,自 2015 年以来,Oura Ring 已售出 550 万枚,预计 2025 年营收将达到 10 亿美元,作为领头羊占据约 80% 份额。

Oura 很难独享这份市场。今年,追觅正式推出首款震动 AI 智能戒指 Dreame Ring,平台售价 2599 元。在它之前,印度品牌 Ultrahuman 在 2024 财年营收达 6400 万美元并保持盈利。中国品牌 RingConn 则稳居国内销量榜首,并成功跻身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二,近期还完成了数千万元的天使 + 轮融资。甚至运动品牌锐步都推出一款 Smart Ring,做 " 运动追踪 " 这一细分赛道。

目前,消费电子大厂中,只有三星推出了智能指环。有消费电子业内人士向硬氪分析过:智能戒指的竞争,有可能将复制智能手表的格局:由创业公司开路,巨头随后跑马圈地。
苹果下场前这段时间,是智能戒指公司们稳住地位的关键期。作为一种有浓烈饰品属性的产品,砸钱或许不是效率最优的方式。同时具备生意头脑和审美的创业公司,或许能以更灵巧的姿势撬动市场。
睡眠监测成核心战场
当智能戒指进入大众视野,越来越多人开始好奇:它和智能手表、手环到底有什么不同?
最直接的差异,来自佩戴体验。一枚智能戒指的重量通常在 3 – 6 克之间,远比 40 – 70 克的智能手表或 20 – 50 克的智能手环更轻。长时间佩戴时,这种轻盈感尤为明显——用户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手上几乎没有负担。
正因如此,目前大多数智能戒指品牌都将目光投向了睡眠场景。
它不只轻巧,还精准解决了传统腕戴设备在睡眠场景中的痛点:侧睡时不会压迫手腕,没有屏幕亮光干扰,加上小巧体积与低功耗设计,续航可达 5 – 10 天,远超多数智能手表或手环。
Oura 可以说是这一领域的开拓者。在其早期融资文稿中,Oura 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只有不到 5% 的人会定期锻炼,但超过 95% 的人每晚都需要睡眠。"
从产品介绍来看,Oura Ring 采用高强度钛合金材质,具备防水性能,重量仅 4 – 6 克,厚度约 3 毫米,外观几乎与普通戒指无异,却内置了多个研究级传感器——红外 PPG、温度传感器、三轴加速度计等。
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用户的心率、体温、呼吸频率等多项生理数据,再通过复杂算法转化为直观的健康评分,涵盖睡眠质量、活动表现、身体恢复状态等维度。
这些产品都在寻找睡眠这个场景中的细分需求,例如印度品牌 Ultrahuman,它更侧重于分析睡眠与代谢健康之间的关联,基于夜间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改善建议。
中国品牌 RingConn 则主打 " 睡眠呼吸暂停监测 " 功能,宣称已通过临床数据验证,能以接近医疗设备的精度识别呼吸中断事件。

三星推出的 Galaxy Ring 靠配套应用能详尽分析深度睡眠、血氧、心率和翻身等数据,并借助 AI 生成具象建议——如当深睡下降时,会直接提示 " 建议睡前减少咖啡因 "。

可以看到,智能指环本身并没有太高的技术门槛。
实际上,可穿戴设备监测睡眠的准确度,一直有争议。临床上监测睡眠,要同时监测脑电图、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口鼻气流、肢体移动等等,才能形成诊断可用的睡眠图。可以说,智能戒指这类产品能提供的图谱仍然单薄。但它能发现睡眠中较为极端的现象,比如严重的睡眠障碍、梦游等,部分代替传统的远程监测设备。
不同的竞争路径
当睡眠监测技术不再独有,智能戒指厂商们猛然发现,仅仅 " 数据堆砌 " 是很难让用户买单的。
在硬件监测能力日趋同质的当下,行业的竞争焦点正从 " 测得准 " 转向 " 读得懂、用得上 "。
不同厂家的竞争思路不同。企业通过数据解析、医疗认证与生态联动这三大路径,试图构建新的竞争壁垒。
" 设备告诉我睡得不好,但我依然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是大部分用户的想法。目前,多数智能戒指产品仍停留在提供繁杂的数据图表,却未能将其转化为普通用户可理解、可执行的个性化改善方案。
Oura 作为行业先行者,其战略核心是构建 " 硬件 + 订阅 " 的双层商业模式。最新数据显示,Oura 约 20% 的收入来自订阅服务,这证明了该模式的可行性。
此外,Oura 的野心不止于此,近期它有两个关键动作值得关注:首先是收购 AI 初创公司 Dreamset,这标志着 Oura 正从基础的数据监测向个性化的睡眠解决方案深化。
其次,Oura 通过收购 Sparta Science 强化其在企业级市场的布局。"Oura for Business" 平台已服务于美国国防部、Essence Healthcare 等机构客户。
这些公司也试图打破医疗合规性的高墙。不同智能戒指几乎都在宣传中表示可以实现各种健康监测功能,但绝大多数产品的定位仍是 " 生活方式设备 ",其数据无法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国内厂商 RingConn 以 " 设备 + 服务 " 的模式,打开了专业医疗市场的想象空间。目前,RingConn 已通过国家药监局的二类医疗器械认证,在睡眠障碍管理、远程患者监测等专业医疗场景中建立了优势。
在服务深化之外,生态整合正成为智能戒指赛道的另一关键竞争维度。有行业分析人士向硬氪指出,戒指这一形态在 AI 硬件中具有独特优势——其体积小巧、佩戴无感,且与手部持续接触,为与其他硬件设备的无缝联动提供了天然入口。
戒指只是入口,生态连接才是核心价值。这一认知正推动头部厂商积极布局。
随着不同生态玩家的涌入,智能戒指的未来定位正变得愈发多元。它既可以是一款独立的健康监测设备,也可以是个人健康管理的核心枢纽。更重要的是,它是一款比拼品牌积累的潮品。